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海雖然說得氣昂昂,但他內心卻是十分穩重的,也知道要研發汽車,將麵臨很多問題。
眾所周知,90年代,我國造車技術相對落後,核心技術被外資壟斷。
到90年代末期,我國的汽車製造水平和技術能力有了大幅提升,這主要得益於與國外車企的合資合作。
然而,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仍然被外資所壟斷。
儘管如此,這個時期我國也湧現出了一批最早的造車先行者,他們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利吉集團的創始人李書副在1996年創建了利吉,成為我國第一個民營造車企業。
利吉集團,比四海集團造車,早了一年有餘。
而瑞奇汽車也在同一年悄悄成立,雖然最初摸索的是汽車發動機研發,直到1999年才探索出第一台自己的發動機。
此外,90年代初期,我國汽車市場還引入了一些外資品牌和技術,如標致505、夏利和奧迪100等。這些車型不僅展示了當時我國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也反映出我國汽車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
標致505和夏利等車型的引進,標識著我國汽車工業開始與國際接軌,同時也為我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90年代,我國的汽車製造技術和維修技術相對落後,汽車內部結構沒有太多的電子控製部件,維修主要依靠個人經驗和簡單的電器類部件更換。
隨著國內汽車開始批量生產,零部件不再稀缺,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這使得汽車維修變得更加便捷。
然而,與國外相比,國產汽車的質量和維修技術仍有一定差距。
為什麼總有人懷念九十年代?
為什麼總有人吹捧九十年代?
除了念舊,我想九十年代的確有值得人懷念和吹捧的存在。
不可否認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及之前,我們國內出現了眾多“經典”,不論是當初風靡一時的影視作品還是流行歌曲,在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口中,一直是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然,汽車也同樣如此。
首先要提的就是紅旗車。
我國第一輛超豪華轎車、第一次使用v8發動機、第一次使用自動變速箱、第一輛裝配空調、電升降車窗的國產轎車。
國內第一款量產的合資越野車bj212、第一款量產的兩廂轎車夏利、第一款量產的旅行車標致505,等等。
富康、捷達、桑塔納這老三樣,風靡我國二十年,這個時代的人,就算沒有開過,多半也坐過。
在九十年代以前,我國的汽車工業,主要是靠引進技術。
九十年代以後,我國主要是合資為主,自研為輔,國產品牌漸漸崛起。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我國汽車市場逐漸走向多元化。
作為行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合資企業應運而生。國內外企業在技術引進、資金投入和市場拓展等方麵達成合作。
這一階段,我國汽車產業在市場競爭激烈的過程中逐漸崛起。
但此時卻恰是合資品牌的時代,上海大眾桑塔納憑借德係品牌背景和良好的性價比,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車型。
同樣出自合資企業的一汽大眾捷達,在國內市場擁有廣泛的消費者基礎,這款車在當時被視為中產階級的理想選擇。
唯獨高檔超跑方麵,國內還沒有很流行的品牌,不管是合資還是自己研發,大家都在中低端汽車發力。
可能大家都以為,以國人的消費能力,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奢侈的跑車品牌吧?
不僅國人這麼想,就連外國人也是這麼想的。
80年代,法拉利第一次到我國北金開車展,展示一輛價值人民幣一百多萬的高級跑車。
當時國人的工資水平,月薪才不過幾十塊錢,能拿到一百塊錢工資,就算得上高薪了!
一百萬多的跑車,對當時的國人來說,無異於天價!
當時有人斷言,這輛車在我國不可能賣得出去!
因為沒有人買得起!
法拉利公司也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他們還是拿到我國來展出了。
他們沒有指望能將這輛跑車賣出去。
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品牌展示!
他們要讓更多的地球人知道,法拉利是一個奢侈汽車的品牌,是你們十億人民都買不起的品牌!
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這輛一百多萬的豪華跑車,剛剛展示出來,就被我國北金的一個青年人給買走了!
也就是那種車展,讓法拉利公司對我國的消費能力刮目相看,更讓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中的華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有錢人越來越多。
隻不過我國的傳統是這樣的:富不露財!
有錢了,你得錦衣夜行,不然就會招惹禍害。
特彆是剛剛經曆過那場連挑擔子走街串巷,也會被批判為投機倒把的年代。
國人一方麵大肆的賺錢,一方麵又小心翼翼的捂緊錢袋子,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直到九十年代,政策真正的放寬後,國人才開始敞開來消費,有錢人也開始富貴還鄉,大造屋宇,光宗耀祖。
有錢人多了起來,大家對豪華轎車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
就像李雲海一樣,他需要豪車,不僅是因為身份地位的需求,更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幾百萬級彆的豪車,和幾十萬的車子,有什麼區彆?
當價格觸及百萬大關,汽車已然是藝術品與科技結晶的完美融合。
百萬級豪車,往往是各品牌旗艦的代名詞,從動力的澎湃到科技的前沿,從極致的舒適到超凡的安全,每一寸細節都彰顯出無與倫比的尊貴。
坐擁這樣一輛車,不僅是對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生活態度的一種宣言。它不僅僅代表財富,更是品位、眼界與社會地位的象征。
國內像他這樣的富人還有很多!
大家對豪車的需求都是一樣的。
當然了,豪車的需求,永遠是小眾的。
勞斯萊斯一年隻賣出幾千輛車,但並不影響這家公司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力,誰也不能否定這家公司的價值。
很多製造低端車的企業,年銷量或者很喜人,但年終財務報表,以及市值的高低,可能還不夠勞斯萊斯打的。
李雲海引進高端豪華品牌,並不意味著,他就不再生產中低端轎車。
相反,他引進豪車,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品牌車。
既然要抄功課,為什麼不挑一個最好的學生來抄?
瑪莎拉蒂的汽車,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都算得上豪車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