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聽了,心中稍安,知道易華偉向來謀事周全。但她還是忍不住提醒道:“大人,此事還需謹慎。禁軍之中,也有部分人與士族關係密切,萬一他們在關鍵時刻倒戈……”易華偉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我心中有數。禁軍之中那些搖擺不定之人,我已派人盯著。若有異動,便會先下手為強。”
“大人,那您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穩定朝堂,安撫百姓,打壓士族了。”呂雉說道。
易華偉輕輕拍了拍呂雉的手,笑了笑:“這鹹陽城的局勢雖複雜,卻也翻不出浪來!”
就在此時,秋菊在門外輕聲稟報道:“大人,時辰差不多了,該準備前往朝堂了。”
易華偉站起身來,整了整身上的衣袍,開口道:“你慢慢吃,我且去看看這朝會上,那些人又能玩出什麼樣來。”
“我送送大人!”
呂雉站起身來,接過秋菊手中的大氅幫易華偉仔細係好。
………………
“陛下有詔:百官入殿——”
司禮大臣那悠長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前回蕩,群臣們魚貫而入。
然而,與前一次大朝會那熙熙攘攘的場景相比,此刻的隊伍顯得稀稀拉拉。朝堂大殿之上,往日裡滿滿當當的位置如今空了一半有餘,使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站在帝位之下,老神在在的易華偉。
易華偉臉色依舊如常,嘴角帶著些許笑意,目光掃過時,所有人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
在場的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世族與趙高之間的鬥爭已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不是一場可以輕易化解的紛爭,不存在和平收場的可能,要麼趙高低頭服軟,從此威信掃地,成為眾人唾棄的對象;要麼世族在這場較量中折戟沉沙,元氣大傷。無論結果如何,必有一方要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倒下,而這倒下的一方,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文武百官們的心中念頭萬千,對於均田一事噤若寒蟬,不敢在表麵上有絲毫的公開評判,隻是在心底不斷地反複思考、算計著。每個人都在權衡利弊,思考著自己應該站在哪一方,或者如何在這場風暴中保全自己。
“陛下臨朝,百官見禮——!”
司禮大臣再次高呼。
胡亥身著華麗的龍袍,從甬道之中緩緩走出。眼神在朝堂上掃視一圈後,眉頭微微皺起,臉上露出詫異之色。一步一步地向著帝座走去。
底下的文武百官見狀,紛紛起身,動作整齊地行禮。他們的表情各異,有的神色凝重,有的眼神閃爍,有的則是低著頭,似乎在刻意隱藏自己的情緒。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群臣齊聲高呼,聲音在大殿中回響,但那聲音中卻少了往日的激昂,多了幾分不安。
“諸卿免禮,平身!”胡亥一揮袖袍,那寬大的袖袍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卻沒有了往日的威嚴。
“臣等謝陛下!”群臣再次行禮。
“………,今日人都去哪裡了?老師?”胡亥望著朝堂之上那空了一大半的位置,眼中滿是疑惑,轉過頭,有些詫異地看著易華偉。
易華偉微微躬身,嘴角微微上揚,轉頭看向王綰、李斯二人,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卻又似乎是故意為之:“王丞相,李丞相,今日朝會,各大官署這是沒有接到陛下的詔命麼?”
王綰心中暗暗叫苦,聽到易華偉點名,緩緩站起身來,朝著胡亥深深一揖,神色肅然:“陛下,臣有罪。從昨日到今日,國府接到了共計三百多名官吏的辭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如今治粟內史官署誌雄隻剩下王大人以及幾個小吏,國府之中,也隻剩下寥寥數人。再這樣下去整個朝廷必將會癱瘓……”
“陛下,對於遞上辭呈、今日朝會未到的官吏如何處置?”半晌之後,王綰神色凝重地朝著胡亥問道。此事影響巨大,關乎朝廷的穩定與運轉,必須要有一個明確且妥善的說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看著胡亥,王綰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眉頭緊鎖,等待著胡亥的回應。
易華偉依舊神色淡然,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以為,這些官吏此舉乃是公然抗旨,實乃大逆不道。此風絕不可長,若不嚴加懲處,日後朝廷威嚴何在?當務之急,應即刻派人徹查,看是何人在背後蠱惑,讓這些人做出如此不忠之舉。”
胡亥聽聞易華偉的話,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老師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給老師了,這些混賬,好大的膽子,朕要誅他們三族!!”
胡亥的聲音因憤怒而提高了幾分,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格外刺耳,話語中滿是帝王的威嚴與憤怒。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眼中露出驚恐之色。有的大臣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參與其中,有的則是為那些遞辭呈的官吏感到擔憂,還有的在思考這一舉措會對朝廷局勢產生何種影響。整個大殿頓時陷入一片嘈雜之聲,議論紛紛。
“臣子請辭,陛下也不好阻攔!”
易華偉淡淡的聲音傳遍整個鹹陽宮大殿:“陛下莫若順百官之意,同意他們的請辭。但與此同時,廷尉府官署、國府官署對於請辭之人,應詳細記錄在案,凡是參與這一次請辭之人,其終生不得再入仕途,大秦任何官署不得任用。其後人三代不得步入仕途!”
易華偉的眼神中透著一股決絕,他要以這種強硬的手段來維護朝廷的權威,讓所有人明白,大秦的官吏,不是想來就能來,想去就能離去的,既然選擇離開,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本章完)
喜歡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