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夫婦則坐在床上。
林芝聽到結婚的話,臉蛋變得紅撲撲的,也不說話,隻是抿著嘴笑。
李雲海說得頭頭是道。
四萬塊錢,就足以讓父母無法淡定了呢!
李德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張淑文哎呀一聲:“雲海啊,你算來算去,這全是錢哪!沒有幾萬塊錢,肯定建不起這麼大的房屋。咱們這房子現在還能住,不用翻建也行的。你反正在外麵有工作,單位會給伱分房子,你和林姑娘結婚以後,住在縣城就好了。”
張淑文低聲問丈夫道:“李支書怎麼來了?他多久沒登過我家門了?”
李雲海回家後,一聲不吭,把袋子藏到了自己臥室的樓板頂上,這時才拿出來。
李德明用力一拍大腿,說道:“行,既然你有這門賺錢的手藝和本事,那個班不上也算了吧!”
鋼筋水泥需要多少噸?
李德明連忙拿起被子,把床上的錢蓋了起來,應道:“支書,我在呢!”
四個人就在李德明夫婦房間坐著聊天。
鋪地基、砌牆、放板、粉外牆、刮內牆包括牆頂,需要多少工?
磚錢就要一萬!
一個萬元戶,都不敢建這麼大的房子!
李雲海卻不管父母吃驚的表情,繼續算他的賬。
在他眼裡,大兒子雖然讀完書了,但還是個半大小子,哪裡懂得世路的艱辛?
這房子是你說蓋就能蓋的?
李雲海卻是老神在在,跟父親算起了賬:“爸,我了解過了。240厚的牆,每平方米需要128塊紅磚,100平方米的房子,建一層半,大約需要33000塊紅磚。”
“你辭職了?沒工作了?”李德明聽到這個消息,比看到四萬塊錢還要吃驚!
李雲海起身進了自己的房間,提著一個麻布袋子出來。
李德明和張淑文,驚得從床上一蹦而起,駭然的看著這四萬塊錢。
李雲海笑著搖了搖頭:“工資為什麼會增加?因為通貨膨脹了。實際上的購買力,都是差不多的。我現在拿32塊錢的工資,10年以後,我拿320塊錢的工資,20年以後,我拿3200塊錢的工資,但物價也會水漲船高!還有啊,我一個多月,就能賺到這麼多的錢,我還有一輩子可以賺錢呢!不比工作賺得多?”
農民送孩子讀中專考大學,就是為了讓下一代人擺脫土地的束縛,吃上國家糧。不用種地,拿國家發的糧票就能買到糧食。
他打開麻布袋子,從裡麵拿出一捆捆用報紙包好的包裹。
李德明能當牛作馬的賺錢送兒子上學,可見他還是有幾分見識的。
李雲海開門見山,說家裡房子太舊、太少了,他想翻建新屋。
家庭承包責任製以後,農民在土裡種吃的,承包果林,養雞養鴨,拿到集鎮上換錢。
來者正是石板村的支書,同屬李家宗族的李國旺。
全是大團結!
一大捆是一萬!
足足有四大捆!
張淑文還以為兒子買了糖果回來,笑道:“家裡又不做酒席,你買這麼多的糖果回來做什麼用?莫非你和林姑娘要辦訂婚酒了?”
每百平方米需要砂子80方。
李國旺站在門檻處,哈哈大笑道:“我說你們兩口子,關起門來在裡麵搞什麼把戲呢?外麵那麼多的客人在看電視,你們也不去招待招待?”
在計劃經濟年代,95的農民是不需要跟糧油票證打交道的。
他剛回家的時候,家人就看到了這個袋子,以為是李雲海的私人物品,也沒有留意。
李雲海拂然不悅的說了一句:“李支書,你怎麼隨便就推我家臥室門呢?”
李雲海笑著點頭。
林芝坐在李雲海旁邊,安靜的聆聽他們父子的對話。
李德明微微偏著腦袋,他也沒建過房,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磚、多少工,隻知道這絕對不是自家能想的事!
李雲海說出自己的宏偉構想:“我家屋基大,把旁邊的空地都利用上,每層可以建三百個平方米,建兩層半樓,采用磚混結構。加上雜屋、豬欄、院牆,先買25萬塊紅磚,少了再補便是了。紅磚4分錢一塊,磚錢就是一萬塊錢。”
她是個知行知止的人,不該說話的時候,她是不會插嘴的。
能人!
李國旺摸了一把臉,看著李雲海道:“喲,這不是縣機械廠的工人李雲海同誌嗎?讀過幾年書的後生,果然不一般啊!你在廠裡,也敢這麼跟上級領導講話嗎?”
李雲海可不怕他,沉聲說道:“廠裡的領導,都有教養得很,進彆人的門肯定會先敲門,彆人答應了再進去。這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
李國旺碰了個不硬不軟的釘子,不由得惱羞成怒,但又無話反駁,背著雙手,冷著臉道:“德明老弟,你有個了不起的兒子啊!這石板村的天,以後怕是要被他翻過來了呢!嘿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