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若清每天從楊公館到財稅廳上班,都有隨身保鏢寸步不離。
陶元舉派人盯著楊若清,要摸清他的出行規律。
為了保險起見,他自己還親自上陣,在財稅廳和楊公館蹲守了好些天。
結果,竟然發現了楊若清的一個秘密。
表麵看起來,楊若清每天在家和單位兩點一線來回,而且似乎是出於安全因素,中途都不過多停留。
有時候晚上有應酬,也是飯局一結束,就在保鏢護衛下,直接回楊公館。
但是,他每周卻有那麼一天,要去北岸辦事。兩江財稅局在北岸,說起來也是工作聯係。
可他去北岸的那一天,卻都會在北岸留宿一晚。
這天剛好遇到他要去北岸。
陶元舉帶著一個手下,悄悄地跟上。
楊若清是坐著自家的小車過江的,好在陶元舉也開著車,兩輛車同時上了過江的車渡。
楊若清並不認識陶元舉,車渡上又還有好幾輛車,所以也沒引起他注意。
下了車渡,楊若清直奔兩江財稅局而去,陶元舉一路跟著,在財稅局外等候了半天,才等到他出來。
接著一路尾隨,來到一座小型公館。楊若清連人帶車進去了,當天沒有再出來。
通過外圍調查,陶元舉發現,原來這是楊若清在北岸的另一個住地,裡麵有他一個小情人,是包養的一個角兒。
每周雷打不動,要來這裡住一晚。
但這附近的人,都不知道楊若清的真實身份,連經常出去買菜購物的傭人,都不知道自家老爺是乾什麼的。
他們都把裡麵住的女人,叫二夫人。
在那個年代,一個官員,或者一個商人,在外養個小的,司空見慣,作為下人,沒必要,也沒機會打聽那麼清楚。每個月工錢拿到手,比給其他人做工還掙得多點,就開心得不行。
經過分析,陶元舉覺得,要動手,在他來往南岸和北岸的這段路上,是最適合的。
但什麼時候行動,還要聽“隱士”的。
在小公館外,陶元舉讓手下繼續監視,他自己抽身,去找了“隱士”。
他把自己這些天打探到的情況,詳細一說,提出:
“可以在過江的時候,要麼在南岸動手,要麼在北岸動手。
或者在他北岸的小公館旁動手,那裡人不多,易於脫身。”
“想法不錯,但還沒到時候。”
“隱士”一麵聽著,一邊在考慮。
最後說道:“陶站長,你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刺殺楊若清,另一個是……”
在跟梁天舟討論的時候,他跟梁天舟一樣,覺得刺殺楊若清是個幌子,但具體為了什麼,他並不清楚。
“隱士”停頓了一下,反問道:
“你知道春草小組嗎?”
“聽說過。這次行動跟春草小組有關?”陶元舉立即反應過來。
“你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接應春草小組,這個要你親自帶隊。至於第一個任務,到時候你安排一組人去就行了。加上梁天舟,對付楊若清,問題不大。”
“啊?你是說,要梁天舟擔任刺殺任務?這不太好吧?那樣很容易暴露的。”
“我什麼時候說了要他去刺殺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