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張正道很不要臉的將李清照那首千古傳頌的名篇抄寫了出來。
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乃是北宋亡國,衣冠南渡之後,李清照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創作出來的。
現在才政和元年,離靖康之恥尚有些年頭,所以張正道很是放心的,將它默寫了出來,還恬不知恥的在最後麵的詞牌名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不過,他是寫了出來,奈何提筆忘字,其中的“戚”字和“憔”字卻是寫錯了,塗改之後,好半晌才記起來怎麼寫。
再加上毛筆字寫的又不好,所以,這首千古傳唱之作,寫在紙上,那真是七扭八歪,塗塗抹抹,當真不堪入目。
但是這張紙,此刻卻成了董金兒的寶貝,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上,不舍得放下。
呆呆的看著這首詞,董金兒仍是在喃喃自語,連樓下董媽媽的呼喊聲,她都沒聽見。
“金姐兒,官人怎地走的這般急,媽媽告誡你的話,是不是又都忘記了?在這清河縣,這張家乃是大戶人家,家資萬貫,你要是能嫁進去,這一生,便保你衣食無憂了。”董媽媽說著話,便上了樓。
看見董金兒拿著一張破紙,愣愣發呆,真是又氣又怒。
氣的是,這金姐兒當真不聽話,對這張家二官冷言冷語,不甚熱情,這麼快就將他趕走了。
怒的則是,你一個準備做那勾欄裡的窯姐兒,怎地偏偏對這舞文弄墨的事情,這般喜好。
識得幾個字,背得幾首酸詩,就能當飯吃了?
董媽媽上前就要將她手裡的宣紙搶掉。
董金兒直到這時,方才醒悟,而後雙臂環抱,護住這張紙,氣道:“我的事,用不著你理。”
說完,便繞過屏風,去裡間的床上躺著了。
隻是手裡,仍是拿著張正道寫的詩詞,低聲吟誦。
董媽媽見她這副模樣,氣的老淚都快流下來了,半晌兒,才跺了跺腳,下樓去了。
卻說張正道出了董家的門,沒找到那個狗腿子張六,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去哪裡,便沿著紫石大街往前溜達。
待到了一個十字街口,陡然看見一座小樓,矗立在路邊的街首。
這座樓,看那樣子,應該是蓋有三層,磚木的結構,好不氣派。
隻是這臨近街口,位置優越,卻不見有什麼人影出入,好生奇怪。
張正道又往近走了走,到了近前,才發現這裡乃是一處酒樓。
抬首望去,匾額上麵寫著“臨清樓”三個金漆大字。
踏步入了內,但見十數張桌椅擺放在內裡,食客三三兩兩,跑堂的夥計躲在櫃台處偷懶,也不上前招呼客人。
生意慘淡!
張正道選了一處靠著上二層樓梯口的位置坐了下來,用手敲了敲桌麵,叫道:“夥計,來客人了。”
那夥計抬頭看到張正道,也不熱情,慢吞吞的走過來,問道:“客官要吃些什麼?”
“你們這裡,都有些什麼?”張正道反問。
那夥計懶洋洋道:“隻要客官有錢,什麼菜都能做得。”
得,問了等於白問。
張正道無奈道:“那就點兩個你們店裡的招牌菜。”
夥計回頭朝著後廚的方位大喊道:“炙羊肉一盤,腰腎雞碎一份。”
張正道又問道:“有什麼好酒,來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