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桑捏了捏皮子,這個皮子是用來做鞋底的,不需要再弄得更柔軟,這個程度可以了。
接下來把草木灰碰到陶缸裡,清洗多餘的油脂。
divcass=”ntentadv”清洗了五次,才把皮子清洗地清爽乾淨。
接下來架火烘烤。
現在是冬天,隻能用這種方法讓皮子乾燥,不然就是明年大家都穿不上靴子。
第一張皮子看起來鞣製得很成功,且這張皮子乾燥之後就可以用來做鞋底了,不需要再做什麼。
葉桑讓族人鞣製第二張,到時候用來做鞋麵。
幾個族人通力合作,第二張皮鞣製了八次,比第一張皮柔軟多了,做衣服的料子都行了。
一起烘烤起來。
這個時候天黑了下來,鞣製兩張皮子就花了族人一天,十分辛勞。
晚上有部落戰士守夜,葉桑順便把烘乾皮子的事交給他們,第二天早上,葉桑從山上下來,第一件事就是來看皮子。
兩張皮子都烘乾了,一張不硬不軟,一張柔軟,鞣製得真的很不錯。
叫上族人,今天正式開始做靴子。
首先需要把腳碼畫下來。
畫腳碼的時候要稍微畫寬鬆一些。
葉桑讓羲來給大家做示範,她讓羲站在桌上,把筍殼放到他的腳下,讓他脫去鞋襪踩住,用木炭把兩隻腳的輪廓畫下來。
畫好後,葉桑用剪刀把輪廓剪下來。
她一邊剪,一邊跟大家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讓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個個族人聽得津津有味。
筍殼上的腳輪廓剪下,就可以比對上皮子上,剪下同樣輪廓的獸皮,兩隻腳各剪兩張。
兩張皮疊起來的厚度有十五毫米厚,做鞋底剛剛好。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兩張皮子固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鞋底。
在現代應該是用膠水粘,在這裡就沒辦法了,葉桑準備用細鐵絲在鞋底的邊緣穿一圈兒,正麵的細鐵絲正好可以用來固定靴麵,底部的鐵絲用來防滑,一舉兩得。
隻是這個鐵絲是個難題。
取來一塊長石頭,在它的表麵鑿出一條細線,把鐵水倒進這條絲線裡,用長針引導,最後用刮刀把表麵的鐵水刮掉。
理論是可行的,就是需要速度,這麼點鐵水,冷卻是非常快的,何況這還是在冬天。
前兩次嘗試都失敗了,這是葉桑第一次失敗,讓她有些挫敗,但沒有表現出來,否則這件事隻能失敗了。
葉桑把石頭移到煉鐵爐的側麵爐口上,再次嘗試,這次溫度提高,成功了。
待鐵絲變成黑色之後,葉桑用鑷子把鐵絲夾起來扔到水裡,“滋啦”一聲,鐵絲淬火,徹底冷卻下來。
把鐵絲從水裡撈出來,葉桑把它掰彎又捋直,反複幾次,發現這鐵絲的柔韌度還不錯,用來穿鞋底應該不錯。
葉桑把鞋底拿過來,放到一塊厚木板上,四個角靠著鞋底的邊緣分彆釘上四顆釘子固定鞋底。
取來木炭,削尖,在鞋底的邊緣畫上一條線,拿來錘頭和小針,在畫好的線上,間隔一厘米的位置打孔。
葉桑暗暗發笑,自己快成一個鞋匠了。
自從來了蠻荒,她堂堂醫學博士已經快成全能選手了,生活把我逼迫至此,我還要笑著麵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