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神話(農家 上)_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 > 第666章 神話(農家 上)

第666章 神話(農家 上)(1 / 2)

中午,陽光透過雕梁畫棟的窗欞,灑下一片明媚光輝。

“久仰許公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許公如此簡譜,真是令在下汗顏啊。來…請上座!”

易華偉引領許辛來到主位,熱情地招呼他和弟子們入坐。

到鹹陽已有一段時日,各學派的士人他也見過許多。諸子百家雖未有大富大貴者,但在打扮上卻絕不含糊,無不戴冠佩劍,儀表整潔。

但今日,許辛帶來的農家弟子卻格外特殊。眾人都身著粗麻短衣,那布料樸實無華。腳下是齊楚農夫常見的草履,簡單而實用。

據說農家子弟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親手種出的糧食所換。這些弟子才三十餘歲的年紀,看著卻好似四五十的人,歲月的痕跡早早地刻在了臉上,手上老繭縱橫,麵容黑中透紅,笑起來時,露出一口白牙,格外醒目。

許辛,許行之孫,當今農家巨子。雖衣著樸素,卻自有一股沉穩之氣,與易華偉聊天時並沒有那幾個弟子的局促感。

易華偉倒是對許辛及其弟子刮目相看,這些人,算是最早的理想主義者吧。

農家在諸子百家中堪稱異類。

他們與墨者有幾分相似之處,生活極為簡樸,身著普通的粗布衣衫。雖大力倡導耕桑之事,卻無屬於自己的一寸土地,過著周遊列國的生活。亦不像儒生那般追逐高官厚祿,隻期望能得百畝土地、數畝房宅,定居下來,引領當地百姓潛心鑽研耕作技術。

他們祖述神農氏,傳承後稷之事業,講究播撒百穀,力勸耕桑,旨在滿足百姓的衣食之需。五穀豐足,則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則天下富足,是他們始終堅守如一的理念。

農家學派的起源可追溯到早期官方對農業知識的整理與研究。

在春秋戰國之前,農業生產經驗主要通過勞動人民代代相傳的“農諺”來傳承。隨著社會的發展,官方開始派遣專門的“農官”係統地搜集和整理農業理論,這為農家學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教育壟斷被打破,學術思想開始活躍。各學派都重視農業在封建政權中的地位,對農業的理論研究引起了社會各階層對農業生產的關注,這為農家學派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農家發展到許行這一代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學派。許行是第一個留下姓名的農家代表人物,與孟子處於同一時代。他帶領著數十名門徒,從楚國前往滕地講學,主張“賢者與民並耕而食”,要求人們重視農業生產,並且全民參與勞動,農產品和手工業品之間維持公平價格。其弟子陳相原本是儒家弟子,後被許行的學說折服轉而學習農家學說,這使得農家學派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農家學派形成後,曾積極參與到百家爭鳴之中。許行的弟子陳相與孟子曾發生過一場著名的辯論,雖然陳相最終落敗,但這宣示著農家作為一個學派正式加入到百家爭鳴的行列。

許行的主要思想是賢者應該與民同耕而食,饔饗而治,也就是君民並耕。他認為統治者也應參與農業生產,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百姓的疾苦,製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這一主張打破了傳統的等級觀念,強調了勞動的平等性。

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礎上,提倡人人平等勞動、物物等量交換。也就是‘市賈不二’,這一價格論反映了當時貧苦農民對商人利用市場高利盤剝的不滿,希望建立一個公平的經濟秩序。

孟子則指出,社會中存在“勞心者”與“勞力者”的分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這是基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形成的合理分工,統治者承擔著治理國家的重任,不可能同時兼顧農耕等體力勞動。如果要求賢者與百姓一樣去種地,那就是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會使社會無法有效運轉。

孟子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既擅長治理國家又精通農業生產。而且,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知識,讓擅長治理的人去種地,不僅會浪費他們的才能,也無法保證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所以,農家學派的“並耕而食”理論隻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

而農家學派倡導商品不論質量、工藝等差異,隻要數量或重量相同,價格就應相同,即“市賈不二”。孟子則反駁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

意思是物品千差萬彆是客觀事實,不同的物品在價值上有很大差異,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如果強行將它們同等定價,就是擾亂天下的經濟秩序。

按照農家的這種觀點,會打擊生產者的積極性。如果優質產品和劣質產品價格一樣,那麼生產者就沒有動力去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工藝,這將導致整個社會的生產水平下降,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隻能說,農家子弟太過理想化。

出發點是好的,但有些不切實際。

因此,無論是君王,還是官吏、商賈都對農家思想敬而遠之。

那些年,諸侯之間合縱連橫,反複無常,朝秦暮楚,使得東方大地混亂不堪。宋國一舉滅了滕國,然而隨後宋國也被齊國所亡。齊國更是遭遇了五國伐齊之禍,差點就此覆滅,處處皆是戰火紛飛,的確並非農家發展生產力的大好時機。

農家眾人就這樣在顛沛流離中,中衰了漫長的歲月。直至許行的孫子這一代,迎來了難得的機遇:秦相呂不韋欲效仿戰國四大公子納士養客,特意點名邀請農家入秦!

秦國百姓質樸,官府也極為出色,從底層小吏到丞相,官府運作的核心理念竟然是:切勿耽誤百姓耕作!

一切有可能影響農業的事物,諸如遊士、商賈等,都被打壓禁止。為了鼓勵生產,秦國上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他們農家周行天下,苦苦尋覓了數十年,不正是想找到這樣一個重視農業的政府麼。

秦政與農家的理念不謀而合,於是農家便全心全意在秦國留了下來。許辛也頗得呂不韋賞識,根據農家多年來總結的經驗,為《呂氏春秋》貢獻了《上農》、《任地》、《辯土》、《審時》以及《十二紀》等幾篇文章………

“請坐!不用客氣!”

許辛等人在易華偉的熱情邀請下,客套了一番後,緩緩圍坐在桌前。

然而,當他們的目光落在桌上那幾樣新奇的食物上時,心中不禁湧起疑惑。

作為農家子弟,多年來致力於耕桑之事,見過的農作物不計其數,可眼前的這些食物,他們卻完全看不出是由什麼製成。既不似熟悉的五穀,又有著不同於尋常之物的獨特模樣。

許辛微微皺起眉頭,身旁的弟子們也麵麵相覷,皆不知所以。易華偉看著眾人訝異的眼神,臉上露出一抹微笑,伸手道:“諸位,此乃土豆、番薯所製。這兩種皆是新引進的作物,不妨嘗嘗,看看味道如何。”


最新小说: 重回七零:末世大佬帶飛全家 婚後才知,他暗戀我十年 你我生來高貴 我都五行廢靈根了,均衡發展很合理吧 山海源啟 團寵嬌嬌是錦鯉,白眼狼們悔斷腸 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 穿越少帥:三十萬北軍殺瘋了 豪門農媳有空間 碎骨墮仙,從亂葬崗爬起殺回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