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滶聽到羅龍文和徐海關係很好不宜得罪,令人給羅龍文鬆綁,語氣和氣了不少,問道:“既然銀兩借給徐海了那就算了。我和徐海是盟友也就不為難你了。”
羅龍文不知道徐海叔侄已經叛變大明,聽到汪滶說他和徐海是盟友暗暗吃驚。
羅龍文雖是商人,但走的不是投機倒把和走私的路線,他是靠一手製墨的技藝發家致富的,錢財來得貪婪但吃的還是手藝飯。
他是製墨世家,在官商圈子裡也是有名聲的人,也要照顧招牌臉麵的。
要是得知徐海叛變了,他為了避嫌就會斷絕和徐海來往,生意上也會斷絕一切關係,哪怕是送給徐海的那三千兩白銀打水漂也在所不惜。不然會給自家的生意招牌惹麻煩。
徐海即將要舉旗公開叛明,知道羅龍文一定會斷絕和他來往,早晚都是要斷絕關係的,不如趁羅龍文還不知曉他是叛徒的時候,利用交情把羅龍文的利用價值狠狠壓榨一下。
於是徐海想出了,要和翠翹演戲騙羅龍文調離戚英,同時謊造建造海島豪宅騙走了羅龍文三千兩銀子。
羅龍文從汪滶的話裡分析,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聽信了徐海的鬼話,氣憤不已發誓要找徐海報仇。
汪滶把豪宅還給了羅龍文。羅龍文在紹興縣行動自由了,海盜兵不再為難他。
且說張經呆在蘇州城,收到了兵部尚書發來的軍令,要求他去收複紹興縣。
張經覺得奇怪,怎麼兵部尚書有軍令下來調派自己?
嘉靖皇帝的聖旨寫給張經的軍務是鎮守鎮江,尋機收複長江沿線。金陵,鎮江,揚州,泰州,常州,南通州,華亭縣都屬於長江沿線。
蘇州已經偏離長江沿線,張經救援蘇州城已經偏離了正常的任務範圍。
兵部尚書下發來的軍令是收複紹興縣,紹興縣的位置更是偏離長江遠了。張經如果去收複紹興縣那就和嘉靖皇帝的聖旨任務對不上了。
張經盯著兵部尚書的軍令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帶兵去收複紹興縣,長江沿線就會防守空虛,要是海盜軍對長江沿線發起進攻,那局麵就非常危險了。
張經找到了同在蘇州城的瓦氏夫人,告知了這一情況。
瓦氏夫人得知張經收到兵部尚書的軍令,提醒道:“當年上峰嶺戰役我和戚景公也是收到了兵部尚書的軍令,戚景公就是聽從了兵部尚書的調遣才中了倭軍的包圍,這次又是兵部尚書下發的軍令,你要多加小心呀。”
張經感謝道:“謝謝提醒,我會小心的。”
瓦氏夫人感歎道:“巧得很,昨天我收到皇上傳來的聖旨,命令我離開蘇州城趕去海南島,不然我可以留下來幫你防守長江沿線。”
原來嘉靖看到了趙文華送來的奏折。趙文華的奏折是嚴世蕃呈交上去的。
嚴世蕃添油加醋道:“陛下,這份奏折事態緊急。”
趙文華在奏折上汙蔑瓦氏夫人,寫道:“瓦氏夫人小有勝利就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不把朝廷的正規軍放在眼裡。她向正規軍提供虛假情報造成了正規軍剿匪的失利,她不僅不悔過反而嘲笑朝廷正規軍的無能,隻吹噓自己的私人軍隊狼兵厲害,瓦氏夫人包藏禍心請陛下明查。”
嘉靖看完趙文華的奏折後,吃了一粒仙丹卻沒能提起精神來,於是回複奏折將瓦氏夫人調去海南島剿匪,讓她去啃硬骨頭。
張經聽到瓦氏夫人收到了聖旨,驚訝道:“你收到聖旨了?皇上調派你去哪裡?”
瓦氏夫人道:“皇上調派我去海南島鎮壓黎族匪患。”
張經大驚道:“去海南島作戰困難重重,朝廷多次派兵征剿黎族叛亂都無功而返,你可要保重呀。”
瓦氏夫人感激道:“多謝大人好心提醒,互相保重吧。”
瓦氏夫人和張經作彆南下去海南島,經過義烏縣時順路去看望了一下唐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