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妖王比寅將軍更自負,根本沒把石猴放在眼裡。
替一個凡人和尚牽馬的猢猻精,能強到哪裡去?
悟空:??
說實話,他已經開始厭煩這種給人當保姆的工作了,路上的阿貓阿狗,一點眼力勁都沒有。
轟!!
金箍棒砸下,滾滾仙力暴湧擴散,將熊山君與特處士打成了碎肉,漫天血花綻放!
小妖們驚懼失聲,來不及逃跑,千丈長的仙鐵棒一個滾地橫掃,將他們全部碾死了,一片血泥染紅了地麵。
唐僧見狀,
眼皮直跳,不忍多看,雙手合十,一直念阿彌陀佛。
對於這位孫大聖的本事,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尋常妖魔,完全不是對手,來就是送死。
兩人繼續趕路。
豺狼虎豹,毒蛇蟻蟲,山精鬼怪,隻要敢上來,全被悟空打死。
這也讓唐僧的心中多了幾分自信,讚歎道:
「大聖神威。」
有大聖保護,去西天還不是手到擒來?
兩人馬馬虎虎處的還湊合,直到遇上了一夥剪徑毛賊,勸說幾句無果,悟空懶得廢話,全部打死。
山賊是人類,並不是妖怪。
唐三藏看著一地血淋淋的人類屍體,聖母心發作,忍不住指責道:
「大聖,你怎麼可以隨便殺人啊?他們雖是剪徑的強徒,可就是拿到官府也不該是死罪,你縱有神通手段,喝退他們便是,怎麼都打死了?如此暴虐,如何做得和尚?
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不分皂白,全部打死,太過殘忍,全無一點慈悲之心。山野中還好,無人看見,若到城中,你也行凶,亂傷無辜,我該如何自處?」
悟空滿不在乎的道:「他們要砍死我,我打死他們,很公平。」
殺人者,人恒殺之。
唐三藏駁斥道:「我們是出家人,慈悲為懷,是應有之義,濫殺無辜,豈能得正果?」
「你是和尚,我可不是。」
「你沒有皈依佛門?」
「俺老孫隻是答應菩薩,護送你去西天,誰說我是和尚了?」
「……」
唐僧一時語塞。
他還以為孫大聖已經皈依佛門了,不然怎麼會當取經護道人?
不過,他比較強,還是強調道:「那你也不應該濫殺無辜,此去西天,求取真經,理應一心向佛,而且,貧僧才是取經人。」
「哈?」
悟空眉毛一挑,瞪著馬上的和尚,「你在教我怎麼做事?」
「不敢,貧僧隻是希望大聖能慈悲為懷,少造殺孽。」
「呸!」
悟空一臉不屑,踩著山賊的腦袋,「俺老孫的師父教導我,對於惡人,你就要比他更狠,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你這是強詞奪理。」
「強詞奪理的是你,若不是我保護,你已經被這幾個山賊剁成肉醬了,還能在這裡精神抖擻的教我如何慈悲為懷?」
「……」
唐三藏再次語塞。
可他很快調整過來,開始講佛法,各種引經據典,悟空聽的頭都大了,最後忍不住火氣,拂袖離去。
「蠢貨,你自個玩吧,俺老孫不奉陪了。」
悟空跳上雲頭,踩著筋鬥雲,化作一道金光破開雲霄,消失在天邊。
唐三藏傻眼了。
臥槽,你還真走啊。
他等了半天,也不見大聖回來,隻得獨自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柱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孤零零的往西前進。
沿途路過山林,他都戰戰兢兢,生怕有豺狼虎豹衝出來。
心中有些後悔,可沒辦法,含著淚,也要走下去。
行不多時,隻見山路前麵,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
三藏見她來得至近,慌忙牽馬,立於右側讓行。
老母問道:「你是哪裡來的長老,為何孤孤淒淒獨行於此?」
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
老母道:「西天
路遠,你一個人,又無個伴侶,如何去得?」
唐三藏正鬱悶呢,立刻把和孫大聖吵架的事說了一遍,很委屈。
他不就是批評教育了對方一下嗎?
對方竟然直接一走了之了。
老母目光閃動,道:
「長老,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莫泄漏給他人知道,我去趕上大聖,叫他還來跟你,你想辦法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就再不敢行凶,也不敢私自離去了。」
唐三藏聞言,低頭拜謝。
那老母立刻化一道金光,回東而去,無數金蓮灑落。
唐三藏立知這是觀音菩薩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觀世音菩薩最近很忙,前不久趕赴了一趟花果山,告訴孫悟空前往兩界山處等候取經人,之後又去了趟高老莊與流沙河等地,分彆聯係了那豬剛鬣、沙悟淨、小白龍等人,告知他們取經人已經上路。
結果沒過幾天,猴子就撂挑子不乾了。
另一邊,悟空一臉不爽的踩著筋鬥雲,遨遊天地間,正準備上天,找玉帝老兒談談,看能不能換個懲罰。
忽然,佛光普照,一朵蓮台浮現,觀音菩薩顯化,她手持玉淨瓶,白裙飄飄,腦後功德金光閃耀,出現在高空中,攔住了他的去路。
「大聖為何獨自離去?」
悟空一臉憤怒的道:「為什麼離去?首先,俺老孫隻是唐僧的護道者,不是他的隨從,他把我當做仆人來使喚,俺老孫自然是撂挑子不乾!」
觀世音菩薩有點頭疼,道:「好吧,我會勸說他,你快回去,他一個凡人,獨自趕路太危險了。」
「不行,我還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既然佛門選擇了俺做護道者,那在取經路途中,若是察覺到危險,一切以俺老孫的意見為主,三藏若是不聽,執意前往危險之地,若是發生了意外,責任可不能賴在我身上!」
觀世音菩薩皺了皺眉,決定先安撫,點頭道:
「這個我也可以答應你。」
這猴子,太不聽話了,必須安排一波。
她沒有注意到,一雙銀色的眼眸,在九天之上,冷漠的注視著這一切。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