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也是剛剛知曉先生來了這裡,倉促之下,連請村寨中的老友幫忙準備一頓好飯的功夫也沒有,便請先生移步村寨,先將就一頓,晚上再安排一桌席麵,與先生好好敘敘舊。”劉姓中年人看向宋遊也看向宋遊腳邊叼著木球邁著小碎步的貓兒,如是說道,“等下午時分,再請先生幫忙看看這座宮觀修得如何。”
“他們吃的什麼?”
道人卻看向前方的工匠們。
沒有什麼能比一天高強度的勞作更下飯的了,因而帶飯的村寨人一來,所有工匠便全都爭先搶後,拿著鬥碗擠上前去,滿麵的笑容。最先打到飯菜的,或是就地一蹲,或是找個石頭坐下來,或是就站在旁邊,便已開始狼吞虎咽。
這幅場景也十分下飯。
道人隱隱聞到了飯菜的味道。
“劉公可嘗過這些?”
“自然吃過劉某常來此處視察,便與工匠們同吃。隻是招待先生,卻萬萬不可用這個。”
“怎好勞煩劉公與村寨中人,若是劉公有意,便請我們與諸位工匠同吃一頓吧。”宋遊說著一笑,“看諸位待詔吃得香,在下已餓了。”
“這個?”
劉姓中年人愣了一下,又看向道人身旁的三花貓“工匠們吃得普通,雖有油水,卻少肉食,先生也許吃得下去,三花娘娘怎會愛吃?”
“劉公無憂,三花娘娘也能吃的。”
與此同時,三花貓也低頭,放下木球,抬頭對他喵了一聲,這才重新叼起來。
“那就委屈先生。”
劉姓中年人這才帶著他前去。
眾多工匠從山下來此處修建道觀,與被官府征召前去賦役的苦工們不同,作為東道主,自然是要好生招待的。劉公大氣,高山人淳樸,也給他們準備了紅米乾飯,加上一桶雜菜,裡頭隱隱可見一些細碎的魚肉,湯水泛紅,聞得到醬油與醋味,便也算一頓好菜了。
道人盛了一碗,坐在道觀門口吃。
劉姓中年人與他一樣。
三花貓蹲在旁邊,麵前擺著自己的小碗,裡頭也是紅米乾飯與帶著湯水的菜葉,低頭吃得吧唧吧唧響。
昨日那名匠人前來與道人搭話,亦有彆的工匠來與劉姓中年人問好。
在這個地方,四周嘈雜,自然沒有什麼食不言寢不語的說法,劉公端著碗,迎著前方的白雲,一邊吃一邊給他講述自己對道觀的規劃,又請了山中哪些隱士高人前來觀中主持與修行,哪些同意了,哪些拒絕了,擬讓哪位做觀主,不知好與不好。
宋遊亦是與之閒談。
既有氣氛,又有美景,如此一來,即使是清淡的大鍋飯,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覺碗中就見了底。
“工匠們都像餓死鬼,先生若是沒有吃飽,想要再添,可沒有了。”
“多謝劉公招待,已然吃飽了。”
“飯菜粗陋,委屈了先生。”
“劉公哪裡的話……”
“先生乃是神仙高人,既然到了這裡,又再遇上了,劉某鬥膽,請先生為道觀題名題字。”劉姓中年人順勢說道。
“題名題字?”
宋遊聞言卻是笑了。
“在下的字雖然不差,卻也絕然稱不上好,甚至比起如今我家貓兒也難說勝之,在下可沒有臉麵應下劉公之請,為這間道觀題名題字。那樣以後若是我們再來這裡,看見道觀門口掛著在下的字,定會羞愧的。何況山中隱士高人無數,多有擅長書畫的,劉公不妨請他們相助,也好為道觀添一些文氣雅氣。”宋遊如實說著,隻是頓了一下,又說,“然而劉公熱情招待,道觀如今又新成,卻也不好不做報答。”
宋遊低下頭,看向了三花貓。
劉姓中年人也隨著他看向三花貓。
三花貓剛剛吃飽飯,正在梳理毛發,木球就放在她的旁邊,似乎已經被她玩膩了。
察覺到自家道士的目光,她也仰起頭來,和道人對視,眼光閃爍幾下,輕鬆就明白了道人的意思,隨即伸出爪子,撥了兩下旁邊的木球,將之從自己的腳邊撥到了道人的腳邊,隨即繼續舔梳脖頸毛發。
劉姓中年人看得一愣,不明所以。
至於道人說的他的字比起自家貓兒也難說勝之這種話,自然是被劉姓中年人當成了玩笑話。
“在下曾經去過競州一家道觀,觀中有一棵古樹,頗為雅致。至於去的彆的道觀,似乎很多觀中也都種著有樹,既雅致,又養心。”宋遊轉頭打量著裡頭這間道觀,“既然劉公道觀新建,正好,我家三花娘娘在斷崖絕壁前撿到一棵樹種,頗為奇特,也許正是緣分。我們便為劉公在觀中植下一棵樹吧,隻願其能長久長青。”
劉姓中年人聞言,也連忙拱手
“那便多謝先生。”
“劉公客氣”
隨即道人彎腰撿起這棵樹種,又叫上三花貓一同,在道觀外院中間尋了一個位置,拱手請三花貓幫忙挖出一個土坑,將樹種埋下去。
覆上薄土,澆上一大桶水。
道人又請簷上燕子相助。
燕子飛來站在樹種旁邊,不見什麼動作,然而眨眼之間,樹種就已生根發芽,頂出了土層。
僅是一小會兒,嫩芽就成了小樹。
片刻的功夫,就有人高了。
此時道觀中的工匠們才覺得驚訝,紛紛圍過來查看,神情稀奇,如廟會上看戲法。
查看之間,小樹已長成大樹。
樹冠亭亭如帝王華蓋。
在未建成的道觀中灑下一片陰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