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潔聽李雲海的話,先約對方談判了一次。
這一回,龔潔直接坦承來意,也說出李雲海的身份來。
上汽公司的這兩個人,一個名叫吳永利,一個名叫王金文。
這兩個人,都是龔潔通過內部人部介紹,精心挑選出來的。
要挖人牆腳,最好的做法,就是找那些才華出眾,卻鬱鬱不得誌的中青年職工。
吳永利和王金文,恰好屬於這樣的人。
說到這個吳永利,是汽車公司的三代員工。
吳永利的爺爺和父親,都曾經在汽車公司工作。
他的父親,曾經參與過我國第一代汽車的“手工打造”工程。
沒有看錯,我國的第一代汽車,就是純手工打造的!
如果說某個國外品牌的豪車,是手工打造,那肯定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
然而,如果有人說我國的汽車是手工打造,那肯定會有人發出嘲笑聲。
原因在於,國外造車技術很成熟,也很先進。
他們玩手工打造,是因為要打造出精品車,可以賣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高價。
而當時,我國的汽車工業底子很薄,薄到幾乎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奈隻能進行手工打造。
有生產線不用,和沒有生產線用,這是兩碼事。
同四海集團一樣,汽車公司創建於1984年。
汽車廠的曆史其實很悠久,可以追溯到1915年,也就是前期的汽車裝配廠。
50年代中後期,汽車裝配廠從汽車修配進入到整車生產階段。
1958年9月,汽車裝配廠成功試製出第一輛小轎車,命名為鳳凰牌。
為了造轎車,汽車裝配廠向錦江車隊借了一輛普利茅斯和一輛華沙20,車身參考普利茅斯的樣式,底盤選用華沙20的承載式車體結構,動力係統同樣采用南京汽車廠的20型四缸50馬力發動機。
當時汽車裝配廠的製造水平非常低,沒有進口的生產線,車是廠裡的老修理工依瓢畫葫蘆,用鎯頭手工敲打出來的。
當年,吳永利的父親,就參與了這輛老爺車的手工打造工程。
吳永利從小就喜歡車子,同年紀的孩子,彆人還在玩泥巴,他已經在父親的帶領下,進廠組裝和拆卸汽車零部件了。
他深得父親的真傳,後來又爭氣的考上了交大,研讀機械專業。
畢業後,他如願以償進入了汽車廠工作。
和吳永利同時進廠的一個職工,名叫劉文海。這個劉文海升遷得快,很快就當上了車間主任,而吳永利還隻是機械工程師。
劉文海嫉妒他的才華,處處打壓吳永利。
有一次,劉文海指出一個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嚴厲批評當班的工人們。
吳永利正好在場,他仔細檢查了一遍工藝流程,對劉文海說你弄錯了,流程沒有問題。
就這麼一句話,他徹底得罪了劉文海。
劉文海當時是車間主任,是他的上司。上司就算錯了,你也不能當眾說他錯!
他這麼一句,讓劉文海顏麵掃地。
劉文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後來,劉文海又升了職,而吳永利一直在車間工程師任上,乾到現在。
哪怕他技術再好,業務再精,得到表揚和獎勵,但就是得不到提升。
有人說,吳永利好幾次的升職請求,都是被那個劉文海給打回來的。
可以這麼說,隻要那個劉文海還在位置上,吳永利這輩子都不可能升職了,被劉文海壓製得死死的。
當他聽龔潔說,四海集團要造車,李雲海要挖他過去時,不由得沉默。
他在公司工作了十幾年。
要說沒有感情,那肯定是假的。
可是要說有多深的感情,他又意氣難平。
被人壓製了這麼多年,他早就過了而立之年,快屆不惑之年了!
人生有幾個三十多年?
正常人也就兩個而已!
他的人生,他的歲月,他的理想,都將在公司蹉跎到老。
現在忽然之間有了一個更好的選擇機會,他卻在糾結,要不要跳槽?
龔潔是分彆約請這兩個人見麵。
像這種跳槽的事情,在正式離職之前,肯定是越隱蔽越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萬一被有心之人利用,那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龔潔見吳永利沉吟不語,便道:“吳先生,你應該聽說過四海集團吧?你也應該知道李雲海這個人。”
吳永利點頭道:“當然了!我還買過四海集團的電腦和打印機,這些機子很好用,我買的現在還有用,完全用不壞,根本用不壞!”
龔潔笑道:“四海集團造的是金品質產品!生產的第一代產品,到現在還用不壞。”
吳永利道:“不得不說,四海集團真的可惜了!李總當年要是不賣掉,那該多好?他現在收回四海集團了嗎?”
龔潔道:“是的,他今年收回來的。”
吳永利道:“那他為什麼不繼續在電子行業深耕細作?我覺得電子產業大有可為!以後前景十分廣闊。”
龔潔道:“李總並沒有放棄電子產業,三江公司你知道吧?”
吳永利道:“姑蘇的三江公司?我聽說過,他們現在是在做電子產品。”
龔潔道:“對,三江公司就是李總授權的!”
她這話有所保留,並沒有說三江公司就是李雲海的,而隻是說是他授權的。
李雲海授權三江公司生產電子產品,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當初四海集團被國資方控股時,也因此打過官司,鬨得人儘皆知。
吳永利道:“哦,對,我知道這個事情。李總現在要做汽車?”
龔潔道:“是的,李總需要大量的人才,他讓我幫忙物色這方麵的人才,我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你。吳先生,你要是了解四海集團,了解李雲海其人,你一定會覺得,你前往四海集團,絕對是英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