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嬴政出手,鏖戰顓頊
秦國。
函穀關之戰已經結束月餘,經過此次大戰,嬴政禦駕親征,拒楚國百萬大軍於函穀關外,也讓秦國百姓認可了這位秦王。
傷亡撫恤完成,其也開始了勵精圖治。
靠著天子望氣術,這段時間他也收羅了許多大氣運之輩,如同韓非、李斯、王翦、蒙恬、張儀、司馬錯等人。
根據他的考察,這些人皆有不俗的才能,因此也是委以重任。
以法家學說為根基,輔以儒家的教化,墨家的技術,秦國的國力蒸蒸日上,文臣武將更是英傑輩出,濟濟一堂。
而隨著國力大漲,人才彙聚,秦國氣運也是高漲。
秦王嬴政,借助這股氣運徑直突破到了大羅金仙境界,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這也讓他發現氣運之道的玄妙。
麾下大氣運之輩越多,秦國的氣運也越強,秦國越強,自然就會有無數有真才實學的人前來投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他也是來者不拒,經過一番考察後,便委以重任。
一時之間,秦王愛才之名,廣傳人間。
讓無數能人異士趨之若鶩。
當然,顓頊和伏羲也不是易於之輩,紛紛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魏楚二國的實力也是水漲船高,整個人間界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之態。
轉眼,十年時間,一晃而過。
秦王嬴政召開了一次大朝會,望向群臣,斬釘截鐵的說道:“諸位,秦國已經休養生息了十年時間,也是時候掃平整個亂世了。”
這十年,雖然魏楚兩國都沒有大動乾戈,但邊境摩擦卻是不斷。
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人間界,隻能有一個王者。
嬴政思慮良久,與其等待伏羲和顓頊率領大軍進攻秦國,倒不如主動出擊,掃平天下。
“諸位,先滅楚,還是先平魏?”
冰冷的話語從嬴政口中說出,卻是讓群臣激動不已。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他們等待的就是這樣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秦王嬴政以國士之禮相待,他們萬死難報,隻能替其征戰天下。
蒙恬率先出列,說道:“陛下,還請讓臣統率大軍,先滅楚,後滅魏,讓我大秦的鐵騎踏遍人間界每一寸土地。”
在他看來,魏國版圖要大於楚國,自然要緩緩圖之。
先滅楚,後平魏,才是正道。
而且,無論是之前的六國攻秦,還是之後的函穀關大戰,皆是楚國主導,自然要狠狠的給其一個教訓,讓其知道秦國鐵騎的厲害。
不少年輕將領也是紛紛附和。
嬴政掃視群臣,問道:“諸君可有不同意見?”
白起挺身而出,看向蒙恬,說道:“我們這群老家夥都還沒開口,你們這群小家夥急什麼?攻打楚國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接著又看向嬴政,恭敬的行了一禮說道:“陛下,臣有不同意見,魏國雖強,但楚國才是我大秦的心腹大患,當先平魏,後滅楚。”
他多次和楚國大軍交手,知道對方的實力遠不止這麼簡單。
之前都打到楚國國都了,但還是沒有將其拿下。
雖然如今修行者不允許乾涉人間的戰鬥,但三國的國君可不在其中!
他知道,楚國國君是上古人王伏羲轉世,一身修為神鬼莫測,還有那能讓大軍如虎添翼的音律之道,足以讓大軍實力翻倍。
反觀魏國,雖然地域廣博,但卻沒有那種詭異的音律之道。
這段時間,他可是沒有少了解那些上古人王的事跡。
論威脅,論計謀,論治國理政的手段,伏羲都遠在顓頊之上,要不然也不會一個是三皇,一個是五帝了。
事實上,嬴政的想法和白起不謀而合。
所以他才會問眾人,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見,現在看來,薑還是老的辣啊!
身經百戰的白起,論見識遠勝嶄露頭角不久的蒙恬。
當即下令道:“既然如此,以白起為元帥,以蒙恬、王翦分彆為左右將軍,統兵百萬,定要一舉拿下魏國。”
眾將早已經躍躍欲試,當即躬身一拜,齊身道:“吾等,謹遵王命!”
隨著嬴政一聲令下,秦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運作,不過數日功夫,百萬大軍就已經集結完畢,陳列在函穀關外。
“兵出函穀,掃平天下!”
而且這百萬大軍隻是先鋒,秦王嬴政更是將政務都交給了公子扶蘇和丞相李斯,自己則是準備禦駕親征。
畢竟,修行者不能出手,能對付顓頊的也隻有自己了。
他也想見一見,上古人王的風采。
不過在此之前,還要防止楚國出手。
大將軍章邯帶領八十萬大軍,陳列在秦國和楚國的邊境,讓其不敢來犯。
秦國如此大的動靜也是讓魏國和楚國心驚,伏羲和顓頊更是神色凝重,想不到一個小輩手段如此高超,竟然訓練出了如此虎狼之師。
楚國王宮內,伏羲聽著麾下的彙報,陷入沉思。
大將軍項燕侍立一旁,問道:“陛下,我們要不要趁此機會進攻秦國?如今百萬秦軍出函穀關,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伏羲搖了搖頭,笑道:“這個後輩倒是有些本事,暫且不會管他,等秦魏兩國戰況膠著,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不好嗎?”
“隻是嬴政不會想不到這點,莫非他有信心以一敵二?”
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旦破壞,最先動手的那個肯定是最吃虧的,除非有著絕對壓製的實力。
但就目前看來,秦國顯然沒有。
秦軍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連續拿下數座城池,令人望而生畏。
讓世人見識到了大秦鐵騎的強悍之處。
每拿下一座城池之後,就有無數法家和儒家弟子進入,安撫民心,避免生出什麼大動蕩,可見秦國的謀劃之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