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信求訂閱)
曼娘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雖說二郎跟我說他已經和餘家說好了,但是我還是有些擔心。若是餘家三姑娘成親後不讓我過門,該如何是好?”
雖然顧廷燁說,餘三姑娘不準,他就會休妻。
但是休妻哪有那麼簡單,到時候顧偃開肯定會阻止。
朱大壯想了想說道:“你不是說顧廷燁把他母親的遺物都搬到了你那麼?為了以防萬一,你先弄些值錢的出來賣了換成銀子,若是最後事不可為,咱們也不至於人財兩空。”
“可是我們謀劃了這麼久,我實在不甘心。”曼娘臉色難看道。
一開始他們就是見顧廷燁出手大方,想從顧廷燁那多弄些錢財。
後麵得知顧廷燁的身份,又想著成為顧廷燁的妾室。
謀劃了這麼久,她多次幻想著進入侯府享受榮華富貴,突然讓她放棄,她有些接受不了。
“我不是說要放棄,隻是做最壞的打算罷了。要是顧廷燁成親後,餘家三姑娘不讓伱進門,他又不能休妻,咱們還留在這做什麼?隻要有了錢,還怕沒好日子過麼?”朱大壯說道。
曼娘聞言沉默了下來,一時難以決斷。
“我的傻妹妹,我隻是讓你做最壞的打算,又不是說一定不能成?你先多弄些銀子,我再想想辦法。若是實在不成,咱們再帶著銀子遠走高飛。”朱大壯說道。
曼娘咬了咬牙,說道:“我知道了,我會想辦法的。那個老婆子懷疑我,接下來外麵的事就要靠你了。”
“你放心,我也想你能進入侯府,當個土財主,哪比得上留在汴京。”朱大壯說道。
“先這麼說,我要回去了,不然丫鬟一直找不到我,回去肯定會亂說。”曼娘說道。
……
曼娘從巷子出來,見四周沒有人注意,隨便找了個鋪子買了點東西,回到了茶肆。
如意買完點心回來,找不到曼娘都急壞了。
見曼娘回來,連忙問她去哪了。
曼娘說她想起東西沒買全,就出去買了,丫鬟也沒多想。
……
“主君,兗王世子在外求見。”下人稟報道。
“什麼?”
袁文紹一愣,他前腳下朝回來,後腳兗王世子就來了,他連不見的借口都沒有了。
猶豫了一下,袁文紹令人打開中門,走了出去。
兗王世子站在府門口打量著官家禦賜的牌匾,沒有絲毫遮掩的意思。
袁文紹看到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陰沉。
“見過世子殿下。”袁文紹行禮道。
兗王世子從牌匾上收回目光,看向袁文紹,虛扶了一下,笑道:“忠勇伯不必多禮。我觀忠勇伯這首詩,字裡行間中充滿了愛國之心,實乃國之棟梁,令人欽佩。”
“殿下過獎了,現在天氣熱,殿下裡麵請。”袁文紹說道。
“那就打擾了。”兗王世子笑了笑,抬步走了進去。
來到前廳,落座後,袁文紹讓人送上茶水。
兗王世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見袁文紹一言不發,放下茶碗說道:“我今日冒昧前來,忠勇伯好像有些不高興?”
“不敢。”袁文紹連忙說道:“殿下能來寒舍,乃是我的榮幸。”
“嗬嗬,我這次來,是想向忠勇伯請教請教兵法。”兗王世子笑道。
“請教兵法兵法?”
袁文紹一愣,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之前他就沒有站隊,現在兗王勢微,他更不可能支持兗王了。
兗王也知道這一點,因此今天兗王世子上門根本不是來拉攏他的。
隻是為了做給邕王看的,至於邕王會不會認為袁文紹投靠了兗王根本不重要。
以邕王的性格,肯定會懷疑,這就夠了。
想到這裡,袁文紹臉色有些陰沉。
雖然他知道邕王和兗王都不可能成事,但是兗王如此逼迫,還是讓他很是不悅。
“你們先下去吧。”袁文紹對下人吩咐道。
“是。”侍立的丫鬟聞言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袁文紹臉色平淡的看著兗王世子,說道:“我無心參與這些,殿下又何必苦苦相逼?”
兗王世子並沒有因為袁文紹的態度而生氣,微笑道:“所以我今日並沒有拉攏你。”
“殿下說的輕巧,你如此大張旗鼓的上門,我和彆人說你上門隻是來請教兵法的,誰會信?”袁文紹冷聲道。
“是啊,誰會信。”兗王世子意有所指道。
袁文紹聞言沉默了,兗王世子無非就是在說不相信他會選擇中立。
許久,袁文紹開口道:“殿下就不怕我一氣之下投靠邕王?要知道邕王現在的呼聲可是比兗王高多了。”
“無妨,隻有這麼做,才能讓人放心。而且早點分清敵友總好不過不知道敵友的好。”兗王世子笑道。
袁文紹氣的想罵人,兗王世子的意思很簡單,他這次來,就是為了做樣子給邕王看的,讓邕王懷疑袁文紹已經投靠了兗王。
斷了袁文紹投靠邕王的可能。
以邕王的性子,現在即便他投靠邕王,不信任的種子已經種下了,即便他投靠過去,也得不到信任,不會被重用。
沒準邕王繼位後,還會對他動手。
邕王和兗王都是瘋子,邕王在還沒有成為儲君前就敢對官家寵妃的妹妹動手,另一個甚至敢造反。
袁文紹一直不敢得罪他們,深怕他們發起瘋來,做出什麼事來。
然而這兩人竟然一直不放過他。
袁文紹此時甚至動了離開汴京的想法。
“嗬嗬,看來忠勇伯很不歡迎我,那我就先告辭了。”兗王世子見袁文紹一直不說話,起身笑道。
袁文紹回過神來,說道:“我送殿下。”
不管怎麼樣,人家是皇族,該有的禮數要做足。
送走兗王世子,袁文紹轉身進府,臉色就陰沉了下來。
“去通知寧先生,讓他來書房見我。”袁文紹說道。
“是。”張安應了一聲匆匆而去。
袁文紹在書房沒等多久,寧誌廣便走了進來。
“見過伯爺。”寧誌廣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