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_魘仙紀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魘仙紀元 > 第269章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第269章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2 / 2)

這五年間,楊寧彌補過去的缺失,吸收空間之力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內景空間,終於把靈法境第三重給補上了。

在【北冥經】吸收能量轉化能量和【大至尊術】修行速度的輔助下,他的內景成長速度極快,

彆的修仙者內景世界是以米為單位的,能有個三五公裡已經很了不起了。

可楊寧的內景世界,直徑3000萬公裡!

原因很簡單,其他靈法境修士對世界的認知不足,創造的洞天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得慢慢構建,一點一點的雕琢。

divcass=”ntentadv”而且他們吸收空間元素的速度也慢。

可楊寧吸收空間元素的速度,堪稱鯨吞海吸不說,他還可以吸收彆的元素,再轉化為魘仙法力。

因為吸收了空間元素的魘仙法力就有了空間元素的性質。

自此,彆人在用空間元素開辟內景,楊寧用的卻是魘仙法力。

而他的魘仙法力來源,除了自我修行,還有無數盤古粒子趴在整個河係所有恒星上吸收能量來轉化呢!

每一分每一秒,他新增的魘仙法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前他還憂愁這麼多魘仙法力,好像隻能存在體外。

現在就不愁了,全部塞進內景世界就可以了。

其他修士因為對世界的認知不足,就算開辟世界也不敢這麼大刀闊斧,生怕哪裡出了問題。

可楊寧,創造世界的經驗何其豐富!

他在靈境中創造的世界,超過億萬個!

且世界構成已經深入到了元子層次,運行了這麼久,從來沒出現過問題。

沒人,比,楊寧,更懂,世界!

因此,楊寧的內景世界想要多大有多大,有一天複刻出一整個河係也不是不可能,隻要他的能量供應跟得上。

不過此時他的內景中,卻空有體積,沒有內容,還是一片虛無。

因為楊寧一直在擴寬宇宙的邊界。

對陸地什麼的,楊寧沒想過直接創造,因為這根本不符合自然衍化規律。

楊寧想用的方法,乃是大爆炸法!

而宇宙大爆炸需要多大的宇宙邊界?

楊寧不知道。

隻能說,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

有了內景後,就可以借助對空間法則的掌控,實現空間挪移,空間切割,空間瞬移等諸多空間手段。

這便是靈法境第四重·宇恒境。

等內景壯大到一定程度,便會誕生內景之力,又稱世界之力,這種力量可以操控空間,時間,實現時間加速,時間減速,時間靜止,不過僅限於內景之內。

而這個世界之力,就是【大一統力場】之力,也就是四大基本力合一。

不過靈法境修士隻能用這個合力,卻不知道如何把他們分開。

而楊寧不僅可以用合力,也可以單獨用一種,兩種,甚至三種力,靈活性上可比靈法境修士強的多,也比他們節約法力。

有了內景之力,就到達了靈法境第五重·宙光境。

內景世界壯大到一定程度後,修士洞察入微,對世界的認知進一步提升,就可以使用內景之力虛空造物了,這就是靈法境第六重·造物主。

值得注意的是,內景雖然是內景,但和外麵的世界並不是完全隔絕的,依然在天道領導的秩序之下。

因此這個造物主其實是不如楊寧的【元初造物術】的。

靈法境修士可以製造一條狗,但未必知道狗為什麼要這樣子製造,隻不過是他提出了要求,外麵的天道配合內景把狗製作出來了。

這個內景之力,就像是給天道下命令的符咒一樣,說我要造個什麼什麼東西,他大概是什麼什麼樣子的。

至於說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為什麼能動起來,骨骼怎麼搞,消化係統怎麼搞,天道你自己看著辦。

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和創造【元初造物術】的楊寧根本沒法比,更像是學了【元初造物術】的後輩。

等內景之力繼續壯大,到了一定程度後,就可以把內景之力彌散到外界,形成領域。

這一關,便是靈法境第八重,外景境。

這一關很簡單,楊寧的世界就是魘仙法力構造的,而外界本來也有魘仙法力,本就是連通的。

也就是說,他晉升內景境的一瞬間,就到了外景境。

至於靈法境第九重·神人境。

卻是需要大量信徒,日夜誦經念咒,將神名注入內景世界當中,以借助內景之力,封為這個內景洞天的神明。

這個神的權能,基本就代表了這個靈法境修士今後想走的路。

比如你自封厚土,那今後就要走厚土之道了,走彆的你的神名不支持,也不是不能走,隻是會事倍功半。

而你自封的神權,又和你修行的神通相關。

比如你修行的是水係道法,卻偏偏要自封雷神,也不是不能封,但用水係法力使用雷道神通,那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你修行水係神通,卻又自封雷神,完了還想走厚土之道

至於楊寧自封了個什麼神?

他本為大夏皇帝,又掌握億萬神通,近乎全知全能!

那必然是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太虛天驕傳 嫁帝師,一胎兩寶,渣男哭紅了眼 主公,刀下留人 禦賜監察使 烈焰灼心 勇闖秦始皇墓 複讀一年,你攢了7個前女友? 開局:簽到帝經,我家族獨斷萬古 趁仙子們弱小,忽悠她們當道侶 帶著漫威回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