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改變語氣的輕重音吧,小浩猜想,前麵遇到隨性而沉,現在是清亮而輕,他就抱著學習技能的態度看電影,因此對電影劇情不那麼在意。
電影的觀感比較私人,或看劇情、或看鏡頭語言、或看演員的顏值等等,莫衷一是。
不過首映禮現場演員多,還有拿下五個影帝的宣傳,很多人都抱著見識演技的觀點來的。
[薛五爺:“我唱的都是大仁大義之戲。”
江譽鏐:“我寫的都是有情有義之詞。”
……]
“這動作好,好在……對哦,為什麼好?”小浩撓頭,寫筆記都不知道如何概括。
完蛋了,這怎麼學。
身後坐著的影評人和自媒體人無語,因為他們也想知道,為什麼幾個小動作就感覺把人物演活了。
這段台詞是薛五爺邀請江譽鏐做劇團編劇,後者高興給自己起個藝名,幾個碎步,手中折扇幾下翻轉。
“粵劇扇子都是閨門旦使用,千金小姐這一類,動作很舒雅,他的這個收扇和開扇就是從中演變來的。”
“還有他的步子,就是粵劇裡走圓台,而江譽鏐的人設是從小聽戲的票友,所以這動作符合角色,所以看著舒服,好演員就是從細節入手塑造角色。”
婁老師誇讚,他欣賞演員用細節描繪角色。
專業!但影評人和自媒體不由感歎,因為兩人即便不知道什麼閨門旦開扇,什麼走圓台,也感覺是戲步,這種記憶根深蒂固。
角色做不合適的舉動會讓人不適,同樣角色做合適的動作就很舒服,也暗自佩服,這就是五帝的含金量嗎?
“走圓台是什麼?”小浩突然又小聲地冒出來一句。
“……”這個重要嗎?
婁老師還是解釋了一遍,“走圓台是代表這個角色跋山涉水走了很遠的路,因為戲台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距離,就走個圓來表現。”
“哦哦。”小浩點頭,記下來記下來。
記這個玩應兒乾什麼,婁老師無語,他覺得這孩子太軸。
繼續看電影吧,婁老師心裡歎氣,目光又回到屏幕上。
南海十三郎成名成腕,寫的戲場場爆滿。
春風得意馬蹄疾,黃白遊當真是演出來了,注意是春風得意,而不是嘚瑟張狂。
這個度,黃白遊拿捏得太好。
收徒唐滌生,“我們君子之交,就憑這一杯茶!”
“傲骨是怎麼演出來的?刁難收徒這種劇情,彆人都演爛了,但大多數都是討厭,黃老師為什麼讓人不討厭?”小浩小聲問婁老師。
這貨好煩!婁老師心中想到,有問題能不能看完之後再說?
有同樣反應的,還有背後的自媒體和影評人,看電影能不能安靜點。
不過聽到小浩的問題,幾個人也想知道,即便是影評人也不能說出個所以然。
平時遇不到專業人士,而今天有老戲骨在場,確實挺想知道。
“傲骨在其他領域如何解釋我不清楚,但是戲劇要演出來,傲骨就是極度肯定自己作品。”
“因為對自己作品有信心,所以傲。而黃白遊在唱到曲子精彩的地方,會拍打旋律,為自己喝彩。”
“這是為自己作品自豪,同時想不出合適點唱詞也會自然愁眉苦臉,這才是符合正常邏輯。”
“為什麼不討厭,我們從來不會討厭一個有傲骨的人,隻要你演出了傲骨,不是傲氣。”
婁老師的解釋是從演戲的實戰角度出發。
小浩感覺自己學到了好多,埋頭又開始記。
這小年輕到底在記錄什麼?婁老師瞥眼看,因為影廳光線問題,看不清楚。
都不知道是怎麼寫的,婁老師放棄了。
風水輪流轉,沒有人一直風光。
轉折點就是1837年,日軍侵華,戲班解散,江譽鏐為了報效國家,在軍隊裡編寫戲進行勞軍演出。
“做戲也做人,戲要啟示人生一條正確的路,我的戲全都是導人向善,教人有始有終頂天立地,任惜花,你編的什麼劇本,中國有你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希望,還有什麼前途。”這個鏡頭極具諷刺意味。
因為江譽鏐的編排的勞軍戲不如露大腿的舞蹈受士兵歡迎,他在說這番話時,舞台上還跳著豔舞。
“他真的,成角兒了。”當看到這一段,趙江心中默念,因為黃白遊的演技大可以把這段戲演得表現力十足。
但黃白遊沒那麼做,選擇了更符合角色的表現程度,就還是很舒服。
“好熟悉的表演……”周席麟思索。
通宵碼字太慢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