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王世子看向劉磊,劉磊會意,拱了拱手,退了出去。
“我想和忠勇伯談談你的前途。”兗王世子坐下說道。
divcass=”ntentadv”袁文紹也坐了下來,嘲諷道:“殿下說這話不覺得可笑麼?”
若不是兗王世子帶他家去了一趟,他哪裡會麵對如今的局麵。
“忠勇伯是個聰明人,邕王此人心胸狹隘,當初你拒絕了他的拉攏,若是他登基,你必然不會有好下場。我那麼做,隻是讓你看清局勢罷了。”兗王世子笑道。
袁文紹淡淡道:“世子既然談到局勢,那就應該知道,官家屬意的是邕王。有這時間,不如考慮考慮自己的退路吧。”
兗王世子臉上的笑容一僵,說道:“事情沒到最後,你又如何知道沒有變數?”
“有沒有變數我不知道,我就是一個武將,不想參與這些,請世子放過我吧。”袁文紹說道。
“我可以放過你,邕王會放過你麼?你可知那日祈鄉伯進宮告你狀,離開沒多久,邕王就去見了官家。”兗王世子說道。
袁文紹心中冷笑,我知道劇情我怕個屁。嘴上卻道:“最多不過受到冷落罷了,但是我若支持兗王,弄不好就是抄家滅族了。若世子是我,該如何選?”
兗王世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說道:“富貴險中求,忠勇伯又怎麼知道不是飛黃騰達?”
“嗬嗬,我這人胸無大誌,並不在意權勢。其實我一直搞不懂,我就一個武將,之前雖說沒有調兵權,卻也掌管西郊大營其中一營,兗王想拉攏我,我還能理解。現在我官職都沒了,兗王為何還一直盯著我不放?”袁文紹說道。
這一點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
最開始兗王拉攏他,他還以為兗王是想造反的時候,讓他勸說西郊大營的各營主將按兵不動。
現在他職位已經沒了,兗王還盯著他不放,就讓他有些奇怪了。
兗王世子笑道:“隻要忠勇伯答應助我們父子,自然就會知道。我父王承諾,隻要忠勇伯願意相助,就封忠勇伯為侯,世襲罔替。”
說實話,袁文紹真的有些心動了,他謀劃這麼久,一直待在汴京不走,不就是為了助趙宗全平叛,立功撈個世襲罔替的爵位麼。
即便他謀劃得當,趙宗全能封他個世襲罔替的伯爵就不錯了。
然而他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以他對劇情的了解,隻要早早的派人殺了趙宗全一家,同時宮變的時候封鎖的仔細一點,讓官家沒機會把血詔傳出去,兗王確實有很大的機會成功。
但是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劇情。
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兗王父子的性格。
劇中兗王出場不多,兗王世子更是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從兗王早早的派人暗殺宗室,發動宮變差點成功來看,兗王能力確實不俗。
但是能力歸能力,不代表他不殺功臣。
而且人總是會變的,李隆基前期多英明,後期卻差點葬送了大唐。
對他來說誰當皇帝並不重要,他沒有古人那麼愚忠,皇帝在他看來,就是老板。
幫兗王未來難料,而趙宗全父子對顧廷燁還是不錯的。
選擇誰一目了然。
“世子,若沒有彆的事,在下先告辭了。”袁文紹起身拱了拱手,打開門走了出去。
劉磊見袁文紹單獨出來,就知道沒有談攏,有心想勸,在外麵也不方便。
袁文紹衝他點了點頭,沒有多說,轉身走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既然選著了博一把,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劉家已經站隊了,也不是他的勸的動的。
劉磊走進屋內,行禮道:“殿下,二郎他拒絕了?”
“嗯,此人油鹽不進,完全沒有拉攏的可能。”兗王世子臉色難看道。
“殿下,難不成就這麼放棄了?”劉磊問道。
“以前拉攏他是想讓他幫著拉攏禁軍將領,現在進展很不錯,他的用處也不大了。之所以還想拉攏他,是因為他在禁軍中還有些威望,到時候能夠更好的穩定軍心,既然他拉攏不了,也沒必要在他身上浪費精力了。”兗王世子說道。
最開始兗王想拉攏袁文紹,是因為袁文紹訓練禁軍的時候,和那些禁軍將領多有交集,知道那些人的性格。
若是能拉攏到袁文紹,對他們拉攏禁軍將領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兗王拉攏禁軍將領,發現異常的容易。
這也不怪,但凡有點見識的,都能看出以後的皇帝必然是邕王和兗王之一。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對宮裡的內侍宮女和禁軍將領一樣適用。
新皇登基,為了穩定朝堂,短時間內未必會大刀闊斧的提拔心腹,但是禁軍將領和宮裡的內官和女官肯定都會換上自己的人。
對於那些禁軍將領來說,他們一旦被換掉,也不會被重用,為了保住權勢,站隊也不稀奇。
邕王現在幾率最大,自然不會想著去造反,也不會拉攏禁軍將領。
因此麵對兗王的拉攏,和金銀美女的誘惑,不少將領都已經暗中投靠了兗王。
這樣一來,袁文紹的價值就不高了。
之所以兗王還想拉攏,是因為袁文紹訓練過禁軍,有著一定的威望。
士卒知道是造反,心中肯定有些惶恐。
若是袁文紹能夠站出來說話,也能穩定軍心。
“殿下說的是。”劉磊點頭道。
“五城兵馬司的人,你拉攏的如何了?”兗王世子問道。
“臣目前已經完全掌控了中城兵馬司,另外東城的指揮使已經被我拉攏了,北城和西城拉攏了一個副指揮使,和一些其他將官。南城兵馬司臣正在努力,已經有些進展了,不日就有好消息了。”劉磊說道。
兗王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既然袁文紹不識好歹,以後你就彆和彆和他接觸了,儘快把五城兵馬司掌控住。”
“是。”劉磊應道。
“走吧,雖然附近有我的人看著,此地也不宜久留。”兗王世子道。
……
八月二十,海家私塾正式開課。
袁文紹發現古代教育製度和後世好像除了內容不一樣,整體來說差彆並不大。
一樣有寒假暑假,就是稱呼不一樣。
一大早,華蘭檢查了一下沒有什麼遺漏,親自送雯姐兒去學堂。
海家私塾雖然在海家,卻專門開了一個偏門進出。
學堂隻收女子,老師也是女子,袁文紹自然不方便去。
海家兄弟五個,除了海文遠在翰林,另外四個有兩個在國子監當博士,有兩個在地方上為官。
兄弟五個妻子也是讀書人家,這個學堂就是她們五人辦的。
海文遠的妻子有誥命在身,有的時候都會親自教導姑娘們禮儀,這也是汴京許多人家都把姑娘送過來的原因。
一來能來海家私塾讀書的,身份都不簡單,能夠結交人脈,二來就是有誥命夫人教導規矩,以後嫁人,也能添點光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