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二章 雙雙玄關(月底了)_秦時小說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秦時小說家 > 第二一六二章 雙雙玄關(月底了)

第二一六二章 雙雙玄關(月底了)(2 / 2)

可惡!

該死!

“是嗎?”

“就算本座過分了,你能耐我何?”

“今天,不僅這些人要死,你也跑不掉。”

“本座要為農家清理一些蠹蟲。”

蒼璩神容未改,感朱家此刻的怒意,更為有些樂趣,自己喜歡看到他的憤怒。

更喜歡看到他接下來無助的樣子。

更願意聽到他的求饒之音。

“朱家!”

“衛莊!”

“既然你們都來了,就都不用走了。”

“受死吧。”

周身耀眼的黑色玄光劃過,蒼璩一步踏空,持承影利刃,種玉功運轉,天地一體,萬物波動。

頃刻間,方圓數百丈的區域風雲動。

浩瀚的壓力由空而落,蒼璩一劍揮動,便是將朱家四周的天地元氣化作波動劍氣,十方困殺。

“悟虛而返!”

“你突破了。”

體表隱現黑白玄光,持鯊齒,亦是一步踏空,天地陰陽,縱橫捭闔,乾坤無極,萬物如棋。

靈覺極儘綻放,亦是一股極強之力自衛莊體表擴散,一掌壓下,直接將朱家和典慶等人周圍的異象崩滅。

手中鯊齒劍意衝天,縱橫歸元的劍氣混元無垢,拔出鯊齒,鬼穀至高劍術斬向蒼璩。

“本座當初在蜀山就不該讓你活著。”

“就算當初將你鎮殺,玄清子也不會有過多的懲戒。”

“玄關!”

“縱橫一體的力量。”

“衛莊……你不行!”

“玄關之前,你非本座對手,而今玄關之境,你同樣不是本座的對手!”

蒼璩冷然之語流入虛空。

或許是當初自己忌憚的太多,以至於錯過了不少機會,現在……衛莊竟然也破入玄關了。

這個廢物也破入玄關境界了。

於他?

自己是無懼的。

就是更為棘手了。

玄關之境!

在農家魁隗堂內,由著田蜜的遮顏,自己悄無聲息的突破,沒有什麼難度,非為了最好的破關,自己早就進入這個境界。

衛莊!

承影抬起,萬物波動。

一劍碎空。

至於朱家!

是自己的目標,現在的自己要殺他,一掌足以!

轟!

轟!

……

一道道至強霸道的淩冽劍氣虛空碰觸,道道餘力席卷,方圓數百丈的花草植株全部被劍氣摧毀。

一處橢圓的空曠之地出現。

站在典慶的肩頭,運轉體內玄功,極力的以內力護體,抗住外界二人的戰鬥波動。

哢嚓!哢嚓!

典慶肩頭的木椅被無形劍氣掃中化為粉碎。

朱家臉上的麵具萬變,難看至極,唯有從典慶肩頭落下,艱難支撐。

“悟虛而返!”

“很強!”

“幸有衛莊先生!”

典慶巨大的腦袋低下,披甲門的硬功催動極致,護住身邊的朱家堂主和身後的一些農家弟子。

以自己大成的硬功,此刻僅僅承受劍氣餘波,都再次久違感受疼痛,那種感覺好久沒有體會到了。

如果是這二人的攻擊落在身上,怕是自己撐不了多久。

“蒼璩!”

“這件事……沒完!”

朱家暗罵一聲。

這一次損失大了,神農堂的好手損失數十位,現在……陳勝那邊還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樣子。

衛莊老弟說已經安排人手了,希望陳勝老弟沒事。

神農堂的弟子是多,可……真正有用的還是核心好手以及為數不多的精英弟子。

“堂主,我們要不要先離開。”

身後一位神農堂的弟子近前艱難低語,不是典慶前輩護持,自己絕對扛不住。

“先離開!”

朱家直接同意了。

誰知道衛莊老弟要和蒼璩爭鬥多久,還是先離開前往銍縣,看看陳勝的動靜為好。

“水中火蓮!”

“劍罡同流!”

“想跑!”

“跑得掉?”

“萬物一體波動,萬物於我為一!”

“讓你見識一下真正的種玉功!”

承影脫手。

分光化影,劍光重重。

順從心意,以種玉功催動楊朱一脈秘傳的劍罡同流,陰陽無極,水火並成,雙手掐動印訣。

一道內蘊無間波動的水火劍道劍輪出現在身前,萬物波動,強行掠奪衛莊的領域之力,加持劍輪之中。

一掌推出,劍輪瞬息將衛莊揮灑的縱橫劍氣吞噬,進而鎮壓衛莊本體。

與此同時,有所動靜的朱家等人被蒼璩感知,伴隨著一道朗朗笑語,刹那間,便是一道黑色的身影自動在朱家等人的去路前出現。

黑色的身影自虛空化出,數息之間,頓成蒼璩的形態。

“想跑?”

又是一語在朱家等人身後傳出,虛空顫動,也是一道形態一般無二的蒼璩化出。

“想跑?”

左側,也是一道黑色的身影走出。

“想跑?”

右側,也是天地元氣彙聚一處,一道黑色的身影靜立。

四方上下皆有攔阻,皆有蒼璩之身。

“這……!”

“怎麼會!”

朱家此刻萬變的麵具上更為變幻無窮之色,前後左右掃了一眼,均是蒼璩,音容樣貌皆一樣,宛若真人。

甚至於還能夠從四人身上感知強大的力量波動,每一位都非普通的化神武者可比。

一下子出來四位?

這是什麼功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