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報紙的人立馬翻看了起來,想要看看報童口中的募捐大會究竟是什麼,沒買到報紙的人,則跑到有報紙人的身後,想要窺探一二!
就見報紙正中間的“廣告位”上,有一則十分醒目的告示:“兩日之後,炎黃商會欲在龍門客棧舉辦募捐大會,為國募集軍資,助力朝廷大軍戰勝突厥,故誠邀大唐商界朋友於兩日後未時三刻,來龍門客棧一聚,共集軍資,為國出力!”
由於這隻是一則告示,內容注定是長不了的,隻是在三言兩語間,將事情的時間、起因和地點給講清楚了而已。
眾人看罷,忍不住議論紛紛。
“炎黃商會要辦募捐大會?為國募集軍資?難道朝廷是沒錢了嗎?”
“這以後朝廷會不會增加賦稅啊?”
“陳狗蛋你瞎操什麼心?沒看見報紙上麵寫的?炎黃商會是邀請商人去募捐的,你又不是商人,關你什麼事?又關以後會不會增加賦稅什麼事?”
“唉!這前些天朝廷剛剛下發公文,說是要招募大唐各地精銳府兵,入京集訓,如今這炎黃商會又要組織募捐大會,為朝廷募集軍資,這麼看的話,大唐與突厥是要開展了啊!這世道不太平嘍!”
“是啊!沒想到剛太平幾年,又要打仗了!而且這次還是打突厥!突厥不好打啊!難怪朝廷要征召各地府兵精銳,難怪這炎黃商會要舉辦募捐大會、幫朝廷募集軍資!”
“隻是炎黃商會為何隻邀請商人參加?”
“這還不簡單?商人有錢唄!這炎黃商會是永安侯的,永安侯宅心仁厚,最是見不得百姓受苦,他肯定不會伸手向普通百姓討要錢財的!”
“是啊!隻是國難當頭,在下也想為國出一分力,但這次募捐大會又隻邀請商人,在下該如何是好啊!”
百姓們聯想到前些天朝廷下發的征兵公文,再結合著今日報紙上的這一則告示,不由麵露愁容,議論紛紛。
“國之興亡,萬民有責!炎黃商會欲開募捐大會,為國募集軍資,備戰突厥!誒?今日的頭條新聞就是講這次募捐大會的,快看快看!”
買到報紙的人看完這則告示後,很快就注意到了今日的“頭條新聞”。
按照李澤軒和李恪的計劃,隻需要在《大唐日報》上刊登一則關於募捐大會的告示即可,但李魚卻覺得遠遠不夠,於是她便自作主張,將今日的頭版頭條給換成了關於募捐大會的評論,這評論文章主要是由她親自撰寫,而編輯部的其他先生負責潤色,李魚想借此對商人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宣之以大義,從而儘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次募捐大會中來!
“國之興亡,萬民有責!大唐非一人之大唐,而乃萬民之大唐!國若安好,則百姓安居樂業;國若將亡,則萬民流離失所!
而今突厥對我大唐虎視眈眈,先是派遣高手入炎黃書院竊取秘密文稿,後派狼騎屢犯我大唐邊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當今聖上,英明神武,早已窺得突厥狼子野心,朝廷大軍,數月之前便已整軍備戰;然,突厥頡利,坐擁控弦之士百萬,欲戰而勝之,何其難也!
唯舉國上下,全力備戰!
為兵者,當刻苦訓練,上陣殺敵,報效君王;為民者,當識大義,重大義,不作奸犯科,不為國添亂;為商者,當儘其所能,籌措軍資,助朝廷一臂之力!
………………………………
國之興亡關頭,理應萬民同心,共渡難關!此戰若敗,天下將重歸亂世,大唐將國之不國,百姓將流離失所,商人則無處經商!
炎黃商會雖成立不過一年有餘,但如今已執大唐商道之牛耳,今,炎黃商會會長李澤軒誠邀大唐商界朋友,於兩日之後未時三刻,齊聚龍門客棧,募集軍資,為國出力!”
在《大唐日報》的有意引導下,現在民間更加傾向於白話文,而不是之乎者也、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所以今日《大唐日報》上的這篇頭條新聞,算是半白話半文言文的存在,算是照顧了儒生學者和普通百姓兩個層麵的人。
眾人讀後,大都深有感觸!
“好一個國家興亡,萬民有責!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咦?奇怪,這篇文章竟然沒有注明是何人所寫?奇哉怪哉!”
一名穿著文士衫的老先生,看著報紙上的內容,一陣搖頭晃腦道。
隻是令他奇怪的是,《大唐日報》上的新聞,平日裡都會在標題下麵注明是何人所寫,可是今日這篇令他感觸頗深的文章,他正想看看是哪位先生所作呢,結果卻發現標題下麵卻根本就沒有名字!
其實這是李魚刻意為之,因為這篇文章並非她一人所作,畢竟她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學,對於文人們之乎者也的那一套他並不擅長,她擅長的還是那種以敘事為主的大白話文章!這篇新聞是她先打好初稿後,由《大唐日報》編輯部裡麵幾位學識淵博的先生一同潤色,才形成了這麼一篇帶著幾分文采的半白話半文言文章!
所以李魚沒有在這篇新聞下寫名字!
當然,關注這個細節得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關注的則是文章的內容!
“看來這次大唐很快要與突厥一戰了啊!”
“是啊!希望這次朝廷能打個漂亮的勝仗,這樣咱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嘍!”
“國若安好,則百姓安居樂業;國若將亡,則萬民流離失所!這話倒是說的不錯啊!此戰大唐一定要勝!”
“國難當頭,舉國上下,應當全力備戰,我非商賈,但這次炎黃商會舉辦的募捐大會,我也要去捐錢,為國募集軍資!”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