盛紘充其量,也就早朝的時候能見見官家,翰林學士相當於官家的智囊團,每天要輔佐官家處理奏折。
divcass=”ntentadv”就連朝中相公對其都十分客氣。
“汴京除了這個海家,還有出名的麼?”袁文紹說道。
“海家那樣的人家,咱家能高攀的起麼?”華蘭擔心道。
“你忘了海家的規矩了?”袁文紹笑道。
以海家的門第,就是嫁給王公貴族,也沒問題。
然而海家有條家規,男子四十方可納妾,這個規矩雖然是針對海家男子的,但是海家女子受此影響,出嫁後也不讓夫君納妾。
這樣一來,想和海家聯姻的人家,多喜歡把女兒嫁過去,卻沒幾個願意娶海家女兒的。
華蘭聞言笑道:“官人不提我都沒想起來,這麼說來,我那弟弟和海家姑娘倒是非常合適。”
長柏不好女色,以前王大娘子擔心她被丫鬟勾引,耽誤學習,給他安排的丫鬟,不是醜的就是壯的。
等長柏大了,王大娘子覺著也該有兩房通房了,就給他換了兩個貌美的。
結果長柏給兩人起名叫什麼狼毫,羊毫的,平常也不搭理。
王大娘子都愁壞了,覺著長柏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不過海家雖然有這樣的家規,也未必看的上盛家吧?”華蘭擔憂道。
“嗬嗬,老太太是什麼人?她既然讓我陪嶽父和長柏去海家走一遭,應該是海家已經有了意向了。你看吧,沒準長柏這次授官,就能進翰林呢。”袁文紹笑道。
“真的?”華蘭有些不信。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袁文紹笑道。
……
壽安堂
明蘭服侍老太太上了床,說道:“祖母,孫女先告退了。”
“等待。”老太太叫住了她,說道:“好久沒和我一起睡了,今天你就在這睡吧,陪我說說話。”
明蘭剛養在老太太這裡的時候,雖然單獨有房間,但是她經常半夜做噩夢,老太太便讓明蘭同她一起睡。
一直到明蘭十歲的時候,才開始一個住一間房,即便如此,明蘭也經常留在她這睡。
不過現在明蘭管家,單獨住了一個院子,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在她這睡了。
明蘭猶豫了一下,說道:“祖母,我還有些賬目沒算好,要不晚上我再來吧。”
她知道老太太想和她說什麼,但是她現在心裡非常亂。
“怎麼,生我氣了?”老太太問道。
“孫女不敢。”明蘭連忙說道:“要不是有祖母護持,孫女和弟弟才有今日。祖母待我恩重如山,我如何會和祖母置氣。”
“那就上來,陪祖母說說話。”老太太拍了拍床說道。
明蘭拗不過老太太,隻能褪了外衣,上了床去。
老太太拉著明蘭的手,說道:“是不是還在想著小公爺?”
“孫女知道自己配不上小公爺,不敢奢望。”明蘭低頭道。
老太太心疼的將明蘭摟在懷裡,說道:“誰說的,我家明丫頭是最好的。其實我一直不願意你嫁入高門,高門大院看似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條條框框也多,並沒有那麼舒心。”
“祖母,孫女不是貪圖榮華富貴。”明蘭低聲道。
“我知道。”老太太說道:“所以我才給了他機會,我本打算,若是放榜後他能說服他父母來家裡提親,我就答應了。可是他這麼久了,一點動作都沒有,真當我們家明兒嫁不出去了?”
“祖母,不說這個了。”明蘭知道齊衡有自己的難處,但是心裡還是有些失望,不想多說。
“好好好,咱們不提他了。”老太太說道:“你看賀弘文怎麼樣?”
“賀家哥哥人挺不錯的。他還說女人不易呢。”明蘭說道。
“哦?”老太太驚訝道:“他真的這麼說的?”
“嗯,他說女人能走的路沒幾條,又陡又窄。”明蘭說道。
“那倒是不錯,看樣子是個體恤人的,若是你嫁過去了,倒是不會受到欺負。”老太太笑道。
賀家是老太太精挑細選出來的,賀家祖上幾代禦醫,醫術高超,家底殷實。
賀弘文的母親有舊疾,賀弘文也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和其他幾房也都分了家。
明蘭要是嫁過去,沒有妯娌長輩刁難。
“祖母~”明蘭不滿的晃了晃身子。
“好了好了,隻是相看罷了,又不是定下,我也是想讓你多看看,另外給齊小公爺點壓力,看他究竟什麼打算。”老太太說道。
若是齊衡接下來再沒有反應,也就說明齊衡不是良配,到時候哪怕是明蘭傷心,她也狠下心來,讓她早點斷了念想。
不過這一點,她並不打算跟明蘭說。
……
轉眼到了殿試放榜之日,長柏雖然沒有中狀元榜眼探花,名次卻也提高了幾名,位列第八。
去掉前三甲,算是第五名了。
放榜後便是跨馬遊街,跨馬隻有前三甲,其餘的一二甲進士,隻能步行,三甲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跨馬遊街後,官家禦賜瓊林宴,宴後,對這次的新科進士授予官職。
長柏被選為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年後上任。
王大娘子本來因為兒子考了第八名,非常高興,當得知長柏被選到翰林院了,臉色難看了起來。
“難得柏兒考的好,為何不外放為官,偏偏被選去了翰林院那種清苦的地方受苦。”
王大娘子對盛紘也有些不滿,埋怨道:“我當時說托二郎幫忙,官人非不讓,還說帶柏兒去拜訪故交好友,最後就授了個庶吉士,早知道如此,我還不如找娘家幫幫忙呢。”
“婦人之見!”盛紘沒好氣道:“翰林院何等清貴?彆人想去還去不了呢。再說了,柏兒還年輕,外放為官反而落了下乘,在翰林院待上幾年再外放,才是正途。”
王大娘子哪裡管翰林清貴不清貴,她隻知道翰林院清苦是出了名的。
畢竟翰林院都是官家近臣,一般也沒人敢給翰林送禮,翰林院的官員平日裡也不敢和彆的官員結交。
就連邕王和兗王爭位,都不敢拉攏翰林。
因此翰林的日子自然過的清貧。
不過她知道盛紘在這方麵比她有見識,也不敢多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