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華說,關立忠出車禍以後,當地警方進行了調查,但肇事車輛已經逃逸,現在暫時隻能定性為交通意外。
嶺南儀表廠原本的改製流程,交由關立忠在做,現在由副廠長陶榮偉主持工作。
一樁簡單不過的企業股改案,演義出這麼多的風波!
李雲海吃驚之餘,嚴肅的說道:“不管誰來主持改製工作,我們概不插手。嶺南儀表廠如果有金海集團的股分,我們就不與他們合作。我總覺得金海集團不太靠譜,這樣的企業,我們儘量不要沾惹上任何的關係。”
郭婉華提出來,我們乾脆放棄嶺南儀表廠呢?多的是代工廠,何必跟他們死磕?
李雲海和儀表廠也沒有任何關係,不過是有領導跟他打了招呼,想讓他盤活這家工廠。
四海集團正好想去工廠化,又想在沿海布局代工廠,李雲海順口便答應了,哪想到有這麼多的麻煩事?
結束通話後,李雲海心裡隱隱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四海集團做大做強以後,有人想搞他的名堂,想摘桃子,他早就想到過,但真正碰到這事,他還是第一次。
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他隻能假定金海集團就是他的假想敵。
趙京海表麵上一團和氣,但一再受到李雲海的拒絕和挑釁,肯定也會在暗地裡做出新的安排。
李雲海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朱林她們幾個都聽出來出了大事,也就不打麻將了,坐了過來,詢問李雲海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雲海看看幾個女人,決定和她們說實話,畢竟他身邊的任何一個女人,都有可能成為敵人攻擊的對象。
那幫人吃慣了帶血的饅頭,今天能撞死關立忠,明天就敢對李雲海身邊人下手。
李雲海肅然說道:“這個事情很嚴重,我想你們有必要知道。即將和我們合作的嶺南儀表廠,廠長關立忠死了,被車子撞死的。”
朱林敏銳的感覺到了不對勁,問道:“雲海,你是不是懷疑,這起車禍不尋常?”
李雲海道:“隨著四海廣場開業,四海集團的聲望,達到了最巔峰的時刻,在國內無出其右。有句話老話說得好,月盈而虧,水滿則溢。公司做到這麼大不容易,但在外人看來,我們的錢卻賺得太過輕鬆,所以總會有人眼紅,想從我們公司身上吸血。”
龔潔道:“這是肯定的啊,我以前經曆過。曾經也是鬥爭不斷,我差一點就成了他們鬥爭的犧牲品。”
朱林擔憂的道:“雲海,那你得千萬小心。他們隻是算計公司還好,如果算計到你的人身安全,那就難辦了。”
李雲海道:“我沒事,最重要的是你們的人身安全,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今天晚上,我就不留你們了,等這件事情解決好以後,我再和你們聯係。你們可以正常上班,平時生活也不用受影響。”
朱林和龔潔都有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質,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她們聽從李雲海的安排,當即離開公寓,都到四合院那邊去住。
三個女人在一起,李雲海也沒有辦法和她們恩愛,照顧了這個,又會惹惱另外的兩個,還不如讓她們都回去的好。
蘇紅送她們下樓後,回到客廳,看到李雲海正在和林芝通電話。
李雲海最要確保的就是家人的安全。
他在外麵的女人,都很隱蔽,平時也不會高調的見麵。
這些年來,李雲海從來沒有鬨出過和誰的緋聞。
外界能確切查到的屬於他的女人,就是林芝,這是他的正牌妻子。
林芝說自己沒事,也沒有感覺到有人追蹤自己,請丈夫放心。
李雲海跟妻子商量,讓陳靜到家裡來住一段時間,順便保護她和孩子。
林芝覺得李雲海有些小題大做了,西州一向是朗朗晴天,從來沒有發生過綁架之類的事情。
李雲海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凡事多個心眼總比較好。
林芝隻得答應。
李雲海聯係了陳靜。
陳靜是個很厲害的警察,負責的又是刑偵這一塊的工作,她聽完李雲海講述的話後,對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進行了分析。
她以為現在懷疑是趙京海謀殺了關立忠,還有些武斷,畢竟沒有任何證據支撐。
但是她也提醒李雲海,如果酒店謀殺案成立,又的確是有人唆使,那趙家人就十分危險。不過也不能排除,湯坤和孔慶萍的案情另有隱情。
李雲海說這邊的事情,我會處理好,現在就是想請你到我家裡去,幫我保護好我的家人。
陳靜咯咯笑道:“你到底有多少女人需要我保護的啊?你以後找女人,乾脆找我們這樣的,不僅能自保,還能保護你呢!”
