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人包括魔門更看好宋閥?
其一,地理優勢。
嶺南地處偏遠,易守難攻五嶺阻隔,擁有天然的屏障。中原戰火一時難以波及,宋閥可以穩坐釣魚台,從容發展。所謂“進可攻,退可守”,安全係數極高。
其二,實力雄厚且穩固。
宋閥經營嶺南數代,根基深厚無比。宋缺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刀手,個人威望極高,家族內部高度統一不像李閥有潛在矛盾。嶺南物產豐富,兵精糧足,自給自足能力極強,無需像李閥那樣擔心後勤或被封鎖。
其三,道義包袱小。
宋閥與隋室關係相對疏遠,沒有李淵那種皇親國戚的沉重身份包袱。宋缺本身就有極高的獨立性,起兵或割據在道義上更容易被理解保境安民或爭霸天下。
其四,領袖魅力與潛力。
“天刀”宋缺的絕世武功和領袖氣質,讓無數人相信他擁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在亂世初期的渾沌中,一個穩定、強大、領袖魅力超凡的勢力,自然比那個被突厥威脅、還在“裝忠臣”的北方門閥更令人矚目和看好。
易華偉之所以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依然高度評價李閥特彆是李世民,正是因為他超越了當時世人的局限認知馬後炮:
第一,其地理優勢。太原晉陽是進入關中的跳板,而關中長安是王霸之基四塞之地,天府之國。李閥占據了爭奪天下最關鍵的戰略支點。宋閥雖穩,但偏安一隅,進取中原路途遙遠,成本高昂。
第二,易華偉能看到李淵表麵“忠厚”下的政治智慧,懂得在初期用“忠義”麻痹對手、爭取時間整合力量、等待最佳時機的重要性。這種隱忍恰恰是梟雄特質。
第三,李世民的核心價值。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易華偉深知李世民擁有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政治眼光、用人胸襟和領袖魅力。他能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創造奇跡如後來的淺水原之戰破薛舉、柏壁之戰滅宋金剛劉武周、虎牢關一戰擒雙王。李閥的困境,恰恰是李世民展現其逆天改命能力的舞台。李世民的存在,讓李閥擁有了最高上限。
李淵出身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雖然隋末有所衰落,但在關中和河東地區仍有深厚潛勢力。一旦李閥進入關中,很容易獲得這個強大集團的支持,迅速穩定局麵。這是宋閥代表南方士族難以比擬的地緣政治優勢。
在易華偉看來,李閥麵臨的突厥威脅、劉武周問題,雖然危險,但也是整合內部、磨礪軍隊、樹立威望的契機。解決了這些近患,李閥的後方才能真正穩固,軍隊才能成為真正的百戰之師。
隋煬帝剛死時,李閥確實處境尷尬且危險。外有突厥、劉武周等強敵壓境,強鄰環伺。
內有身份束縛、力量尚在整合、資源緊張、戰略需要謹慎的矛盾。
在世人眼中,遠不如穩如磐石、領袖魅力超凡的宋閥更有“冠軍相”。
但在易華偉通曉曆史的視角下,李閥當前的困境恰恰是磨礪與整合的必經過程,渡過之後便是海闊天空。投資一個擁有“逆天改命”能力的未來真龍,就是投資一個通往帝國核心權力的最佳路徑。
祝玉妍、單美仙、單婉晶祖孫三人侍立一旁,氣氛凝重。陰葵派如何在這即將到來的滔天巨浪中立足、攫取利益,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祝玉妍思索片刻,打破了沉默,試探著開口:“公子,如今昏君授首,神器無主,正是群雄逐鹿之時。依妾身淺見,嶺南宋閥,坐擁天險,兵精糧足,‘天刀’宋缺武功蓋世,威震南疆,更無李淵那等皇親國戚的尷尬身份,進退自如,實乃當今天下最具氣象者。我陰葵派若欲有所圖謀,宋閥是否…?”
單婉晶也覺得姥姥說得有道理,眨著大眼睛看著易華偉。
易華偉緩緩轉過身,沒有直接反駁,反而輕輕頷首:
“你所言,確是世人眼中所見。李淵身份尷尬,是枷鎖,亦是偽裝。他此刻越是隱忍,越是表現得像個‘忠臣’,越能麻痹楊廣舊部,越能爭取那些尚存隋室幻夢的士族觀望。這頂‘忠臣’帽子,戴得越穩,他暗中積蓄力量、串聯關隴舊部的動作,才越不易引人警覺。待他尋得一個‘被迫’或‘尊隋討逆’的體麵借口,振臂一呼,其勢將遠超那些草莽出身的反王。”
目光掃過若有所思的祝玉妍和單美仙,繼續道:“至於強敵環伺…突厥鐵騎,確是懸頂之劍,然亦是磨刀之石。劉武周、宋金剛之流,依附突厥,看似凶狠,實則根基淺薄,目光短淺。李閥若能整合河東之力,以太原為根基,先北拒突厥、掃平肘腋之患,其兵鋒所向,必成百戰精銳!此等近在咫尺的危局,恰是淬煉其鋒芒的最佳熔爐。比起偏安嶺南,坐視中原群雄消耗,李閥是真正身處風暴中心,在生死邊緣錘煉自身。”
“世人皆道宋閥穩如泰山,進可攻退可守。此乃常理。然則,欲奪天下,豈能偏安?嶺南距中原腹地千裡迢迢,山川阻隔,大軍遠征,補給艱難,勞師襲遠乃兵家大忌。宋閥縱有宋缺蓋世神刀,欲逐鹿中原,其路途之艱險,耗費之巨大,遠超占據太原、虎視關中的李閥!太原,乃龍興之地,是叩開關中、問鼎天下的唯一捷徑!關中,四塞之地,天府之國,得之可定鼎天下根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易華偉微微一笑:“雪中送炭,好過錦上添。此時,恰恰就是我們投資李閥最好的時機。”
密室中一片寂靜,唯有燭火劈啪作響。
之前隻看到李閥的窘迫和宋閥的安穩,此刻被易華偉點破,才驚覺李閥占據的戰略位置是何等關鍵。
祝玉妍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滔天巨浪,對著易華偉深深一禮,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鄭重:
“公子燭照萬裡,洞悉天機!玉妍愚鈍,今日方知何為真龍!陰葵派上下,願為公子前驅,傾力襄助…李閥!”
易華偉關於李閥潛力的剖析,如同撥雲見日,瞬間點破了祝玉妍心中長久以來的迷霧。太原與關中的戰略價值,李淵隱忍下的梟雄本質,尤其是李世民那“逆天改命”的可能,都讓她感到一種醍醐灌頂般的震撼。陰葵派依附李閥,似乎成了當下最明智、最具潛力的選擇。
然而,一個更加大膽的念頭,卻在她心頭悄然迸發,並且迅速燎原!
祝玉妍抬起頭,那雙魅惑眾生的紫瞳此刻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敬畏、狂熱、還有一絲按捺不住的野望。看著眼前這位負手而立、氣息如淵似海、仿佛超脫於塵世之上的身影——他的智慧洞悉古今,他的武力深不可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談笑間便可助自己突破數十年瓶頸,視慈航靜齋、寧道奇如無物……
…這樣的人…為何要屈居幕後,去輔佐他人?
祝玉妍的心臟不受控製地劇烈跳動起來,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難以抑製。她深吸一口氣,上前半步,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清晰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