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陸明昊也知道這件事情處理起來會有些困難,但陸明昊所想到的難點,也隻有可控核聚變發電的穩定性、是否會產生汙染等等,卻沒有像寧晨所考慮的這麼的全麵。
divcass=”ntentadv”“原來如此……怪不得華科院駁回了我們的很多請求。看來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發展,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容易,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啊。”
理解了寧晨心中想法和顧慮之後,陸明昊便動身進行起了相關的工作。
果然不出寧晨和陸明昊的所料,對於使用這種新型的能源,很多人都感覺到並不算信任。
即便它有更高效的發電效率和更低廉的價格,大家還是對使用這種能源表示了一些抵觸。
“聽說核電站並不是非常安全,最好還是不要使用這種能源了。”
“是啊,這種發電方式還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我們可以不能讓核電站建設在我們的旁邊。”
“核聚變應該沒有什麼汙染,隻是現在這種發電方式還不夠成熟,搞不好會經常出現斷電的情況,還是先再觀望一段時間吧。”
見大家對於可控核聚變的能源都不太接受,寧晨索性先將附近的星辰科技分公司,作為可控核聚變商業化的的第一個對象。
其實對於可控核聚變發電的穩定性,寧晨還是有非常強的信心的,隻要有企業願意接受這樣的發電方式,寧晨相信大家一定會對可控核聚變發電有著新的認知的。
就在寧晨感到有些焦慮的時候,終於出現了第一個願意吃螃蟹的人。
華威公司主動與星辰科技取得了聯係,願意讓自己的一些公司,率先加入可控核聚變發電的使用計劃之中。
對於華威公司主動拋來的橄欖枝,寧晨也感到非常的感激,畢竟這項技術沒有經過任何商業性質的嘗試,華威公司敢於承擔風險去率先使用這項技術,足以說明這兩家公司的關係是多麼的緊密。
寧晨趕忙向華威公司表示了自己的感謝,而華威公司那邊卻表示得非常的低調,並沒有認為這是什麼值得星辰科技去感激的事情。
“寧總,能夠率先獲得新能源的使用,我們華威公司也非常的榮幸。可控核聚變的能源是未來能源的主流,華威公司願意幫助星辰科技完成這項技術的研發……”
華威公司之所以第一個站出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便是星辰科技之前對華威公司的支持。
在華威公司陷入到“芯片危機”的時候,正是星辰科技勇敢的與華威公司站在了一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光刻廠,以“彎道超車”的方式,解決了他們沒有芯片可用的困局。
而如今,星辰科技在遇到推廣可控核聚變發電的困難的時候,華威公司自然也要搶先站出來,在支持寧晨和星辰科技的同時,也支持夏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為了保證這些使用可控核聚變發電用戶的穩定用電,星辰科技設立了非常嚴密的供電係統。
即便是托卡馬克裝置真的出現了什麼故障,備用的供電係統也可以隨時的投入使用,以保障發電的穩定性。
作為補償,這些使用星辰科技發電廠的企業和用戶,將享受比正常電價更低廉的用電價格,長期使用的話,的確能夠節省很大的一筆費用。
…………
在星辰科技擴建可控核聚變發電廠的期間,盛州大學和華科院一起推動了一件事情的進展。
那便是授予寧晨院士頭銜的事情。
其實憑借寧晨的這些成果,早就達到了評選院士的標準,隻是因為寧晨的年齡實在是太過年輕,他們也不好太早就把寧晨評選成為院士。
再加上寧晨一直都在各個項目上麵忙前忙後,這件事情也被一直擱置了起來。
但現在,已經到了完成這件事情的最好時機,而寧晨自己也騰出時間去處理這件事情。
在寧晨提交了這個申請之後,經過評選組的嚴格審核,寧晨正式通過了評選組的評審,成為了正式的“寧院士”。
寧晨在剛剛三十歲的年齡,便得到了院士的頭銜,這創造了夏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院士紀錄。
在被授予院士的儀式上,寧晨在感謝過大家之後,也不忘宣傳起星辰科技的商業化可控核聚變項目。
“大家應該都已經聽說,最近星辰科技正在進行商業化的可控核聚變項目。這個項目在進行的過程之中,會麵臨非常多的挑戰。不過我相信,這個項目最終一定會走向成功的……”
參加這個儀式的,都是一些夏國科研界的大佬級人物,寧晨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以便更好的推廣這個項目。
在院士授予的儀式結束之後,現場的很多人都來到了寧晨的身邊,跟寧晨攀談了起來。
“寧院士,恭喜你啊!能在這個年紀就當上院士,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哎,以寧院士的成就,其實早就該被評選為院士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真的是屬於年輕人的一代了。”
麵對大家的讚賞,寧晨謙虛的說道:
“各位前輩,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跟你們學習,未來的路,還是任重而道遠啊。”
“寧院士,你這可就太謙虛了。同時拿到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放眼全世界的曆史上,你這也是第一個了。而且你之所以得到這些獎,並不是因為伱達到了這些獎項的評選標準,而是世界上隻有這些頂級的獎項了……”
這就像是一個學霸拿了滿分,並不代表滿分是學霸的極限,而是這張卷紙分數的極限隻有滿分罷了。
聊完了院士評選的事情,大家的話題逐漸轉移到了可控核聚變上麵。
“寧院士,不知道現在星辰科技的可控核聚變項目,現在進展得怎麼樣了?這些次實驗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應該快進入到應用的階段了吧?”
“是啊,我們一直都在關注著可控核聚變的發展,每次的實驗成功,我都在屏幕前跟著激動。我真希望在有生之年,就看到夏國能夠用上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