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易華偉身體猛地一震,嘴角溢出一縷淡金色的血液!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眼神卻依舊冰冷沉靜,甚至帶著一絲瘋狂的專注!他強行穩住身形,全力運轉《長生訣!紫金色的真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騰咆哮,在寬闊堅韌的經脈中構築起重重防線,死死抵禦著那狂暴異種能量的衝擊!
他的神識如同最精密的儀器,不顧那足以撕裂靈魂的劇痛,強行侵入和氏璧狂暴的能量核心!感知著那複雜到令人絕望的能量結構——地脈龍氣的渾厚磅礴,萬民信仰願力的駁雜堅韌,天道印記的至高漠然……各種屬性糾纏交織,形成一種近乎完美的天然防禦體係。
天道印記……排斥……同源……
易華偉忍受著經脈撕裂、神魂震蕩的痛苦,捕捉到了最關鍵的一絲聯係。和氏璧蘊含的天道印記碎片,與他所承受的排斥之力,本質同源!若能引動、甚至摹擬這印記的一絲波動……
他眼中厲芒一閃!不再試圖全麵抵禦那狂暴的能量洪流,反而集中起一縷精純到極致的紫金真元,模仿著剛剛捕捉到的、那屬於和氏璧內部的、一絲微弱的天道印記波動,小心翼翼地探向那狂暴能量的核心!
這無異於在驚濤駭浪中,用一根頭發絲去撥動深海巨獸的逆鱗!
轟——!
和氏璧的光芒再次暴漲!狂暴的能量衝擊驟然增強了數倍!易華偉身體劇烈顫抖,體表新生的玉色肌膚下,血管如同虯龍般根根暴起,呈現出不祥的紫金色!骨骼發出不堪重負的摩擦聲!他身下的蒲團無聲化為齏粉,身周的地麵寸寸龜裂!
然而,就在這毀滅性的衝擊達到頂峰的刹那,奇跡發生了!
那縷模擬著天道印記波動的紫金真元,如同投入沸油的冰水,又像是一把精準的鑰匙,在狂暴能量洪流中極其短暫地開辟出了一條微不可察的縫隙!順著這條縫隙,一股精純無比、仿佛凝聚了天地最本源“靈性”的力量,被易華偉的紫金真元小心翼翼地引導而出!
這股力量極其微弱,甚至不足和氏璧蘊含總量的億萬分之一,但它卻是整個和氏璧能量體係中最核心、最精粹的“靈性本源”!它甫一被引出,便如同找到了歸宿般,主動融入了易華偉的紫金真元之中!
嗡……
易華偉體內《長生訣的運轉驟然加速!那縷精純的“靈性本源”如同最高效的催化劑,瞬間點燃了他沉寂的真元!紫金色的光芒透體而出,將他整個人籠罩在內!掌心那道被撕裂的焦黑裂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愈合、消失!湧入體內的狂暴能量衝擊,仿佛被這縷“靈性本源”暫時安撫、迷惑,衝擊力驟然減弱了數成!
更重要的是,他清晰地感覺到,那無處不在、如同枷鎖般套在靈魂上的天道排斥之力,在這一瞬間,竟然出現了一絲短暫的……鬆動!仿佛那冥冥中的意誌,因為這縷“靈性本源”的融入,將他短暫地誤認為了此界“天命”的一部分!
易華偉眼中精光大盛!就是現在!
他不再貪圖那點“靈性本源”,果斷切斷了與和氏璧核心的聯係!覆蓋在玉璽上方的手掌猛地收回!
和氏璧爆發的白熾光芒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重新恢複了溫潤內斂的模樣。隻是那流轉的瑩白光澤,似乎黯淡了極其細微的一絲。
偏殿內重新陷入昏暗,隻剩下易華偉周身尚未完全收斂的紫金微芒。
緩緩站起身,體表的異象迅速隱沒。臉色依舊蒼白,但眼神卻比之前更加深邃,仿佛蘊藏著星河流轉。易華偉低頭看了一眼掌心,那道焦黑裂痕已然消失無蹤,皮膚溫潤如玉。他清晰地感覺到,雖然身體依舊虛弱,經脈略有損傷,但最關鍵的收獲已經達成——對天道排斥的暫時麻痹,以及對和氏璧能量結構尤其是天道印記部分的初步解析!
