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言語之際,忽有人來報道:“遼國突然攻破雁門關了!”
韓忠彥大吃一驚問道:“今年歲幣給了嗎?”
黃履道:“兩日前剛在雄州給了!當時稟告遼國也未仔細檢點,便急著將歲幣拉走了!”
“哼,遼國歲幣一到手即破關而入!”韓忠彥冷笑道,“我道契丹為何遲遲不動,原來是圖謀在此!”
黃履道:“至少拖延了半年功夫。不過我借口絹布還在路上,少了二十萬匹絹未至。但遼國已是等不住了。他們現在也算是棋差一步了!”
韓忠彥聞言大笑道:“你也是這般奸猾。”
“不過風雨欲來風滿樓,你我要去尚書省一趟了!”
黃履方點頭,這邊便有官員來報道:“右相速召兩位尚書至都堂議事!”
——
元豐改製後,尚書右仆射從一品。
尚書左右丞正二品
中書東廳改為門下省。
中書西廳改為中書省。
原先的政事堂稱為都堂,也是總攝六部之處。
最重要的財政改革上,三司並入戶部左曹,司農寺並入戶部右曹(曆史上是元祐才完成的),六部尚書從二品。
所以黃履的身為戶部尚書,同時管理三司,司農寺,實際上是權力大增的。
門下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開拆、章奏、製敕庫,催驅房。
中書省下設吏、戶、兵。禮、刑、工、生事、班簿、製敕庫、開拆、催驅等房。
每一房都與六部對應,同時還有其他本省管理工作。
此刻在都堂之上。
章越與六部官員侃侃而談,改製之後,章越身為中書侍郎兼尚書右仆射,權力不僅沒有下降反是增強了,反觀王珪那真是削弱得更多了。
門下省最要緊是封駁大權,在章越的麵前,王珪基本是拿來當作一個擺設。
有一次章越在留身時與官家商議定一個事用中書名義下發,結果王珪不清楚貿然動用了封駁權,結果因為此事王珪遭到天子怒叱。王珪從此以後,整日在門下省養身,連尚書省的事都不管了。
王珪不管,章越身為尚書右仆射卻要管起來。
改製之前,尚書省就是個擺設。
改製之後,尚書省對政令有執行權,六部和禦史台不能決斷的事,報給尚書省定奪。
尚書省不能定奪的事,最後交給中書,樞密院。
如今六部尚書分彆是吏部尚書李清臣、戶部尚書是黃履、兵部尚書韓忠彥、禮部尚書陳睦、刑部尚書何正臣、工部尚書安燾。
按派係劃分章黨三人,蔡黨一人,王黨一人,帝黨一人。
此外還有尚書左丞郎中範純仁等等。
章越左右分坐著尚書左右丞蔡確和王安禮,章越端起了茶道:“你們都說改製改製,隻改其毛,而不改其皮。”
“我不這麼見得,欲速則不達,要一步步來,下一步改製之事已是醞釀,隻是一時間引而不發。”
“還有一事現在遼國既拿了咱們的歲幣,又破了雁門關,下一步當如何?諸位就兩事都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