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風雪依舊未停,可永昌殿內的氣氛卻漸漸緩和了下來。
趙統站在易華偉身邊,望著那漫天的風雪。接下來,易華偉又和趙統細細講述了許多大秦過往的曆史事例,那些因仁慈而導致兵敗、因善良而被奸佞利用,最終讓國家陷入危機的故事,一樁樁一件件,都讓趙統聽得十分入神,也越發深刻地理解了“慈不掌兵、善不為官”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從周文王被囚羑裡,卻能忍辱負重,最終成就大業,到春秋時期宋襄公泓水之戰時的“仁義”之敗,再到秦國崛起過程中,那些先王麵對內憂外患時果斷決絕的手段,易華偉說得繪聲繪色,趙統也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還提出自己的疑問,易華偉都一一耐心解答。
“殿下,再來說說春秋時期宋襄公泓水之戰時的‘仁義’之敗吧。那宋襄公,本也是有著一腔抱負,可就是在這泓水之戰上,卻犯下了大錯,落得個淒慘的結局啊。”
易華偉微微皺眉:“當時楚軍前來進犯,宋襄公率領宋軍在泓水岸邊嚴陣以待。楚軍呢,要渡過泓水來與宋軍交戰,就在楚軍渡河之時,那河水湍急,楚軍士兵們艱難地在水中前行,隊伍混亂不堪,宋襄公的臣子們皆是久經沙場之人,一眼便看出這是絕佳的出擊時機,紛紛向宋襄公進言,懇請他即刻下令進攻。”
趙統聽得眉頭緊皺:“那宋襄公為何不聽呢?這可是天賜良機呀,若此時出擊,說不定就能大敗楚軍,保宋國安寧了。”
易華偉輕輕歎了口氣:“殿下,這宋襄公啊,心中有著自己所秉持的‘仁義’之道,他覺得趁敵軍渡河之時進攻,有違君子所為,有失仁義,非要等楚軍全部渡河,並且列陣完畢,擺好了交戰的架勢,才肯下令進攻呢。”
說到此處,易華偉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可他卻未曾考慮到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楚軍本就人多勢眾,待他們全部渡河列陣後,氣勢正盛,宋軍又哪是對手啊。結果這一戰,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在混戰中身負重傷,沒過多久便含恨去世了。而宋國呢,經此一役,國力大損,百姓們也陷入了戰亂之苦,流離失所,家園被毀,往日的安寧不複存在。”
趙統皺著眉頭,一臉沉思的模樣,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丞相大人,那宋襄公此舉,雖是秉持著心中的道義,可確實有些迂腐了,戰爭本就是殘酷之事,若一味地講究仁義,那又如何能取勝呢。”
“殿下說得極是,這便是老臣要跟您強調的,為官也好,掌兵也罷,都需在合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抉擇,不可被一些片麵的品德觀念束縛住手腳啊。”
易華偉目光讚許地看著趙統,語重心長地說道:
“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若是因著那些不切實際的仁義之名,而錯失了良機,那帶來的後果便是災難性的呀,不僅關乎著一軍將士的生死,更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安危。”
頓了頓,易華偉繼續說道:“殿下,再看那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眾人皆以為他是將才。出身將門,自幼便受著家中濃厚的軍事氛圍熏陶,那些兵書典籍,他可謂是倒背如流,與人談論起排兵布陣、行軍打仗之事,那是口若懸河,見解獨到,旁人聽了都覺得這必是一位能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建功立業的大將之才。”
趙統微微點頭,說道:“能將兵書鑽研到如此地步,想來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隻是不知為何後來卻……”
易華偉接過話頭說道:“殿下,這趙括空有理論,卻缺乏實戰經驗呀。理論雖好,可戰場之上,情況千變萬化,豈是僅憑書本上的那些條文就能應對自如的呢。更為致命的是,他為人剛愎自用,對自己的才能盲目自信,聽不進旁人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易華偉走到一旁的案幾前,拿起一個茶杯,比劃著說道:“在長平之戰中,他接手了秦軍對峙的局麵,一到軍中,便大肆更改之前的作戰策略,全然不顧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將們的勸阻。他以為憑借著自己的滿腹經綸,就能輕易地擊敗秦軍,可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
易華偉放下茶杯,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惋惜:“武安君白起那可是身經百戰的名將,見趙括如此,便設下計謀,佯裝敗退,引趙括率軍追擊。趙括不知是計,還以為秦軍怯戰,興奮不已,帶著大軍就追了上去,結果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這一下,趙軍被困,斷糧多日,軍心大亂,最終無奈之下隻能投降,後麵的事,你也知道了,被坑殺四十餘萬。”
“殿下。戰爭不是兒戲,一旦決策失誤,影響的便是整個國家的命運。這四十萬降卒,幾乎是趙國的青壯年勞力,趙國經此一役,田間無人耕種,城中無人戍守,國力瞬間衰落,再也無力與他國抗衡,從此一蹶不振啊。”
易華偉緩緩說道,“而在這朝堂之上,為官者亦是如此,每一個政令的頒布,每一次人事的任免,都如同在戰場上排兵布陣,需慎之又慎。一個不慎,便可能讓國家陷入危機之中,百姓受苦,社稷動蕩。”
易華偉又指向疆域圖上的韓國地域:“殿下,韓國曾有一位重臣,名叫俠累。他為人正直善良,在國內推行了一係列仁政,可算是處處為百姓著想。見百姓賦稅沉重,生活困苦,便力排眾議,說服了韓王,減輕了百姓們的賦稅,讓百姓們能有更多的糧食留在家中,得以溫飽。遇到災年,他更是積極組織救濟,開倉放糧,親自到災區去安撫受災的百姓,讓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能有個安身之所,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此,深受百姓愛戴。”
“我知道,就跟亞父你一樣啊!”
趙統輕輕點頭,說道:“如此賢臣,確實難得,那韓國有他,應當是國之幸事呀。”
易華偉卻微微搖頭,歎了口氣道:“殿下,可這朝堂之中,並非隻有善良就能安穩立足的呀。俠累在麵對朝廷中的政治鬥爭時,卻因過於善良,不忍對政敵使出狠辣手段。他的那些政敵,皆是些野心勃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見俠累這般善良可欺,便愈發地變本加厲,設計陷害他。
最終,俠累被刺客所殺,死在了自己一心想要守護的朝堂之上。他這一死,韓國朝堂瞬間陷入混亂,各方勢力沒了他的製衡,便開始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原本那些靠著他推行的仁政而稍有起色的民生,也再度陷入困境,國力也日益衰退。這便是善不為官的一個寫照啊,為官者,若隻知善良,卻不懂在必要時運用手段去應對那些心懷叵測之人,那不僅保不住自己,更會讓國家陷入危境之中啊。”
(本章完)
喜歡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