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燕子為名。
燕子說完就把頭扭了過去。
“看吧,燕安也這麼說。”宋遊說著搖了搖頭,又看向旁邊馬兒,“可惜馬兒不會說話,不然肯定也這麼覺得。”
道人拄著竹杖,慢慢行走。
“……”
“喵?”
“以前便聽說過,也見過燕米,隻是種在地裡的,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宋遊說完,對他問道,“不知老丈是從何地引進的良種,是今年才開始種的麼,還是以前就開始種了?”
路旁忽然多了一種陌生的莊稼。
老農隻是張嘴笑著,不知如何還禮,但也已經表達了善意,這才說道:“我在屋頭看見山上土裡有煙子,還以為誰在燒我的燕米地呢。不然就是今天那些上山敬神的人,不小心把我的燕米地給點燃了。上來看看。”
自然無人反駁。
小女童和燕子同時扭頭看去。
“第一次看見,你怎認得出來?”
“對極了。”
小女童左邊是被袋,右邊是柴禾,麵前便是煮粥的小鍋,鍋中熱氣升騰。
鈴鐺聲回蕩在這片玉米地裡。
這些植物長得密集,遮蔽視野。
小女童立馬跟著起身行禮。
時而看看玉米地,時而看看燒火的小女童。
三花娘娘頓時仿佛受到了肯定,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起先她覺得是自己沒讀過書的原因,可現在她已經讀過不少書了,但在這一點上,卻還是遠不及道士。
老農依舊嗬嗬笑,隻擺著手。
看來自己還需努力。
燕子率先發現不對扭頭看向他。
先看見棗紅馬,警惕更添一重。
“這個啊……”
卻不是懷疑這番話的真假——
而是和以前一樣,心中一時疑惑,道士與自己同樣長了一張嘴巴,同樣會說人話,可為什麼道士說出來的話就這麼好聽呢?聽在耳朵裡簡直就像是讀了一篇好文章一樣,不,比讀了一篇好文章更讓貓覺得渾身舒坦。
路旁忽有一塊空地。
“自然是真的。三花娘娘在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厲害。”道人開口道,“以前還需要我來照顧三花娘娘,到了後來,需要三花娘娘幫我撿柴幫我燒火才能做好飯,到了現在,三花娘娘竟然一個人就已經可以養活我、馬兒和燕子了,真是令人驚歎。”
就在這時,玉米林中忽有腳步聲傳來。
燕子站在宋遊頭頂正上方、小樹的枝丫上,本身也正在如宋遊一樣,看著這片燕米地出神,思緒飄得很遠,至於下邊的對話,像是這種對話他幾年來早已聽過不知多少次了,早已經能做到“雖聽著又好似沒有聽”的境界了,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有一天也會被牽扯其中。
隻是她心中卻覺得奇怪——
聽見先生的話,他當即就是一愣。
“這倒是在下第一次看見燕米地。”
宋遊與燕子一樣,皆轉過頭,目光久久凝視,不過腳步卻未停。
自然是什麼也看不到的。
“先生……”
“真的嗎?”
宋遊醒悟過來,便又行了一禮:“那便是我們在此休息造飯,給老丈造成了誤會,害得老丈費力跑了一趟了。”
早已知曉老燕仙為求功德成神,命全族晚輩去海外尋回了良種,已然開始造福於世人,可這還是他這輩子第一次看見玉米地。
宋遊停下了腳步,稍作思索,又抬頭看了看天:“好像已經中午了,我們就在這裡稍作歇息,煮個飯來吃吧。”
“可是三花娘娘還是沒有長多高……”
似是有些內疚他想了想,才開口:“自從三花娘娘又長一歲之後,好像又變得更勤快一些了,而且廚藝也在上漲。”
宋遊也將目光轉向旁邊地裡,一時間收不回來了。
宋遊點頭附和,不免露出笑意。
枝頭上的燕子也眼光熠熠。
對於宋遊來說,這既是記憶中的畫麵,也算是這片土地因自己而起的變化,此時親眼看見,心中自然覺得玄妙。對於燕子來說,這則是他們安清燕子一族在老燕仙的指示下,不知多少燕子飛赴海外,曆經數年搜尋,辛辛苦苦銜回來的。是安清燕子的功德與造化。如今看見它們實實在在的在這片土地上造福於民,有人記著燕仙之名,有人喚著燕米之稱,又有人感激他們,作為當事鳥,心中自然也覺得奇妙。
隻有三花娘娘無法體會此時他們心中的感情,隻扭頭看向這片小林子,眼中滿是好奇與疑惑的光。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