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平賊將軍陳望,夙懷忠義,久曆戎行,統率諸鎮,克複名城,剿除逆孽,屢建奇勳。”
“使東南半壁,得免陸沉之患,江淮數府,鹹蒙再造之恩。”
“其智勇兼資,實國家之乾城;其勳勞懋著,誠朕心之所嘉……”
“茲特授爾為靖南伯,錫以誥券,永鎮荊襄,欽哉!”
陳望坐在偏帳之中,端著茶杯,目視著放置在身前不遠處的蟒袍,回想著白日發生的事情。
邊事再起,壬午之變爆發,北國飄零,本以為從北方送來的是勤王的詔書,但是真正送來的卻是這封封爵文書。
“大哥,皇帝老兒這是什麼意思?”
帳中,陳功和胡知禮兩人一左一右坐在陳望的旁側。
陳功懶散的靠坐在一旁,皺眉疑惑道。
“我等政令不尊軍令不從,已是事實,儼然割據,皇帝老兒不和我們撕破臉皮,甚至還反而嘉獎晉升大哥,我不明白。”
胡知禮正襟危坐,凝目思索,微微頷首,這一次他也不太能理解崇禎的這一行為。
“靖南伯……”
陳望把玩手中的伯爵金印,崇禎不僅僅與他封爵,還給予了他總製南國軍務,便宜行事之權。
隨同金印一起送來的,還有一件坐蟒袍。
一件和龍袍的形製極為相仿的蟒袍,除了少了兩角,缺了一爪之外,其餘都與龍袍相仿。
在準確一點,這件蟒袍不像是蟒袍,倒更像是一件由龍袍改成的蟒袍。
“我知道我們這位陛下的意思。”
陳望放下了手中的金印,金印接觸桌麵發生了一聲悶響,打斷了陳功和胡知禮兩人的討論。
“中原江淮之地為我所據,西北有闖軍,遼東有建奴,漠南有蒙古。”
“明廷實際所能控之地,僅餘北直隸、山東兩省之地,遼西走廊,僅餘寧遠孤城。”
陳望將桌麵之上的輿圖向著前麵推了一推,拿起了放置在上麵的兵棋。
在明廷所控地帶的周邊,闖軍、蒙古、建奴的兵棋卻是多達數十枚。
“此番建奴入寇,黃台吉以阿巴泰為帥,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二十四固山額真,約四萬餘眾,合外藩察哈爾、喀爾喀、阿祿科爾沁、翁牛特、敖漢、奈曼、科爾沁等各部蒙古聚兵十萬之眾而征明。”
“南北斷絕,漕運不通,明廷糧草根本不足以支撐到其到明年年中。”
明廷所控的疆域之中,兵棋隻有十數枚。
“明廷雖控山東,然山東之兵與邳州之戰幾乎損失殆儘,餘眾精銳皆為我部所獲。”
“崇禎如今所能依仗之兵,僅有昌平、保定、薊州、密雲四鎮之兵,合計不過四萬兵馬。”
“宣府雖然仍在明廷之手,但是孤懸於外,難以回援,不僅要應對蒙古的威脅,還需要應對闖軍的威脅。”
“就算是算上周延儒領在外圍的三萬兵馬,也不過是七萬人。”
陳望點了點了地圖上北京的位置,緩緩說道。
“京營疲憊,難以堪戰,這是共識,周延儒出征之時所率的一萬五千名京營兵,已是經過了仔細甄選之後才勉強拚湊出來的。”
“現在留在京師之中的京營兵,不過是一些濫竽充數的地痞無賴,兵冊上的數字不過也隻是一個數字。”
“將整個北京城中能戰的所有能戰的禁軍,包括太監統領的淨軍在內,明廷如今所能控製的兵馬,滿打滿算,堪堪十萬人。”
胡直禮神色凝重,他是情報司的主官,這些數據都經過了他手,他知道陳望說的不錯。
隻是……
“鬆錦大戰遼鎮雖然損失頗重,但是如今休養之後,多少也能提供一定助力……”
“不。”
陳望搖了搖頭,直接打斷了胡知禮的言語,他篤定道。
“遼鎮不會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所有人都知道大廈將傾,明廷的虛弱不僅僅是我們能見到,清廷也能見到,遼鎮也能見到。”
“勤王的詔令,調不動遼鎮。”
“鬆錦之戰,已經證實了哪怕是調集九邊的精銳,也難以在野戰之中敵過清軍。”
陳望拿起了屬於遼鎮的一枚軍棋,將其推回到山海關的位置。
“所以,遼鎮不會動,也不敢動,他們要保全他們的利益。”
陳望轉頭望向胡知禮,詢問道。
“接應的海船準備的如何了?”
“如今統帥登萊水師的是援剿水師總兵黃蜚,今年年中之時,事情已經議定。”
胡知禮微微垂首,回答道。
“本月月底,黃蜚會以援助遼東,襲擾遼西的借口領船隊北上。”
“遼鎮那邊已經打通了關節,祖大壽北上錦州之前,曾下令庇佑我們兩家,若是想要接回家眷,也須全力配合。”
“如今鎮守山海關的是山海關總兵祖寬,前些時日已經溝通聯係好了,隻等海船一到,我等兩家族人便可登船南下。”
曆史上的祖寬在戍寅之戰因為濟南失守,褫職被逮,以失陷籓封罪被處死。
不過這一次因為陳望的介入,濟南並未失陷,祖寬甚至因為戰勝有功職位得到了晉升。
此後祖寬隨八鎮兵入援鬆錦,連戰寧遠。
原山海關總兵馬科被調為昌平鎮總兵之後,祖寬也成為了新的山海關總兵。
祖大壽死後,遼東祖氏的勢力大減。
隻剩下長子祖澤溥尚存,祖澤溥受命接任遼東總兵一職。
在原本的時間線中,接任遼東總兵的應該是吳三桂。
但是因為祖大壽的戰死,遼東總兵的這一職位被崇禎交予了祖澤溥。
遼鎮如今的情況頗為危急,在年初之時,便派遣了使者南下偷偷和陳望接洽。
南北斷絕之後,漕運不濟,京師的補給都很困難,就更不用提遼鎮的情況了。
明廷的崩潰已成定局,遼鎮現在不僅需要糧草,還需要外援。
也正因此,所以才有了海船接應一事。
祖澤溥配合將陳胡兩氏的宗親護送往南,換取聯盟。
陳望承諾,一旦北國有變,便會派遣軍隊北上,先占山東,與遼鎮相互呼應。
胡知禮停頓了一下,征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