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才能引領世界繼續向前進。
以前,人少,需求低,祖先們發明一座可以居住的房子就足夠讓整個社會熱鬨一陣子,發明一張漁網,就能帶來很多漁獲,讓食物豐富一下,發明一張弓箭,就能讓部族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升。
後來就不成了,隨著族群越來越大,需求越來越多,簡單的發明已經不足以讓所有族人的生活得到一個大的提升的時候,戰爭以及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就自然會頻繁出現。
大唐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帶來的成就不過是一部完整的《金剛經》,雲初催生出來的活字印刷術才是讓大唐的讀書人多起來的主要原因。
本來就陸戰無敵的大唐軍隊,雖然強大,卻強大的很有限,在獲得火藥這個東西之後,原本強大無敵的大唐軍隊,這才徹底的拉開了跟地球上所有軍隊的差距,成為獨樹一幟的存在。
而這兩點技術的進步,一個推動了文化的興盛,一個推動了軍隊的興盛,但是,在經濟上,這兩樣東西對大唐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偏偏,經濟的強盛才是如今大唐百姓們最需要的東西。
任何時候,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才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
所以,雲初此次的目的就在於將鋼鐵引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想用最好的工具,來進一步提升百姓們在工作生活中的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雲初一直都認為,鋼鐵工具大麵積的展開,才是增加人民戰勝自然,獲得更多生產資料的有效手段。
至於大唐鋼鐵廠能不能產出他心中需要的鋼鐵工具,那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是鋼,就比鐵強的多,哪怕是他不屑一顧的地條鋼。
畢竟,大唐工匠,農夫們手裡的工具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所以,雲初在調研過長安鋼鐵廠之後,就決定在長安繼續修建十座規模更大的鋼鐵廠。
修建鋼鐵廠,自然是因為關中鐵礦眾多,而且,距離長安很近。
經過長安官府十餘年來細致的勘察後,他們發現了大小四十座鐵礦,竹山(在今渭南縣南、英山(在今華縣南、符禺山(在今華陰縣南、泰冒山(在今延安縣境內、龍首山(在今長安縣南、岐山(在今岐山縣北、烏山(在今子長縣境內。
勉縣有鐵官,勝鐵山在西縣北五裡有鐵礦。
藍田、美陽(扶風、岐山一帶和洛南也有鐵礦。
同州的韓城,商州的洛南,隴州的汧源,坊州的中部,宜君,鳳州的梁泉,興州的順政、長舉同樣發現了鐵礦。
當然,這些鐵礦都不是雲初心中意義上的鐵礦,很多礦藏在他看來就屬於沒有多少開采價值的雞窩礦,但是呢,即便是這樣的鐵礦,應付同樣處在初始階段的大唐鋼鐵廠還是足夠的。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關中多煤礦。
在工商業跟房地產業上已經把關中潛力挖掘乾淨的情況下,雲初準備利用重工業,將長安的經濟再往高處提升一下。
這一次,雲初準備在渭水以南,原漢長安的基礎上再修建一座工業城市。
反正那裡的土地已經被種植了兩千年,地下水,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被汙染的差不多了,土地鹽堿化嚴重,正好拿來當作工業用地。
加上有渭水的存在,工業用水也算充足。
武承嗣叉著腿站在雲初公案的前麵乾澀的道:“所以,君侯,這是要剝奪我兄弟在長安縣的職位去渭水之南修建這座龐大的鋼鐵城?”
雲初頭都不抬的道:“趁著年輕多乾一點事情,難道不是你們兄弟的追求嗎?”
武三思同樣苦著臉道:“這可是苦差事。”
雲初抬起頭瞅著這對兄弟道:“我認為你們兄弟現在已經過了當官撈錢的階段,再說了,撈錢這種簡單的事情,對你們來說真的很有意思嗎?
如果你們兄弟真的很想要錢,我允許你們兄弟拿走總預算的半成。”
武承嗣搖搖頭道:“總共不到百萬貫的預算,半成能有幾個錢,我們兄弟就不丟那個人了。”
雲初笑著搖搖頭道:“確實很不錯,昔日連民夫,工匠血都喝的人,現在連五萬貫都不放眼裡,確實長進不少。
可見,你們兄弟所謀者大啊。”
武承嗣同樣笑道:“我們兄弟不僅僅不會貪錢,還會幫助君侯弄來三十萬貫錢如何?”
雲初聽了這話,眼中就帶了審視的意味,歎口氣道:“皇後要占鋼鐵城的三成份額是嗎?”
武三思點頭道:“投入的錢可以增加,但是,份額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