易華偉的目光,這才落回地上的紫檀木盒。他沒有俯身去撿,隻是隨意地一招手。木盒仿佛被無形之手托起,穩穩懸停在他麵前。盒蓋無聲滑開,露出裡麵一卷色澤古舊、非帛非紙、材質奇異的卷軸,正是靜齋至高聖典——《慈航劍典。
指尖一縷紫金色的真元探出,如同最靈巧的觸手,輕柔地解開了卷軸的係帶。卷軸徐徐展開,露出其上密密麻麻、蘊含著奇異精神烙印與武道意境的古老文字與圖譜。
易華偉的雙眸之中,紫金色的符文再次流轉。他的“看”,並非凡俗的閱讀,而是以《長生訣那洞悉本源的神識,直接侵入卷軸本身蘊含的武道真意核心!
刹那間,一股清冷、孤高、悲憫、決絕的複雜意境撲麵而來,如同月下寒泉,又似九天罡風。這是曆代靜齋齋主、修習劍典至“心有靈犀”乃至“劍心通明”境界的強者們,以畢生精神意誌銘刻下的烙印,是《慈航劍典的精髓所在,足以讓任何武道大宗師心神搖曳,或癡迷沉淪,或頓悟升華。
然而,這股足以震撼此界巔峰武者的精神洪流,撞入易華偉那如同深淵般浩瀚、冰冷的神識中,卻連一絲漣漪都未能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陰至柔,以情入道,以心禦劍……立意尚可,格局卻小。
易華偉的意念冰冷地剖析著,將自身情感意誌寄托於外物,以極端情緒悲憫、決絕為燃料,驅動精神乾涉現實,觸及一絲精神念力的應用……可惜,粗糙原始,效率低下,且根基不穩,極易受情緒反噬。所謂‘劍心通明’,不過是精神高度凝聚後產生的有限預判能力,距離真正的‘洞悉’相差甚遠。
神識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剝離著劍典文字圖譜中蘊含的精神烙印,解析其運行原理、能量精神力轉化路徑、對天地元氣的引動方式。那些被靜齋視為無上秘奧、需要虔誠感悟的“劍心”、“空明”之境,在他眼中被迅速拆解為冰冷的能量模型和精神波動圖譜。
“精神烙印的結構……有點意思。”
易華偉捕捉到了卷軸材質中那些精神烙印的獨特頻率與共振方式。利用特殊載體固化精神信息,形成傳承媒介。雖然方式原始,但其中蘊含的‘精神共鳴’與‘信息固化’的原理,倒是此界規則下一種可行的‘知識傳承’手段,比口述心傳高效不少。
他的目的並非學習劍典的武功招式——他需要的,是理解此界頂尖武道傳承的“規則表達形式”,特彆是其中涉及精神層麵的運用。這有助於他更深入地理解此界“精神”與“物質”、“意誌”與“規則”之間的互動關係,為將來更巧妙地規避或利用天道排斥積累數據。
片刻之間,《慈航劍典數千年來積累的武道精粹、精神意境,已被他解析殆儘,如同被翻閱完畢的數據庫。
易華偉指尖的紫金真元收回。失去了支撐的卷軸,連同打開的紫檀木盒,一起墜落在地。
最後瞥了一眼那個裝著和氏璧的玉匣,沒有再去觸碰。此行的主要目標已經達成,這方玉璽對他暫時已無大用,強行再動,隻會引來更劇烈的反噬,得不償失。留給此界的紛爭作為“燃料”或“引信”,或許更有趣。
他不再看地上的玉匣,目光投向門外鉛灰色的天空。那裡,雲層深處,沉悶的雷鳴再次隱隱傳來,卻似乎……比之前多了一絲猶豫和遲滯,仿佛在確認著什麼。
該離開了。
易華偉邁步踏過破碎的門檻,身影消失在帝踏峰頂凜冽的風雪之中。
身後,偏殿內一片死寂,唯餘兩個尺許見方的玉匣,靜靜躺在冰冷的地麵上,散發著溫潤而孤寂的微光。
……………
帝踏峰一戰的消息,如同被山風卷起的雪沫,無聲無息,卻又無孔不入地滲透進了這個烽煙四起的時代。
沒有喧囂的宣告,沒有鑼鼓的宣揚,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化作沉甸甸的巨石,砸進了所有有心人的心底。
帝踏峰的山門,那扇象征著佛道聖地、指引天下正道的門戶,在那一日之後,無聲地合攏了。沒有解釋,沒有告示,隻有一種近乎凝固的沉寂籠罩著整個山峰。
原本絡繹不絕的香客、心懷敬畏的訪客,被無形的屏障擋在了山門之外。山腳下的小鎮,那些依附靜齋而生的店鋪和人家,也感受到了這份異常的壓抑。人們竊竊私語,眼神中充滿了驚疑和不安。那扇緊閉的門,仿佛宣告著一個時代的劇變,一個神話的終結。
梵清惠,這位武林白道的精神領袖,如同消失在繚繞的雲霧深處,再無半點聲息傳出。靜齋的沉默,本身比任何宣言都更具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