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寧晨,秋成同每天的工作要單調很多,除了處理各種數學上麵的事務之外,秋成同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尋找數學天賦較高的苗子,以及培養他們上麵。
不過讓秋成同感到有些遺憾的是,自己再也無法找到像寧晨這樣,在數學上麵天賦異稟的孩子了。
而在與秋成同聊天的時候,寧晨也注意到,在秋成同的辦公室裡,多了很多新的字畫。
divcass=”ntentadv”如果寧晨沒有猜錯的話,這些應該都是秋成同用自己送給他的筆墨紙硯所創作的字畫,事實上,這也是秋成同這幾年少有的興趣所在。
……
在燕京待了幾天,拜訪了燕京的多位好友們,寧晨再次乘坐這趟核聚變動力列車,返回了盛州。
回去的旅程依然十分的順利,所消耗的時間與來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差彆,都保持了五十八分鐘左右。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趟列車是一趟直達的列車,隻要列車在運行途中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在人工智能駕駛的控製之下,運行時間肯定是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的。
這樣的智能駕駛係統,對於列車司機來說,也是一件十分友好的事情,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列車司機甚至並不需要任何的操作,隻需要在駕駛室裡,一直保持著清醒狀態就可以了。
而隨著核聚變列車試運行的成功,相關的消息也準備正式的對外進行發布了。
其實在這幾天的時間裡,已經有一些人看到了核聚變列車的行駛過程,並將他們的所見所聞發表在了網絡上麵。
大家對於這個消息都感到十分的震驚,很多人甚至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是真實發生過的。
“聽說前兩天,我們夏國的高鐵軌道上麵,出現了一輛時速達到一千邁的列車,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據說還有視頻流出呢,從視頻中的畫麵來看,這輛列車的速度,確實明顯要比普通的高鐵快很多。”
“眾所周知,視頻是不能ps的,不過想要對視頻加速,還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的。”
“這可不是僅僅視頻加速那麼簡單,看列車旁邊的景物就知道,這個視頻基本就是正常速度的。說不定我們真的又搞出了一些新的黑科技,看這幾年的情況,這也不是什麼無法相信的事情。”
就在人們對於這件事情不斷討論的時候,官方終於給出了這件事情的真實情況。
“由星辰科技和夏國鐵道部共同研發的新型核聚變動力列車,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的試運行,試運行的過程非常的成功,僅僅用時五十八分鐘,便從盛州順利抵達了燕京。列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最快的時速達到了一千公裡每小時,這創造了全世界列車的行駛速度紀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前人們的種種懷疑,也都隨之煙消雲散了。
“我就說這件事情是真的嘛,那麼多人都親眼看見了,肯定不是隨便杜撰出來的消息。”
“真想不到,我們竟然能夠製造出時速達到一千邁的列車。星辰科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真的是太強大了!”
“從盛州到燕京,竟然隻需要五十八分鐘就可以達到,以後真的不需要再乘坐飛機了!”
“不知道從哪裡可以買到這趟車的車票啊,我也想體驗一下這樣的核聚變動力列車!”
當然,由於樣本數量太小的緣故,這款核聚變動力列車,肯定不會是馬上麵向普通人的,而是繼續以試運行的方式運營著。
畢竟這項技術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驗證,以保證各種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都被發現,最大程度上保障列車運營的安全性。
接下來的測試工作,星辰科技還會繼續協助夏國鐵道部進行,不過寧晨就不需要再在這上麵投注太大的精力了,而是需要把重心放在新的項目上麵。
“接下來……也該進入到核聚變在航空領域上的應用了。如果航空的項目能夠順利進行突破,那麼再進入到航天也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想到自己的目標將要一步一步達成,寧晨的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
接下來的時間裡,寧晨在嶽家鋒的幫助下,與夏國航空部門開展了可控核聚變動力飛機的研究項目。
有了汽車和軌道列車上麵的成功基礎,這個項目的研究也減少了很多困難,隻需要設計出適合飛機搭載的核聚變動力裝置就可以了。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項目組便成功的實現了這一個目標。
看見這架核聚變動力飛機,順利的在天空之上翱翔了起來,寧晨的心裡總算可以安定下來了。
為了保障核聚變動力飛機能夠穩定的獲得飛行的動力,寧晨等人在其中加入了多項保障措施,即便核聚變裝置短暫的失效,也不會讓飛機馬上就失去動力。
同樣的設計思路,也完全可以放在航天器上麵,這讓航天器的動力載荷上限可以大大的提升。
晚上,寧晨回到自己房間的書房,努力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
“現在,也是時候開始設計新型的核聚變動力航天器了。”寧晨心想道。
將心情平靜下來之後,寧晨開始回顧著這些天來,在可控核聚變領域上麵的所有研究經驗。
這樣的行為看起來是非常抽象的,不過對於寧晨那具有生物計算機能力的大腦來說,這卻是一項非常清晰的工作。
很快,寧晨就把大腦中龐大的數據從頭回顧了一遍,並從中得到了很多新的收獲。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當寧晨把這些數據重新整理分析之後,不僅成功的將其中的精華提煉了出來,還總結出來了一些二級、三級的結論,這對於寧晨研究核聚變動力航天器,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得到了這些重要的設計基礎之後,寧晨開始計算起能夠滿足自己要求的航天器數據。
“想要建立一個外星科研基地……至少要讓航天器能夠搭載之前幾十倍、甚至超過一百倍質量的物體才行。”寧晨心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