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去找什麼?”
“去找山水奇絕之處,去找民風淳樸之地,去找傳說中的神仙,去找那些故事裡才有的生靈,去看這個世界所有精彩奇妙的地方。”
“……”
小貓兒歪頭看了他很久,消化了很久,才搞清楚,隨即說:“廟子裡就有神仙,三花娘娘以前也是神仙。”
“他們……”
宋遊搖頭笑了笑:“不過是當官的鬼罷了。”
“那你說什麼是神仙?”
“不好說。”
“你也不知道?”
“我沒見過。”
“那你還去找。”
“沒見過才要去找。”
這個世界不如前世發達,卻也有不少奇妙之處,即使宋遊前半生一直待在道觀,也已經見識過了一部分,但他覺得還該不止於此,所以想再去見見更多的更精彩奇絕的風景,更玄妙有趣的東西。
這次再出發,無疑比之前要舒服很多,一來有三花娘娘陪伴,二來準備充分,三來多了一匹馬,至少不必再背行囊,是空手前行了,於是有更多心力來感受走過的每一步路。
到了下午,便又上了金陽道。
古道有古樹,遮陽又遮雨。
正好今天天氣也好,走在這樣的林蔭小道裡麵,陽光隱隱綽綽,斑斑點點,從中緩慢的行走,腳踏在青石板上,眼前時亮時暗,一下被陰影所籠罩一下又有陽光打在身上,耳旁馬蹄得得,心中從容,不愁千裡路,不懼風雨聲,感覺便也美極了。
沒走多遠,又見一茶攤,人也不少。
這條路雖同為金陽道,但過了逸都,已不再是之前走的那一段了,這茶攤也是沒遇見過的茶攤。
正好有些累了。
宋遊牽馬過去,在茶攤前停下。
“要一碗茶。”
末了又補一句:
“好茶。”
茶攤老板是個駝背的老人,看起來很是慈祥,立馬過來招待:“小先生,除了茶水可還要些吃食?馬的草料小攤也有提供,價錢便宜。”
“不必了。”
宋遊出門帶了蒸餅和饅頭,隻消一碗熱茶化著吃。
而這馬看似馱了不少東西,其實都不重,這一路走來遠算不得重役,反而慢慢悠悠,它邊走邊在路旁尋些野草來吃,現在全然不餓。
“哎喲!”
老丈想為宋遊拴馬的時候才發現,這小先生的馬竟沒有牽繩。
“小先生你的馬……”
“馬兒聰慧,不必韁繩。”
“不怕丟?”
“不怕。”
老攤主大為驚奇,但也去打茶了。
一個炊壺,倒上滿滿一碗。
身邊的江湖人、商人也頻頻向宋遊投來目光,這本隻是一件略有些出奇的事,配上宋遊那身道袍,好像立馬就多了幾分玄妙的意味,即使桀驁的江湖人也收斂了輕蔑的目光。
但見宋遊掰開饅頭,取肉餡喂貓,自己吃外頭的麵餅,不由又多幾分稱奇聲,小聲議論不止。
一人一貓都不管他們。
馬兒也隻默默站在攤前,沒有栓繩也不亂跑,見旁邊有中意的淺草嫩芽,也隻走出一兩步,低頭慢慢啃食,不走遠了。
期間不斷有人結賬離去。
但凡有從左邊路來、往右邊路去的,老攤主必上前躬身請問,問他們去往何方,想要請人幫忙帶信。
不過問了很多人,都收獲不大。
這年頭山高路遠,書信難遞,離了官馬大道,路上既有妖鬼又有山匪,書信便更難遞了。
而這金陽道上除了官府的人,便多是客商與江湖人。商人要麼重信,要麼重利,重信的怕帶不到,不敢輕易答允,重利的又嫌錢少,問了半天也隻有一個商人同意,卻也不見得能平安送到。
“……”
宋遊把碗端高,喝下最後一口茶。
甚至端起碗還停了一下,等掛在碗壁上的茶湯留下來。
他算是摸清楚了,這官馬大道上的茶,越貴料越多、越頂肚子,且滋味豐富,有鹽又有糖,還加了梅子。滿滿一大碗,加兩個饅頭,他居然已經感覺肚子裡被填飽了。
“結賬。”
“十文錢。”
趕上一碗餛飩了。
倒也正常,前世喝杯奶茶,還要比吃碗餛飩貴一些。
老丈佝僂著腰,看宋遊數著銅板,一邊看一邊堆出笑意:“敢問小先生,這是要去哪?”
“往東。”
“可要經過栩州攏郡?”
“……”
宋遊將十個銅板數好,卻一時沒有回答,而是笑著問攤主:
“老丈想要帶信?”
其實他隻聽過栩州,在逸州的東邊,往東是要經過栩州的,卻完全沒聽過攏郡。
“正是!小先生若要去攏郡,順路的話,小老兒便想請小先生為我帶一封信!”老攤主說完,又連忙道,“小先生儘管放心,絕不讓小先生白帶!”
“一封什麼信?”
“小先生真要去攏郡?”
“在下山野閒人,遊曆天下,正不知往何處去。隻知道往東,要過栩州。若老丈有急事,去走一趟攏郡也無妨。”
“小老兒不騙小先生,早年家貧,我那兒子隨他二叔去栩州攏郡做買賣,後來就留在了栩州,中間隔得遠,離了大路又有山賊,上次回來離現在已經有兩年了,前幾日我家老婆子想她那兒子,思勞成疾,徹夜不眠,前日已臥病在床,小老兒求路過的官人寫了幾封信,想請人帶過去,好教他回來看看……”
“原來如此。”
山水能隔音信,卻不該隔了母子親情。
宋遊幾乎沒有多想,淡然一笑:“那在下就借為老丈帶信一事,去見識一番攏郡的山水。”
“謝過小先生!”
老丈頓時感激不已,深深鞠躬。
宋遊哪敢承受,隻得連忙將他托起:“受不得如此大禮,在下本就雲遊四海,老丈為我指路,說起來該我謝過老丈才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