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一路過去的采買與收購,但這些壓根不用護送隊伍自個臨時抱佛腳,準確的說,護送軍餉的隊伍沒有那個權利也觸碰不到交易和收購這些,都是兵部早已派人商談清楚並且貨物準備齊全的已經放到護送隊伍必經的地方。顙
護送隊伍,純隻是保護著一路上軍餉與軍需的安全。
可這並不意味著護送隊伍就什麼都不知道,至少著這次做為主要負責人的元將軍,雖不是非常清楚西北出了什麼事,但心裡多少明白是軍餉出了問題。
能勞旁邊這位‘葉大主事’親自前往,排除掉西北的特殊性外,隻能說明,這裡頭的事兒不小,兵部是相當的重視。
元將軍的腦子又尋摸開了,他琢磨起了軍餉軍需能出問題的幾大可能。
——第一:半道上被運送隊伍所貪?
這個是可能性最小的,軍餉軍需在路上,他們這些護送人員可以說是完全碰都碰不到。
無論是銀票還是銀子,箱子上可都有特殊的漿糊拿來粘的封條貼著,運送軍餉的隊伍向來都是有著嚴苛的規矩,路上若是哪個封條出了問題,甭管裡頭情況如何,先斬!顙
而軍需的采習這些,也都不歸他們這些護送人員管,自然也接觸不到。
且一路上都有兵部的人員盯著,到地兒後還得對完帳交接清楚,他們才算是任務結束。
——第二種可能:隨行兵部人員與各商家或是地方官勾一結貪一汙了軍餉與軍需。
這點可能性也並不大,他可是聽說京中的兵部在賢王爺的管理下及為嚴苛,這嚴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規矩上的條條框。
比如就說這軍餉軍需上:采買,賢王爺設立了專門的采買部門,名兒也簡單,就叫采買司。
采買司的帳麵一定要明細,這個明細可不僅隻是兵部自個的人做的帳,還要賣方的帳。
這還不隻,兵部還有個奇怪的部門——督查司。顙
這督查司聽名兒就很好理解,監督並排查兵部人員在行事上是否有違一法一亂一紀。
也就是說,采買司帳目明細還隻是基本,他們還得接受著督查司的時刻督查。
當然,人嘛,想要做壞事你規矩再多都能給找出漏子來鑽,可憑良心講,賢王爺如此的管理,雖然看著好像是個事兒13,但的確是能杜絕許多心有不軌的臣子。
何況賢王爺瞅著軟萌治下卻是極為嚴格,犯了錯處罰相當的嚴重,這點震懾效果也是非常。
所以元將軍也不覺得是采買上出了問題,因為不被發現的可能性太低,帳目不好做,賣家那邊也不安定,畢竟軍需可不是隻米啊麵的,需要的東西多了去了,哪能全都和采買的人勾在一塊保證兵部上麵的人不知道?!
一旦被查,可以說是萬劫不複,還會連累全族。
他在營中時就聽說過一件事,兵部一個采買司的人隻是收了一皇商的好處,沒幾天就被督查司得知,賢王爺直接下令斬了這人,並且將其全家流放。顙
想想這後果,不說是兵部裡時刻被督查司盯著的采買人員了,就他這外人,當時聽了後都有點毛孔悚然的感覺。
特麼的這也太嚴苛了,怕怕。
——那現在就剩下了第三種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問題出在各城的司庫衙裡。
按著規矩,軍餉軍需都是送達到各城的司庫衙,司庫衙將軍餉軍需收進庫後,會立刻通知各軍,各軍再派兵前去領取。
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比如兩軍正在交戰時,軍餉還好,這軍需就必需及時到位;在這種情況下,軍需不會入司庫衙的庫房,而是直接運達軍一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