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一場超時代的營銷!
一個真正的谘詢師。
其必要的素質,那就是要掌控一切。
雖然,大家給出來的是谘詢,從一般意義上來講,著就是一個建議。
有時候,甚至會遇到那種原本誠意滿滿的甲方,大家聊的也相當不錯,然後出的谘詢也是非常的棒,該做的都給做了,各種調查還有十分出色的營銷方案。
但是,人家就是不用。
這種事情真不少見,而且,人家還會很爽快的把谘詢費給交了,一點兒都不拖。
所以,實際上要想完成一次谘詢,真的挺難的。
就好像這種,人家給錢了但不用你方案這種事情。
就算是咱們把錢拿了,可心裡也肯定不舒服。
而且,谘詢行業本來就是這樣的,不僅僅是收錢,之前的案例也會成為自己的一種寶貴資本。
任何一個想要谘詢方案的甲方,都會來問問:你以前做過什麼成功的案例呀?
你能展示越多的成功案例,人家就越相信。
就好像葉茂鐘那種,他不出名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小卡拉米,一個春蘭空調也就拿了1300多,可後來。
葉茂鐘根本就不去找客戶,都是那些企業家大佬來找他。
捧著錢來找他。
無非就是因為葉茂鐘給出的谘詢,幾乎就是無往而不利,說一句點石成金都沒問題。
不過,真正的老谘詢會明白的。
人家不用,那就是有不用的理由。
舉一反三。
一個谘詢的整個過程,就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意外。
所以,成熟的谘詢師必須要掌控整個谘詢過程。
當然了,這是一個目標,可越是成功的谘詢師,就越是能達成這個目標。
就好像白鋒在重生之後,忽悠雪在彩電塔上打廣告的這個谘詢。
他的數據是編的。
而這個數據還必須要有,沒有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如果沒有數據,那麼,對接的那個人是沒辦法向他的上級交代的。
事實上,那個人以及他的上級,大家心裡其實都有數。
就是這個數據根本就靠不住,就算是真的也靠不住。
因為本來就沒人能夠確定,到底有多少人會真的抬頭去看那個彩電塔的廣告。
可必須要存在這麼一個數據,沒有這個數據就無法進行下一步。
所以,這個數據本身就是一種‘掌控’。
存在了,其實就掌控了。
很多人其實做不到這一點。
或者是因為不夠聰明想不到,或者是因為道德約束而不想作假,或者是怕背負法律責任。
但,谘詢師就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白鋒之後的谘詢,大多也都如此的去掌控,當然了,他也不能把一切都掌控的。
誰也做不到。
可眼下這次,白鋒必須要做到掌控,他必須要讓《黑俠》在歐美,或者乾脆一點,那就是在美國要表現的極佳。
之前的那個捆綁租售的方案是不錯的。
《黑俠》跟《鼠膽龍威》。
但是,這還不夠!
應該說,確實是不夠的。
至少在白鋒的眼中,這是絕對不夠的。
他必須還要有方案。
有嗎?
當然有。
他白鋒來到美國,可不隻是來談生意的,也不隻是帶著菲菲到處去玩的。
《黑俠》這部電影能不能再錄像帶市場火爆,關係到白鋒能不能走出國門,衝向世界。
所以,白鋒一早就有方案。
這個方案……一般人還真的是看不懂。
白鋒到了美國之後,他其實就已經在做了。
買了電腦,然後去搞網絡。
這看上去好像也沒什麼,頂多算是比較奇怪。
咱們國內現在也能買到電腦,隻不過這個網絡的問題……
其實,就當下的美國來說,網絡也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
當然了,也不算太新鮮了,畢竟已經有了《電子情書》這樣的電影。
原本寫信這種事情,已經可以在網絡上做了。
隻不過,就網絡來說,還沒有像後來那麼的普及。
但,當下網絡這個詞兒在美國絕對是一個非常時髦的潮流熱詞。
不僅僅是一般的民眾,關鍵是對許多的大公司非常的有誘惑力。
對的,就是投資網絡!
以後世的視角來說,眼下的美國正在經曆一個非常熱的網絡瘋狂爆發的年年代。
是的,瘋狂就是指的華爾街對網絡方麵的投資。
這件事要說開始階段……其實還是從1991年便開始的。
1990年的時候,IBM跟另外一家大公司搞了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這個組織影響不小,後來許多網絡方麵的相關技術跟規定都是這個組織定的。
而從這個時候開始,瘋狂的投資就來了。
IBM不是一家簡單的公司,其背後涉及了很多的方麵,比如CIA以及國會。
所以,這個投資風潮開始階段就是給那些國會山的家夥們巨大的利益。
就當下網絡而言,跟後來還不一樣,現在的投資主要是‘造網絡’為主。
可以叫做基礎設施建設。
白鋒記得很清楚,因為這個造網的運動,到後來出了一個大事。
就2000年的時候,美國的科技股大崩盤。
當時崩盤還影響到了香港以及亞洲許多地方,韓國日本都不少公司直接就爆掉了。
而這次崩盤,其實就是因為投資網絡建設投的太過了,主要是成本太高,卻無法收回這些成本。
就是在這個階段,大家還不知道怎麼利用網絡來賺錢,而要搞網絡,就最基礎的弄個網線,也挺貴的。
但,這次崩盤卻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
一批新的IT公司崛起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穀歌。
穀歌這個公司其崛起的基礎,就兩個字。
免費!
為啥穀歌搞那些搜索能免費呢?
那搜索什麼的,也是有成本的呀。
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之前建設網絡的投資太瘋狂了。
即,網絡已經被建起來了,光纖什麼的都搭好了。
可建這些的公司,在科技股崩盤之中大部分掛掉了。
還有就是,矽穀的許多公司因為掛了,在清盤,而他們之前搞的許多服務器什麼的,全都是便宜賤賣。
這不就可以免費了嘛!
也就是說,這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鯨落現象。
後來的美國IT的發展,主要是在這些死掉的IT公司屍體上生長起來的。
而免費這件事,或者是上網成本降低了,大家就終於找到了怎麼利用網絡賺錢的法子。
千萬不要小看這件事,很多人可能會不相信。
這賺錢的法子都沒想到,為什麼要投資那麼多呀?
其實這事兒……就是一場賭博嘛。
就好像美國的創業板,納斯達克,這個市場就允許那些不斷虧錢的企業上市融資,就算是虧的非常恐怖,可隻要這個公司有潛力有前景,或者再乾脆一點,就是會講故事,能把未來描述的很美好。
那麼,就可以在這納斯達克上市。
咱們中國不少IT公司都是這樣的,還有特彆有趣的那個例子。
特斯拉。
馬一龍不是一般人,是真的會講故事,特斯拉連續虧損大概14年。
即14年沒有看到回頭錢兒,可卻一直是納斯達克上熱門的公司。
白鋒想到這些,感慨是一方麵,關鍵是跟他現在要做的有很大的關係。
他這次要向馬一龍學習,他得好好的講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