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是看見了的——
那些背夫們拄著竹木杖子,如同傳承一般,每一次都精準的杵在這些坑裡,似乎他們與千百年前的背夫先輩們不止是走的路一樣,連邁的步子都一樣大。
千年來的水滴石穿,才造就了這條道上抹不去的烙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
如此走著,隻覺腳下每塊石板、每株古柏都是時光的見證者,宋遊目光閃動間,又想起了前日師父的話:
“你以為在這山中打坐吐納、讀書練習就叫修行嗎?”
宋遊一聽就知道,她想讓自己下山了。
這老道年輕時也曾踏遍大江,遊遍四海,也因此有了一身不錯的道行,她向來不認為枯坐等於修行的。加上宋遊早有了解,伏龍觀代代人都是要下山遊曆的,有長有短,卻從無例外。
果不其然,很快又聽她說:
“你該下山去,去踏遍山川湖海,去看看世事人生,尋訪名山仙師也可,偶遇妖魔鬼怪也可,去見你在山上見不到的真實世界,那萬裡之路中,既有你的修行,也許也能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
原來她都知道啊……
下山便下山吧,宋遊也想去看看,這個世界除了妖怪鬼神,還有多少有趣的東西。
不覺漸到黃昏時候。
宋遊在路旁一間廟子前站定,抖了抖行囊,抬頭打量著廟子大門兩側的對聯,不由小聲念了出來:
“這條路誰人不走?
“那件事勸你莫為!”
這是一間附近村子自建村廟,一間屋子,裡麵雜七雜八供了很多神靈,佛道二教都有,也有本地神靈,大致是以前有德行聲望的人死後所化。每尊神像身後都寫有名諱,有些還寫有生平事跡。
村廟離翠雲廊不遠,常有旅人在此過夜。
宋遊已決定今晚夜宿於此。
抬步踏進大門,還有香在燒著,宋遊先對各位神像施了一禮,道一聲打擾,這才找了個離門遠的角落,彎腰吹掉地上的灰,靠著牆盤膝坐下。
地上冰冰涼涼,逐漸被捂熱。
晚些時候,陸續又到了七八個人,如宋遊猜的一樣,幾乎都是些江湖人,拿刀帶劍的。
他們借宿於此也是沒有辦法。
曆朝曆代為了限製人口流動,通常是不許百姓隨意行走的,不過這些規定也隻對老實百姓有效,生意人江湖人和宋遊這種修道者都各有各的法子。
來往客商有正當需求,是有路引的,走的是官方批準的路子。
江湖人有些有路引,有些沒有,倒也有各自的辦法,隻是中途就不好借宿於旅店了,隻好自想辦法。
所幸大晏寺廟多,無論有人的沒人的,大多都能借宿,隻是不要找到那些淫祠邪祀就好。不乏一些武藝高強又膽大氣盛的江湖武人,有鬼的破廟也敢去睡一晚。
這官道旁的廟子,自然是正經的。
興許是同被官府所不喜,也興許是格外看重人情世故,這些江湖人遇到一塊兒,不管先前認不認識、聽沒聽說過的,互相打個招呼,很快就能聊到一起去。即使性格偏靜的,遇到彆人來見禮,也都立馬端正回禮,絲毫也不敢怠慢,生怕傳出去壞了自己名聲。
這些人吵得很,一直聊到很晚。
還有人來打擾宋遊,不過發現宋遊和他們不是一路人後,就不再管他了。
宋遊倒也無懼。
這些江湖人雖然看似凶狠,其實行事講究,且在這個世界,即使山賊碰見僧侶道人,多數也都不會為難。
不僅如此,白天宋遊路過茶鋪若是實在沒錢,憑這身衣服隻討一碗粗茶來喝,成功率也是很高的,而這些江湖人尤其講究名聲和臉麵,碰上他們,說兩句好話,大概率還能要個蒸餅吃。
如此折騰到半夜,終於睡覺。
山裡的夜無比安靜,隻有風吹門板和不遠處江湖他鄉客的呼嚕聲。
不知不覺間,宋遊做了一夢。
夢中仍然是這間廟子,神像和布局都大致一樣,隻是身邊沒了那些橫七豎八躺倒的江湖人,仔細看,神台上的神像也少了一尊,是比較邊緣的一尊本地神靈。
反倒是麵前多了一人。
這人一身商賈打扮,顏色卻是五彩繽紛,生了一張老實臉,麵紅如棗,身影似看得清,又似看不清,模樣打扮倒是和缺了的那尊神像差不多。
宋遊睡前仔細看過這些神像,尤其是那些本地神靈,知道這位被稱為王善公,算是當地陰神。
王善公本是前朝人士,家境富裕,當時全國鬨災荒,餓殍遍地,這位王善公開倉放糧,廣濟難民,最後也許是誤判了災荒的強度,自己家糧食也吃完了,被生生餓死。後當地民眾感念他的恩德,為他塑像立廟,甚至於朝廷知曉之後,也對他進行了冊封,現在是正兒八經的神靈。
沒等他細想,王善公先向他行了一禮:
“冒昧打擾尊駕,這番有禮。”
“善公深夜找在下所為何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