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夫人生有二子一女,在懷著小女兒時她隨大司馬去剿匪,卻因意外重傷而早產,造成了劉曉悅打小身子就不好,大司馬夫人也傷了身子從此不能再有身孕。
劉曉悅身子骨差到什麼地步呢,她是不能吹風不能多運動,懼冷也怕熱,基本上是整年整年的不能出府,平日裡多走幾步路她就能大病一場。
也自然著就沒什麼朋友。
那時大司馬還不是大司馬,是駐守東南方墨城的駐軍主將,而楊佩玉的父親,正是墨城知府,和大司馬那就是互相守望的關係。
楊母和劉夫人本就是手帕交,再有著兩人丈夫間即是合作也是守望的關係,倆夫人的友誼也更深;
所以每在劉夫人生病無暇照顧劉曉悅時,楊母都會上門探望幫忙照顧她們母女;
楊母瞅到劉曉悅總是孤零零的,時常也會帶上和劉曉悅年紀相仿的楊佩玉,讓劉曉悅有個伴。
一來二去的,倆小姑娘就成了傳承式的手帕交。
雙方父母一瞧,嘿,挺好的,索性的互相都認了乾親。
之後大司馬被調去邊關,楊佩玉擔心劉曉悅的身體,堅持著一定要跟著去照顧。
也萬幸有她跟著。
他們去的是東北那邊的苦寒之地,身子骨本來就弱的劉夫人和劉曉悅倆幾乎是兩天一小病三天一大病。
大司馬那時一到邊關迎來的就是備戰,連家都沒時間回,更甭提照顧妻女;
倆劉公子都是男兒,不說細不細心的問題,本身在男女之防上他們就不太方便;
是楊佩玉,替他們父子仨守著後方的照顧著劉夫人和劉曉悅母女,免去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人的感情都是處出來的,真心才能換真心。
所以楊佩玉在大司馬家,雖就不同姓,但大司馬一家人那都是將她當成親閨女親妹妹來疼;當初楊佩玉出嫁時,大司馬家給的嫁妝可一點不輸楊父楊母。
大司馬家就是出個庶女,都不定能有這待遇。
劉家的底蘊那個厚實著,出過兩位皇後,出過三位相國,三品以上的將軍出過十好幾位,在好幾個皇上手底下做過皇商;
現在:劉老爺子是三公之一,劉大老爺早年就獨立分家出去做了皇商,劉二老爺去年剛從大學士的位置上退下來賦閒在家,劉三老爺七年前當上大司馬;
先撇開大房,孫子輩中,是從軍的從軍,走仕途的走仕途;除不著調的劉澤之外,其它的最差文也已經是秀才、武已是位佰長。
你說這樣大家族裡被承認並且被視如親生的乾閨女,她能沒底氣嗎?
說句不好聽的,楊佩仙隻要吼一聲受了委屈,她那親的和乾的二十幾年兄弟出來,一人一拳都已經能將柳大公子給捶扁。
要是劉家介入,那對柳家來說不定會致命,但傷筋動骨是肯定的。
錢文同嘖嘖稱奇,“小楊氏自個條件這麼好,怎麼就嫁了那麼個東西?”
郝正群不偏不倚的中肯說道:“話也不能這麼說,這是給咱看到柳寒林這人人品不行,若是單論柳寒林的條件,那也是足夠配得上小楊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