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米大小的湖泊出現在眼前,水麵波光粼粼,如同一顆美麗珍珠,鑲嵌在漫漫黃沙中。
陳沐這才開始把魚苗,蝦苗和螃蟹苗往湖泊裡放。
順手撒了魚食,料理的妥妥當當之後,他這才打開了生機值一欄。
果然。
領地在來了一頭騾子,和放了1500尾魚苗,蝦苗,螃蟹苗後,生機值一下子漲了1501。
他的猜測是對的。
在領地中,隻要是活著的生物,就可以從其身上獲得生機值。
而生機值就是支持它們存活的根本——生命能量。
同時,係統也發放了新任務。
【發布任務:使生機值超過1萬】
【任務獎勵:領地地圖規劃功能權限。】
【當前生機值:1075】
對於係統的神奇,陳沐早已有所體會,但是當他看到下一個獎勵居然是地圖規劃功能時,還是覺得神了。
全景地圖,水域圖,現在再加個地圖規劃功能,還真有種此地儘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心中激動,在心底肆意暢想了一番。
直到看到生機值一欄隻有可憐1075之後,陳沐瞬間被拉回了現實。
“……想也沒用,還是先努力攢生機值吧!”
歎了口氣,回到現實的陳沐拎著鐵鍬,圍著湖泊,開始紮製起草方格。
草方格是夏國人偉大發明中的一項。
這種一米乘一米,呈網狀平鋪在沙漠上的方格子被外國人稱為神奇魔方。
雖說現在的西北風沙也很大,但要是在五六十年代,在那個刮一次,三分一房子就能被淹沒的時代,現代的風沙完全就是小風。
尤其是在54年,國家修建第一條沙漠鐵路,蘭包線時,隻要有風沙吹過,就會揚起沙塵,對過路行車造成非常大的安全威脅。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那個時候的科研人員想儘辦法,前後使用了平鋪式沙障、鵝卵石鋪麵、瀝青拌沙子等辦法,可是都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直到有一天,林場職工無意發現用麥草在沙漠中紮製“人定勝天”、“中衛固沙林場”之類宣傳語在經曆了一場風暴後,那些方塊形的字都沒有被沙子所掩麥,甚至麥草也生長的不錯後,就此,夏國人的治沙曆史正式開篇。
在1987年,草方格固沙法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也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為“全球環境保護五百佳”,在世界各地推廣,成為了世界治沙史上一大奇跡。
從此之後,飽受風沙困擾的國家紛紛派人前來學習這項技術。
紮製草方格的步驟繁瑣又累人,而且為了營造出樹下綠草茵茵的效果,陳沐要一邊紮製草方格,一邊往地上平鋪的麥草上灑長麥草的種子。
這樣,在鐵鍬下力的過程中,種子一部分會落入沙子中,一部分會隨著麥草被壓入溝壑中,但無論如何,當澆水後,那些腐爛乾枯的麥草就會成為保護它的屏障和肥料。
等它們長出後,就既可以防風固沙,又可以成為綠洲生態環境中的一環,供食草動物啃食。
草方格的來源還有一個是“一鐵鍬”的故事。
說是一名林場員工下班後隨手從駱駝的口糧麥草裡拿出一把,丟在地上,然後用鐵鍬壓入了土地中,中間遇見了大風沙天氣,一個星期後回來,發現草還在地上,並沒有被風沙掩埋,專家經過反複嘗試研究,發現將草製成一米乘一米的方格子效果最好,可以防風固沙,穩定土壤,自此,一鐵鍬開啟了夏國人治沙時代。
不過這個有點……所以就采用了另一個說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