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精進。”
“合道愈遠。”
“真空不定。”
“劍道生發……。”
“……”
蓋聶靜心聆聽。
郡侯之修行,功參造化,一言一語,字字珠璣,數月來,受益良多,非如此,劍道不足以精進至此。
可!
現在聽郡侯所言,自己參悟的劍道精義越多,一身修行距離合道越遠?這種感覺……自己在修行的時候也有察覺。
原本近期就可以踏足嶄新境界的。
甚至於那種感覺很強烈,根本不難的,如同伸手推開一扇門一樣的感覺,而今……隨一身修行進益。
那種感覺逐步退卻。
那種感覺逐步淡去。
那種感覺逐步遠去。
……
郡侯對自己所修劍道如此,有所料?
料到自己的修行會有今日?
多年來,本源重創之後,天靈生發,便是劍衝百脈,自成劍體,化生嶄新劍道。
熔煉諸般劍道,成就橫行世俗之中的人劍劍道。
又領悟虛靈無儘的妙處,臻至九天輕靈的天人劍道!
以心禦劍,劍道領域自生玄奇。
天劍至極,玄關至極!
欲要更進一步,便是打破虛空,演化真空,得悟真空天劍,那種劍道,自己可以推演出來。
踏足!
真正踏足……還有一些困難。
劍道的路!
很多。
萬千之道。
一劍無極,萬劍歸宗。
萬劍歸元!
萬劍歸一!
為一心全部的統禦之中。
那也是先前踏足真空的強烈感覺。
連月來,機緣之故,劍道生發。
道家有情無情劍道。
坐忘無鋒的劍道。
陰陽真幻的劍道。
有形無形的劍道。
捭闔乾坤的劍道。
……
每一門都可化入劍道,有因本源之故,心神所知,自動化生一道道純粹的劍道真意。
很強。
很合適自己的劍道。
倘若那些劍道可以大成,則……合道……,現在感覺越來越遠了。
是路不對了?
郡侯之意,是……是自己的心太大了?
靈渠很大,身邊的這條溝渠隻是其一。
囊括靈渠,萬川歸海?
“郡侯之意,我現在想要最快的踏足合道,需要暫時忘卻此時所悟的其餘劍道?”
“需要暫時丟卻其餘的劍道?”
“……”
蓋聶又是一禮。
合道。
自己需要儘快踏足。
遲則生變!
萬一被蒼璩搶先一步踏足合道境界,那就是很大的麻煩。
種玉功詭異莫測,真要被蒼璩踏足合道境界,自己欲要將他擒殺,並無太大把握。
縱然和小莊聯手,亦是沒有太大的把握。
劍道已然進益,合道卻越來越遠!
這種修行的感覺……多令人難取舍。
“哈哈哈。”
“由你一體本源生發的那些劍道真意,每一道都是很不錯的。”
“你舍得暫時丟卻那些?”
“暫時忘記那些?”
“對於一位劍客而言,本侯覺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真意生發,也非你想要忘記就忘記,想要丟掉就丟掉的事情!”
“……”
周清暢然一笑。
看向蓋聶,覺其糾結,搖搖頭,暫時忘記和丟卻那些劍道,是一個好法子?
也非一個好法子。
“這……。”
蓋聶也正是欲要所言於此。
一縷縷劍道真意流轉全身上下,忘記?丟卻?非容易之事,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
稍有不慎,對於己身修行都會有很大的損傷。
郡侯剛才所言,自己也可以順心修行,三五年內,也足以踏足合道境界,那個時間……太久了。
太長了。
蒼璩要踏足合道,絕對要不了那麼長時間。
“給!”
“這是本侯所得上古人皇所留的殘缺之法《人間道》!”
“真正無缺的《人間道》,有三卷,本侯所得皆為殘缺。”
“不過,於你還是合適的。”
“人皇的法,統禦天地萬象萬物,詮釋天道無極的變化。”
“若然你可以從這門殘缺的法子中得悟,找出解決之法不難。”
“若是找不到,那就唯有儘可能將其餘的劍道真意鎮壓了。”
“……”
拂手間,一本薄薄的冊子飛出,沉浮於蓋聶身前。
周清指了指。
道出它的來曆。
《人間道》!
《人間道》一共三卷,每一卷八個篇章。
人間鼎一共有十二尊,十二尊人間鼎上各自烙印兩份篇章,齊聚十二尊人間鼎,則……《人間道》得窺全部真法經文。
東皇太一那裡得了三尊人間鼎。
紫府山得到一尊。
四尊人間鼎,得了八份篇章,再加上從紫府山另外區域所得《人間道》,雖多,也不過頂多一半的內容。
還都是殘缺的。
自己已經參悟過了。
有些用。
於自己又沒有太大的用處。
於蓋聶。
剛剛好。
“人皇的法。”
“《人間道》!”
“這……,上古人皇的修行之法?”
“《人間道》!”
“……”
蓋聶飄然俊逸的麵上多驚愕,而後愣怔的看著麵前那份薄冊子,上麵有三個熟悉的文字。
是帝國嶄新的製式文字。
《人間道》!
郡侯所言,是上古人皇所留的法?
殘缺的法?
人皇留下的法!
人皇真的在諸夏留有修行經文?
上古歲月,人皇一朝悟道,踏足玉虛境界,擊敗蚩尤,一統上古諸多部族,成為天下共主!
人皇亦是諸夏有史記載以來第一位身融萬物的存在。
那等存在留下的真法。
數千年歲月,一直都有人猜測是否有。
傳聞有,隻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經文。
有人說已經遺失了。
也有人說已經殘缺融入諸夏各種修行之中了。
……
自己也曾思忖過那般事,想來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倘若有人有機緣,未必不得一觀。
此刻。
郡侯說什麼?
《人間道》!
人皇所留的真法。
雖殘缺,看冊子的紙張,內容固不為多,卻也不少,是郡侯所得人皇之法?
這……。
太貴重了。
太珍貴了。
人皇的法。
若然傳出去,隻怕諸夏間所有人都要爭奪了。
道家出了一位身融萬物的存在,千百年來,一位位大宗師的道者先後出現。
近百年前,儒家出了一位孟軻子,帶領儒家極盛一時,稷下學宮論道百家,百家一一敗退。
還是道家莊周子出麵,論道三天。
結果雖沒有明言,自此之後,儒家的根基隻停留在齊魯之地,並不如在那之前的強勢和霸道。
道家的高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