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三百多年前,少林方丈元元大師和青城朝陽觀主薑庶,在華山之下坐而論道,領悟到了藤蔓的至理。
薑庶領悟出古拙雄偉的拳招,也就是朝陽九絕中的“大伏魔拳法”,晚年時又有改進,創出“大伏魔印”。
大伏魔印乃是朝陽觀嫡傳絕學,亦是青城派最強拳招,整個朝陽觀,能夠施展大伏魔印的,僅有一人而已。
元元大師領悟“十二擒龍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擒龍功”,堪稱是七十二絕技中,最難學的幾門絕技。
元元大師的成就不止如此,少林第一神掌般若掌,也是元元大師所創。
在少林曆代方丈中,元元大師的修為不是最高,但對於武學的參悟,對於少林的發展,至少能排在前五。
距離兩位先賢創出絕學,已經過了三百餘年,藤蔓越發威武粗壯,乃是華山至寶,曆代掌門均有所參悟。
華山派的破玉拳法、劈石拳法、希夷劍法、金龍劍法,均是從此領悟。
眾人瞻仰一陣,緩步上山,經桃花坪,過希夷匣,登莎夢坪,華山棧道愈行愈險,不愧是天下險峻奇山。
令狐衝自幼在山間玩耍,對此自是毫不在意,風四娘更是如履平地,唯獨左詩根基稍差,有些堅持不住。
好在沈煉煉體有成,伸手輕輕搭住左詩的纖腰,帶著她一路到了絕巔。
令狐衝指向一處平台:“那裡就是華山論劍之所,可惜時間久遠,昔年那些武道刻痕,早已失去了真意。”
沈煉笑道:“令狐兄此言差矣,那些東西不過是死物,沒了就沒了。
隻要有源源不斷的後人至此,隻要後人記得先賢精神,就算整座山峰被時光夷為平地,不也是萬古流傳?”
令狐衝聞言豪氣大生,他本就是熱血之人,聞言更是覺得熱血沸騰。
“沈兄既然提及先賢,不如咱們幾個效仿先賢,在此切磋劍術如何?”
“久聞華山劍術玄妙,既然令狐兄想要論劍,我等怎能拒絕呢?”
沈煉單手一揮,非攻變為長劍。
令狐衝上山並未攜帶兵刃,非攻和他全不契合,神兵有靈,萬難施展。
沈煉折了幾根樹枝,用非攻削成長劍形狀,一人一把,持劍而立。
令狐衝知曉沈煉武功淵深,嶽不群也曾千叮萬囑,不可與沈煉動武。
但他此刻熱血上湧,氣血勃發,哪還顧得上嶽不群的叮囑?
就算陳摶在世,真武臨凡,呂祖禦劍而來,令狐衝也敢揮劍砍過去。
能否取勝是一回事。
有沒有拔劍的勇氣,是另一回事。
你可以說他莽撞,可以說他不懂收斂脾氣,但不能否認他的熱血。
“嗤!”
令狐衝揮劍刺向沈煉。
他雖然熱血上湧,卻也牢記師門的規矩,用的是“蒼鬆迎客”,以此招來表示禮敬,接下來才會是殺招。
沈煉甚少用劍,但對付令狐衝,卻是綽綽有餘,用什麼都無所謂。
上山之後,沈煉敏銳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氣機半路跟隨,心知此人必然是風清揚,便想把他引出來。
眼見令狐衝揮劍刺來,沈煉手中木劍“呼”的斬出,用的是重劍套路。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獨孤求敗破碎虛空後,這八個字流傳江湖,被用重劍之人奉為圭臬。
比如嵩山派。
左冷禪修改嵩山劍法時,便以大巧不工為圭臬,招式莊嚴雄偉,嵩山派製式寶劍,比尋常寶劍寬闊厚重。
沈煉雖然不會嵩山劍法,但以力克繁之道,用的卻是滾瓜爛熟。
曆來名山大川的門派,所學武功均與山川相關,比如嵩山巍峨厚重,劍法便以厚重為主,衡山雲霧繚繞,劍法以變化為主,華山派亦遵從此理。
華山風光儘在“奇險”二字,華山劍術奇拔峻秀,高遠絕倫,招式處處透著“正合奇勝,險中求勝”的意境。
令狐衝平日與師兄弟試招,按照嶽不群的指點,一板一眼,無甚新奇。
此刻與沈煉動手,不知怎麼了,竟好似通了心竅,劍法靈秀清奇,華山劍法諸多妙招,毫無保留施展出來。
白雲出岫、有鳳來儀、金玉滿堂、天紳倒懸、白虹貫日、無邊落木、青山隱隱、古柏森森、金雁橫空……
劍勢如春日雙燕飛舞柳間,高低左右,回轉如意,僅僅十四五招,令狐衝出手便毫無章法,竟然進入到渾然忘我的狀態,劍術天賦,當真不俗。
沈煉並未打斷令狐衝的領悟,而是揮劍猛攻,緩緩提升壓力。
令狐衝的劍法提升一分,沈煉的力量便提升一分。
無論令狐衝劍法如何巧妙,沈煉揮劍一劈,頓時告破。
無論沈煉的壓力如山如海,令狐衝寶劍回旋,總是能尋到出路。
先前還有些滯澀的劍招,此刻已然是行雲流水,滔滔不絕,木劍在手腕間自由翻飛,好似已經活了過來。
這般靈活多變、天馬行空的劍法,讓沈煉大呼過癮,此行著實不虧。
令狐衝的根基或許不夠深厚,但對於劍法的領悟,比衡山派陸一鳴周敦儒祝小芸三人,卻要強出不止一籌。
鬥不數招,沈煉察覺到了什麼,揮劍斬向令狐衝胸腹,令狐衝揮劍攔截,怎奈力量不如,寶劍被蠻力斬飛。
可就在這刹那之間,斬飛的寶劍落入到左手,左手手腕逆旋,寶劍從近乎不可能的角度,刺向沈煉下巴。
此番變化渾然天成,靈巧至極,就算是風四娘,也感覺到了奇怪。
風四娘覺得奇怪,沈煉卻知道這是某個老家夥坐不住了,心中一笑,手中木劍猛地下壓,卡住令狐衝寶劍。
隻聽得“哢嚓”一聲,兩把木劍承受不住力量,同時折斷,碎裂的木塊射向一旁大石,發出劈裡啪啦聲響。
待到煙塵散儘,一個身著青袍,樣貌清臒,眉宇間略有些抑鬱的老人,略有些慍怒的看著沈煉:“小子,你既然想讓我出來,後果可要自負!”
沈煉左手一拍,孤問組合完畢。
“風老前輩,晚輩等您很久了,想請您指點三十招。”
“你能支撐三十招?”
“如果您隻用華山劍法,三百招也能撐得住,如果您用獨孤九劍,以晚輩的根基,最多能支撐三十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