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大唐雙龍傳(生滅由心)_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 > 第936章 大唐雙龍傳(生滅由心)

第936章 大唐雙龍傳(生滅由心)(1 / 2)

長安城外,荒山古刹。

殘破的佛像在月光下投下扭曲的陰影,夜風穿過腐朽的窗欞,發出嗚咽般的低鳴。

易華偉盤坐於布滿蛛網與塵埃的殿宇中央,青衫如墨,與周遭的破敗格格不入。他手中並無書卷,石之軒口述的《間遊與《刑遁術精義,已如烙印般刻入他浩瀚的心神識海。

心念微動,易華偉並未起身,識海中卻已展開一幅無形的畫卷。

“遊心於澹,合氣於漠…身如彩蝶穿,意若流風回雪…”

心訣流淌,易華偉周身氣韻驟然變化。一股難以言喻的“意”彌漫開來,非殺氣,非煞氣,而是如魏晉名士般的疏狂與雅致,帶著墨香與酒韻。

在他意念的“觀想”中:

指尖輕劃虛空,一道無形的“墨痕”隨之浮現,非真氣,非罡氣,是純粹精神意念鉤勒的“軌跡”!軌跡靈動縹緲,或如王羲之《蘭亭序的飄逸,或似張旭狂草的癲放。每一道“筆鋒”轉折處,皆蘊藏著淩厲無匹的切割之意,卻裹挾在風流蘊藉的表象之下,正是“寓殺機於風雅”。

心法“留情不留痕”的精髓被易華偉推演至極致。他的意念身影在識海幻境中變得模糊不定,仿佛融入畫作的“留白”之中。意念所至,身形似在又非在,如同宣紙上墨跡之外的空白,看似虛無,卻承載著無限可能。這正是精神修煉法的至高體現——

“我思故我在,念動身已渺”。

此法若成,外邪難侵,媚術幻境如清風拂山崗,不縈於懷。侯希白僅得其皮毛便能抵禦婠婠,而易華偉此刻推演的,已是近乎“心念遁空”的雛形。

意念流轉間,無數由精神勾勒的“瓣”在識海虛空中綻放、飄落。每一片瓣都承載著不同的“意”:或為劍氣,或為指風,或為惑神之念。

它們看似無序飄零,實則暗合天地至理,形成一座由“風雅”構築的殺伐大陣。這便是“萬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終極形態——非是躲避,而是以繁為刃,令敵陷落於美的絕殺之中。

心念一轉,《刑遁術的陰冷與殘酷隨之在心海中翻湧。易華偉直接略過那些記載酷刑逼供的冗長章節,心神如探針般精準刺入那兩章將“遁術”推向藝術境界的絕學。

“刑者,隱也;遁者,匿也…形如鬼魅,影附虛空…氣息斂如深淵,神意藏於九幽…”

易華偉的意念瞬間沉入大殿最幽暗的角落。他並非融入陰影,而是“同化”了陰影!意念所及,自身的存在感被壓縮至近乎虛無,仿佛成為黑暗本身的一部分。這不是輕功的“快”,而是存在形態的“無”。這便是“百骸皆隱,萬蹤難覓”的至高境界——“吾即暗影,暗影即吾”。

參悟石之軒融合間心法創出“虛實轉換”不死印法的關鍵,易華偉看得更為透徹。《刑遁術的“遁”,不僅是物理上的隱匿,更深層的是對“空間間隙”的感知與利用。

他的意念如觸須般延伸,敏銳地捕捉著古廟空間中因歲月侵蝕、結構不穩而產生的細微“褶皺”和“薄弱點”。意念在這些點上輕輕一“按”,身形便能在現實層麵實現近乎瞬移的“閃爍”,這便是“心念動處,身已他往”的空間運用雛形。

易華偉並未完全摒棄那些酷刑記載中的“意”。他將其中對“物質結構弱點”的極致剖析如骨骼關節、經脈節點、精神承受極限,以及對“痛苦與恐懼”這種極致情緒的深刻理解,融入到了對“遁”與“擊”的理解中。他的意念攻擊,能精準找到目標最脆弱、最恐懼的那個“點”,無聲無息,一擊必殺,將“刺殺”升華為一種冰冷的、絕對高效的“空間裁決”。

