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偉挺直身子:“師父,弟子明白事情艱難,但正因為如此,才更要去做。哪怕隻是為了讓身邊的百姓過上安穩日子,也值得一試。”
嶽不群微微點頭:“你有這份心,為師很欣慰。但在行動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我們華山派,經不起折騰,更不能因為一時衝動,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三年前衡陽賑災,”
易華偉開口,語氣低沉:“弟子見過餓極的災民分食同伴。”
說著,手微微停頓,眼神中閃過一絲痛苦與不忍,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
嶽不群聽到這話,原本平靜的眼眸中也泛起了一絲波瀾。微微皺眉,雙手不自覺地在膝蓋上握緊,卻沒有出聲,隻是靜靜地等待易華偉繼續說下去。
易華偉深吸一口氣:“後來才知道,那官倉裡黴爛的米堆得比山還高。”
嶽不群拿起茶盞,卻沒有立刻飲用,隻是盯著茶湯,良久,輕輕放下茶盞,聲音沉重:“如此天災人禍,百姓何辜。”
寧中則不自覺地按住劍柄,手指微微用力,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以前親眼看見押糧官把賑災糧換成細沙的場景,眼中滿是怒火,緊咬下唇:
“這些貪官汙吏,實在可惡!拿著百姓的救命糧中飽私囊,天理難容!”
“嚴氏父子將六部九卿化為私器,吏部文選司的缺額明碼標價,兵部職方司的塘報成為勒索邊將的工具,而清流官員的錚錚諫言密不透風的權力中卻消弭於無形。
去年,宦官陳增在山東強征礦稅,“歲額銀四萬兩,實入公帑者不及什一”。這種竭澤而漁的掠奪造成全國十三省爆發民變,蘇州織工抗稅運動中,葛成率眾焚毀稅署。
而在江南鬆江府“田產儘入貴室,租米有至百萬石者”,佃農“終歲勤動,不得養其父母”,太倉銀庫歲入從隆慶元年的250萬兩增至現在的2000萬兩,但軍費開支卻占總支出的八成以上。
如此種種,無一不說明,國之將亡妖孽叢生。”
頓了頓,易華偉抬手將茶盞重重扣在青石板上,看著嶽不群,壓抑住心中煩躁情緒,開口問道:
“師父可知兵部職方司去年處理的塘報中,關於江湖械鬥的記錄占了幾成?”
嶽不群微微眯起雙眼,右手的指尖緩緩摩挲著劍鞘上的紋路,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片刻後,開口道:“約莫三成。”
“五成七。”
易華偉的聲音陡然提高:“光嘉靖四十二年,衡山派與魔教爭奪鄱陽湖漕運碼頭,死傷四百餘人;泰山派插手兩淮私鹽,與漕幫火並七次;嵩山派在漢中設的鏢局,今年已向西安府遞過十三張死傷狀。”
嶽不群聽到這些驚人的數字,瞳孔猛地微縮,原本放在劍鞘上的手也不自覺地握緊,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身子微微前傾,臉上露出一絲警覺,脫口而出:“朝廷要清剿武林?”
“是朝廷需要武林。”
易華偉不緊不慢地說道:“九邊軍鎮年耗糧秣四百萬石,太倉銀庫撥出的軍餉卻有三成被嚴世蕃克扣。現在薊州鎮士兵用木棍操練,宣府鎮戰馬瘦得跑不過驢車。……要知道,兵部尚書張鏊上月剛給泰山派送了二十匹河曲馬。”
嶽不群的臉色變得愈發凝重,握著劍柄的手微微顫抖,連帶著劍柄也輕輕顫動起來。嘴唇微微開合,聲音有些乾澀:“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嚴嵩父子年貪墨二百萬兩,其中四成來自江湖幫派的月供。”
易華偉說著,俯下身,用手指蘸著茶水在石桌上畫出一條條複雜的錢糧流向。畫出的線條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江湖與朝堂緊緊聯係在一起:
“漕幫每月給嚴府送五萬兩換漕運批文,鹽幫給陸炳送三萬兩保鹽引,就連丐幫都要交八千兩乞食稅。餘滄海去年買通吏部拿下鳳翔府礦稅承包權,轉手倒賣給晉商賺了七萬兩——這筆生意經手人姓勞,是他三夫人的表親。”
易華偉說得詳細而清晰,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刻在他的腦海中,講述時,眼神中透露出對嚴嵩父子和現狀的深深厭惡。
嶽不群聽到這些驚人的內幕,猛地站起身來,動作之大,差點碰翻了石桌上的茶杯,雙眼圓睜,死死地盯著易華偉:大聲質問道:“這些東西,你是怎麼知道的?”
易華偉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東廠查得更細。師父可曾記得我前些年救了一個大官?…他正是時任廣東副使,現南京禮部侍郎趙誌皋。”
“趙誌皋……趙探?”
嶽不群微微皺眉,片刻後,恍然大悟,臉上的疑惑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驚訝。
“是的,正是趙大人,這些年,我也一直與他有書信往來。”
易華偉說著,將卷宗輕輕放在石桌上,推到嶽不群麵前,“萬曆六年至今,少林寺共向司禮監呈遞密報一百七十份。左冷禪去年用三處鐵礦換到正五品虛銜,莫大先生給織造局獻過二十把古琴。玉門道人送給陳矩太監的那對和田玉鎮紙,正在西暖閣壓著彈劾海瑞的奏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師父,武林亦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如果師父願意,我想助師父登上武林盟主之位。”
嶽不群看著自己的這個徒弟,臉上的神色十分怪異,既有驚訝,又有疑慮,還有一絲難以察覺的心動。沉默了半柱香的時間,期間,目光在易華偉和石桌上的卷宗之間來回移動,似乎在權衡著什麼。
最後,緩緩開口,聲音有些沙啞:“你要我當武林盟主?”
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似乎還不敢相信易華偉的提議。
“不止是武林盟主,是整個江湖的掌舵人。”
易華偉快步走到石桌前,抽出五張地契,將地契攤開在嶽不群麵前,手指依次點過地契上的紅印:
“漕運咽喉十二連環塢,鹽運樞紐洞庭水寨,邊關馬市掌控者萬馬堂,海外貿易龍頭巨鯨幫,西南土司聯絡人苗疆五毒教——這些勢力三年內可整合完畢。”
嶽不群眉頭緊緊皺起,形成一個深深的“川”字。指尖緩緩劃過地契上的紅印,動作輕柔卻又帶著幾分猶豫。抬起頭,目光直視易華偉,眼中滿是擔憂:
“如何抗衡朝廷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