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
無論是哪一個中原首領,過去的楊堅,楊廣也好,未來的李淵,李世民也好,都會將其視為最大的敵人。
如果不單單指突厥這一個民族,而是泛指整個草原的話,那麼在火器出現,使得草原人開始能歌善舞之前,草原民族永遠都是中原人的最大敵人。
若是中原的皇帝鮮明,國家興盛,諸如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等在世的時候,可以將草原人壓著打,而若是皇帝昏庸,國家衰弱,如同晉朝時期,宋朝時期,那真是被草原人壓著打,幾乎抬不起頭來。
相比較之下,如同遼東的高句麗這般其興乎焉,其亡也乎焉的效果,其實不過是皮癬之疾罷了。
哪怕楚天秀最初的時候,並不是特意給突厥人設局,而是在他擊殺畢玄之後,被局勢給推到這個地步的。不過在楚天秀收攏了薛家兄弟和劉黑闥的兵馬之後,發現自己這邊已經可稱得上是兵精將足之後,便決定要給突厥人一個狠得,直接一次性的將其打痛,而隻有這樣,才能一次性的削減掉這一個草原大敵的麻煩。
要知道,在曆史上麵,李唐的皇室明明具有草原血統,算是突厥人的自己人,他們都橫加乾涉,使得他們一麵親自下場,入侵中原邊境,一邊還不斷地扶植梁師都,劉武周,羅藝,劉黑闥,高開道等諸侯,讓他們不斷地叛亂,攪合得中原戰亂處處,四方不寧。
更不說,中原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乃是楚天秀即將建立的漢人王朝了。
楚天秀不是李淵,李世民,身上具有草原人的血統,使得他們可以輕鬆地融入到草原人的體係中去,以“漢化胡人”的身份去角逐那個“天可汗”的位置,以此來消化,吸收草原上的大小勢力,用這個方式去反客為主。
這種手段,楚天秀可學不來。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若是自己此番放任突厥人不管的話,那麼接下來突厥人一定會想方設法的跟關隴李唐聯絡,跟其皆為攻守聯盟,先一步來找他楚天秀的麻煩。
從某個角度上來講,這一場大戰,其實是楚天秀希冀看到的。
李靖不愧是當代軍神,他在山海關內的布置,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藝術。
他現在手上隻有兩萬人馬,但是在他的手上,這兩萬人馬卻要比十萬大軍還要厲害。這些時日以來,其實已經有不少突厥部落過來尋仇,紛紛率眾攻打山海關。
但在李靖的指揮之下,卻讓這些突厥部落如同地裡的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地被李靖給收割掉,以至於在軍需官統計之後,發現在這一月以來,山海關下竟已有近萬人在這裡喋血殞命了。
哪怕按照李靖的說法,這些突厥人大多來自於一些中小部落,或者乾脆是馬匪出身,並非是真正的精銳之士,但他以麾下的那點人馬,便能做到這一步,已經足以證明他的厲害。
若說以前的時候,李靖還會擔心自己占據一座孤城飛地,不能獲得後方的支援的話,縱然能在這裡熬上一陣,但卻無法挽回敗亡的局麵的話。
那麼在楚天秀擊殺高開道,拿下漁陽郡之後,那麼從理論上來講,整個北方地區,遼東也好,河北也好,山東也好,全都已經成為了他麾下的地盤,使得山海關的李靖完全不必孤軍奮戰,而是可以獲得整個中原地區的支持。
如此以來,方才讓李靖心裡自然有了底,徹底放開了手腳,將這山海關變成了突厥人的傷心之地。
但是也正因如此,也就使得突厥人那邊的壓力越來越大,怒火越來越高,以至於楚天秀通過大明尊教的渠道,赫然得知,此事已經徹底激怒了突厥人的首領始畢可汗,使得他親率八萬突厥騎兵,前來進攻山海關。
在楚天秀曉得這個消息之後,心裡也大吃了一驚,立即傳信李靖,詢問他要不要支援,甚至於想要親率他剛剛湊齊的十萬大軍,前去山海關支援李靖,以免讓這位他費勁心力,方才拉攏的帥才,就此折在了山海關。
皇帝不急太監急。
這事把楚天秀唬了一跳,但是李靖本人卻對此事看的很澹,頗有一種視突厥人於無物的態度。在他收到了楚天秀的來信之後,除了向楚天秀索要了大量的糧秣和兵器,以此為支援,並未需要兵力上的支持。
他的回信裡麵,反複地跟楚天秀交代,讓楚天秀不必管前線的戰事,若是需要援軍的話,那自會擇機請楚天秀出兵,他此時需要楚天秀做的,便是分兵守好山海關附近的郡縣,免得突厥人分兵突襲,斷了山海關的糧道。
李靖既然有信心,更有本事,楚天秀自然也不會多事,使得他在漁陽郡裡,擔任了“蕭何”的角色,不斷地安撫遼東,河北,山東的大小勢力,然後通過楊廣前些年開鑿的隋唐大運河,不停的通過水道,從洛陽,江都等地運來糧秣和物資,將其源源不斷的堆積在漁陽郡內,將其變為一個穩定的後方基地。
如此以來,突厥人的大部隊源源不斷的向山海關趕至,而楚天秀也不斷地從中原各地抽調力量,漸漸地使得這場本該是突厥人為了給畢玄報仇而進行的複仇之戰,赫然發展到即將變成一場全麵的戰爭的趨勢。
在這件事上,楚天秀算是喜聞樂見,頗有些想要利用這個時機,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