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沒有跟著去宣傳電影,而是在四合院,等著采訪。
divcass=”ntentadv”采訪李昊和景田的是一位女性,已經五十來歲了,名叫楊闌。
采訪李昊和景田的是一位女性,已經五十來歲了,名叫楊闌。
說起楊闌,可能年輕人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對於三十歲以上的人而言,這一位可是耳熟能詳的主持人。
1990年至1994年擔任央視《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並於1994年獲中國第一屆主持人‘金話筒獎’,然後其加盟香江鳳凰衛視,開創中國電視第一個深度高端訪談節目《楊闌訪談錄》。1999年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2000年創建第一個以曆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在2005年創辦了《天下女人》。
雖然在網上,關於她的評價也頗為兩極化,比如喜歡她的將她視為現代女性的榜樣,有才華,有眼光。而討厭她的,更是認為她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懂得經營人脈,是一個很精明的女人。
但是不管怎麼樣,過去三十餘年,這一位能夠在那麼多人中脫穎而出,也是可以說是時代的弄潮兒之一了!
章則天曾經采訪的時候說楊闌是她的偶像,可想而知,她也確實影響到了很多人。
不管這種影響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能夠影響這麼多人,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而這一次,李昊接受的,正是《楊闌訪談錄》!
這幾年,《楊闌訪談錄》市場反響並不是很好,甚至於出現四年沒有更新,也就是到了今年,又進行了兩期。
最新一期,就是專訪歐陽院士,一位中國研究月球地質方麵的開拓者。
原本,李昊是沒有打算接受采訪的,因為他還是比較喜歡低調。
不過到了現在,有些東西,就有些身不由己,不是他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
因為他,已經不僅僅是他了。
他的一舉一動,甚至影響一個行業甚至是多個行業。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麵臨的困境,不是因為真正缺少資本或者技術,而是缺少信心。
自媒體發展,有好的一麵,但是同樣也有弊端的一麵。
比如在輸出情緒方麵,自媒體會影響到很多人。
而自媒體,可不會真的去真正調查事實真相。
比如,寒冬中一波寒流席卷而來,自媒體不是強調大家團結一心共度難關,而是大喊著電影行業完蛋了。
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
李昊接受采訪,便是一種釋放市場信心的行為,傳遞給行業一種信心,而這種信心在這種寒冬中顯得尤為難得,彌足珍貴。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受益於行業,或者說受益於時代發展紅利,很多事情是李昊應該做的,也躲不開。
一旦顯得沒有擔當,不僅僅同行有怨言,聖心也就不再了,對於昊天傳媒,那就是致命的。
跟著大棒走,而不是挨大棒打,這是李昊一直所認為的,也是昊天傳媒這十來年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因素。
華藝為何風格不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失去聖心了麼!
在中國電影發展需要華藝的傾力時,華藝開啟‘去電影化’,跑去搞房地產。
這不是明擺著說,中國第一大民營電影公司不看好中國電影市場麼。
聖心能在,才是見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