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一片漆黑。
下麵竟然是一個諾大的空間。
從情況來看,應該是某個無比高大的建築麵倒下,壓在了另一個建築的頂上,形成了獨特的隔離空間,儘管外麵的沙土掩埋了多年,依然沒有壓垮。
這發現無疑是讓人興奮的。
因為整個龜茲古國基本都成了一片廢墟,原來的建築全埋在了地下,但這裡竟然形成了一個空間,至少在這個空間裡,可能會殘留一些完整的建築物。
我們沿著黑黝黝的空間繼續前行。
手中的探照燈照向地麵,仔細觀察著。
地麵上果然有四對腳印。
這空間相對封閉,腳印並沒有被風沙所掩蓋。
確定程方四人來了這裡無疑!
我們猜測。
程方四人在廢墟撿漏的過程中,應該也是偶然撞見了小白狐,發現了這個洞口,當時可能洞口比較小,隻能供小白狐進出,所以他們用工具撬開了木板,欣喜萬分地走了下來。
既然有腳印,就比較好找了。
我們心無旁騖,沿著他們留下的腳印繼續前行,感覺一路在向下而行,徹底通往了地下。
大概走了四五十米的距離。
空間突然變得逼仄起來。
腳印在一處建築物的下麵消失了。
我們拿探照燈照了一下。
一座鐘樓!
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裡會形成如此一個獨特的空間了,鐘樓的頂部被一麵堅固無比的石牆給橫向壓住,由於鐘樓本身比較牢固,而此處又是向下傾斜的地勢,無比獨特的角度,與這麵幾十米長的石牆形成了斜三角空隙。
眼前的鐘樓通體黝黑,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材質建成的,整體呈塔狀,高度大概有四層樓高,底部的麵積大概四五十平方。不過,它的基座和底部幾層已經被積沙給埋住了,一般的塔都是七層,這建築裸露在沙地上麵共五層,我們麵前大概是鐘摟的第三層位置。
除了最上麵的一層。
每一層都有塔窗。
但眼前這第三層的塔窗明顯被人工破壞了。
毫無疑問。
程方那群人乾的。
因為腳印正好在塔的前麵消失。
夏禧用探照燈照了一照整個塔身,皺眉說道:“我感覺這鐘摟很古怪啊。”
我問道:“怎麼古怪了?”
夏禧說:“古代的鐘摟也好、鼓樓也罷,其實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敲鐘打鼓,用來報時或者示警,所以無論它是什麼樣子的建築形態,在最上麵放鐘或者放鼓的地方,一定是四麵鏤空的,因為它要向遠處傳播聲音。”
“初中物理就學過,聲音需要依靠介質來傳播,而氣體介質大於液體介質又大於固體介質……不好意思,這理論對你來講太深奧,我忘了你沒上過學……”
我惱道:“你解釋就解釋,扯這個犢子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