當《間遊的風雅留白意境與《刑遁術的陰影虛空法則在易華偉浩瀚如星海的識海中碰撞交融時,石之軒那因人格分裂而存在致命缺陷的“不死印法”,其核心奧秘——“虛實轉換、生死輪回”,在易華偉麵前被徹底解析、補全,並推向了石之軒無法想象的境界。

在易華偉的推演中,“虛”與“實”的界限被徹底模糊。意念所至,風雅可瞬間化為絕殺之實間遊的“留白”化為刑遁術的“裁決點”,陰影亦可承載風流之意刑遁術的“暗影”成為間遊“意念”的載體。轉換圓融無礙,再無石之軒因精神分裂導致的滯澀與破綻。

對“生死之氣”的操控達到極致。敵人的死氣攻擊能量、負麵情緒不僅可被“借”來轉化為自身的生氣防禦或反擊之力,更可被易華偉以《間遊的“留白”意境暫時“放逐”於虛無,或以《刑遁術的空間感知將其引導、折射、甚至“儲存”於某個空間節點,在需要時再釋放出來!這已非簡單的“借力打力”,而是近乎“操控生死能量,構建微型空間力場”的雛形。

易華偉體內,《長生訣所化的“天地道標”微微震動,與這新生的、融合兩大魔功精髓的“不死意境”產生奇異的共鳴。

道標為這意境提供了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天地元氣支撐,使其根基無比穩固;而這不死意境對空間與能量的精妙操控,又反過來為“道標”指引著更高效、更直接的元氣吸納與煉化路徑,仿佛在為他最終“撐破此界”積蓄著更精純、更可控的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荒廟之中,易華偉緩緩睜開雙眼。

眸中紫金光芒一閃而逝,深邃如淵,仿佛蘊含著一個由風雅書畫、幽暗陰影與生死輪轉構築的奇異世界。

他並未起身演練,周身卻自然流淌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氣韻:時而如文人執筆,風流蘊藉;時而如暗夜君王,淵渟嶽峙;時而又仿佛超脫於此界之外,虛實難測。

殿內殘破的佛像,在透過破窗的慘淡月光映照下,其斑駁的影子仿佛在易華偉身周無聲地流動、扭曲、重組,如同臣服於新的法則。

“石之軒…困於情障,畫地為牢。”

易華偉低語,聲音在空曠的破廟中回蕩,帶著洞悉一切的漠然:“魔功之極,非是沉淪,而是…超脫之始。”

他指尖微抬,對著月光下飛舞的一粒塵埃輕輕一點。

塵埃並未被擊飛。

它仿佛被無形的畫筆勾勒,瞬間化作一朵由純粹光影構成的、栩栩如生的微型蘭,綻放了刹那的絕美,隨即無聲湮滅,未留下絲毫痕跡。

留情不留痕。

意至,則萬象生滅由心。

荒廟重歸死寂,隻有易華偉眼中那尚未完全斂去的、融合了風雅、陰影與生死輪轉的紫金魔紋,昭示著兩部魔功的精華已在他手中涅盤重生,化為通向更高境界的基石。

………………

洛陽城巍峨的輪廓漸漸隱沒在身後揚起的輕塵中。

易華偉換下了那身沾染過血跡的青衫,一襲月白錦袍,外罩銀線滾邊的玄色輕裘,胯下神駿的照夜玉獅子,端的是鳳表龍姿,氣度雍容華貴,與之前披頭散發、狀若野人的“無名”判若雲泥。

他此行目標明確——琉球,東溟派,單美仙。

陰葵派行蹤詭秘,如同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卻又無跡可尋。祝玉妍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若要尋她,單美仙這個陰後長女、東溟派主,是最有可能的線索。

至於石之軒?雖然與祝玉妍反目成仇,但想從他口中問出祝玉妍的下落,卻是不能。以石之軒驕傲的性格,殺了他還容易一點。

離開京畿繁華之地,策馬南行,沿途景象便如一幅緩緩展開的隋末亂世畫卷,帶著血與火的殘酷底色。

官道兩旁,昔日炊煙嫋嫋的村落,如今十室九空。殘垣斷壁間,荒草萋萋,唯餘幾聲烏鴉的聒噪。偶見人影,也多是麵黃肌瘦、眼神麻木的老弱婦孺,倚著破敗的門框,空洞地望著策馬而過的錦衣貴人。


最新小说: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 替嫁給失明反派後 亂世兵戶發媳婦,開局領娶三罪女 羅趙周向的新書 武極真魔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