李雲海無奈的一笑。
陳靜當然還是同意了李雲海的請求,說下班以後就住到你家去。
李雲海這種級彆的富翁,每年在省裡納稅不知道有多少億元!
他的人身確實受到了威脅,家人也很可能被人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當地的警方有必要提供保護。
陳靜向局裡打了報告,領導給予了批示,給陳靜安排了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不必來局裡打卡上班,24小時全天候保護李家人的安全。
家人的安全解決好了,李雲海也就放下心來。
第二天,李雲海來到四海廣場的辦公室。
他現在出行,身邊都會有幾個保鏢護衛。
莊勇和丁強是他最信任的保鏢,更是形影不離。
有時候他並不是要講排場,而是必須顧及自己的人身安全。
但是看在彆人眼裡,卻隻覺得這個李老板好生威武霸氣,不管走到哪裡,身邊都帶著保鏢。
在辦公室裡,李雲海接到西州總部蔣誌軍的來電。
蔣誌軍彙報了公司生產方麵的事務。
上次廣交會接到了那麼多的訂單,需要做出妥善的安排。
“李總,最近國內訂單增多,我們的產能告急。”蔣誌軍說道,“找代工廠的事情,我們得抓緊了。”
1992年以後,我國的改開速度加快了不少。
這一年下海經商開公司的人特彆多,比起1984年來,規模多出數倍。
對有誌之士來說,體製內的職務,除了舒適之外,並不能帶給他們太多的金錢收入,也不能實現他們的夢想。
於是很多人開始跳出舒適區,開啟了一輪下海的大浪潮。
全國各地的商店、小微企業,有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
國內對辦公設備的需求自然增長了很多。
以個人電腦為例,從80年代年銷幾萬台,成長到90年代末的年銷近千萬台!
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再加上90年代本就是個人電腦普及的輝煌時代。
不僅我國如此,全球各個國家都是如此。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推行,個人電腦迎來了熱銷時期。
在pc普及化的90年代,戴爾電腦始終保持著30以上的高成長率,戰勝了ib等對手,成為全球電腦銷量冠軍。
1992年,戴爾電腦首次進入《財富》500強,戴爾本人也成為世界最年輕的五百強ceo,刷新了曆史紀錄。
和戴爾同年崛起的李雲海,也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財富500強前進。
李雲海做過一項統計,四海電腦和戴爾電腦,在本土以外的市場,占有率其實差不多。
認真算起來的話,四海電腦在其他國家的銷量還要高於戴爾電腦。
本土作戰,四海電腦的占有率也很高,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整體的電腦市場,遠遠不及米國!
這一形勢,直到90年代才得以改觀。
四海電腦的品牌效應已經打開來,在國人的印象中,四海集團就是高端、品質的代名詞,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四海產品的廣告,很多小朋友甚至是看著四海集團的廣告長大的。
品牌戰略的成功,讓李雲海在90年代的計算機浪潮來臨之際,肯定會贏,而且能贏麻了!
尋找代工廠,也是李雲海製定的戰略。
因此四海園區今年沒有再進行擴張。
李雲海跟蔣誌軍商量,在花城和鵬城尋找合適的代工廠。
嶺南儀表廠可以成為代工廠之一。
除此之外,還要尋找兩三家代工廠。
蔣誌軍要照顧總部的生產,暫時脫不開身。
尋找代工廠的事情,李雲海打算交給郭婉華去做。
結束和蔣誌軍的通話,李雲海聯係郭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