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時間去修建藏寶庫?
哪位忠臣去給這位梟雄修寶庫?
不怕人家直接把金銀卷走了麼?
沈煉看完六扇門的藏書,才明白這些寶藏是怎麼來的。
鹿鼎山寶藏、生死棋寶藏,都是兵峰最盛之時修建,鹿鼎山寶藏數十年前被啟用,生死棋寶藏沒有門鑰匙。
楊公寶庫,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直通長安的密道,可以派兵從楊公寶庫潛入長安,內外夾擊,攻破城牆。
換而言之,楊公寶庫,唯有兵臨長安之時才有用,楊玄感沒打到長安便已兵敗被殺,自是用不著這個寶藏。
張士誠寶藏,韓林兒寶藏,這些寶藏並非兵敗之時修建,而是兵峰最盛之時的內庫,是他們的私人藏寶庫。
以張士誠寶藏作為例證。
當初張士誠雄霸江浙地域,食鹽、鋼鐵、絲綢、瓷器等生意,遍布天下所有州府,甚至能賣到東瀛、暹羅。
以富豪程度而言,張士誠堪稱是當時的魁首,國庫自然是異常充盈。
一部分用來招兵買馬。
一部分收藏在私人小金庫。
用於招兵買馬的國庫金銀,儘數被朱元璋所得,藏在太湖的小金庫,則是後人心心念念的“張士誠寶藏”。
是不是一大筆錢呢?
當然是。
張士誠的私人小金庫,絕不亞於連城寶藏,也不壓於霍休畢生財富。
能不能起兵呢?
當然不能!
張宗周憑什麼起兵?
憑什麼?
憑什麼?
憑什麼?
當初張士誠聲威赫赫,麾下不僅有千軍萬馬,還有“僧道丐”三奇,“龍鳳虎”三傑,尚且不敵朱元璋。
如今朱元璋稱帝二十年,掌控中原全部州府,蒙元滿清等異族,如果不聯合起來,早就已經被各個擊破。
張宗周有什麼?
他隻能依附於瓦剌,名義上是瓦剌重臣,實際上並無調兵打仗的權力。
就算他有這個權力,難道瓦剌的士卒會聽他命令,帶兵攻打朱元璋麼?
且不說攻伐西夏的朱棣,隻說鎮守邊陲的常茂,該用什麼手段解決?
無兵、無將、無地盤,無勢力。
就算得到大寶藏,也不過是霍休、沈萬三之類的富商,如果把這些錢運送回瓦剌,張宗周很快就會“病逝”。
張丹楓早就想到這個問題,無論從感性還是理性判斷,起兵不僅成功率接近於零,還會給異族可趁之機。
感性上,張丹楓不希望打仗。
理性上,起兵伐明必敗無疑。
無論怎麼判斷都是輸,還會帶來無窮的災禍,開啟寶藏又有何用?
難道張家缺錢麼?
張丹楓少見的露出愁容。
這是當初在苗疆的時候,他和澹台滅明達成的協議,澹台滅明放棄刺殺沈煉的想法,張丹楓陪他來太湖。
“少主,不要磨蹭了,沈煉已經到了蘇州,生擒哈布陀,隻要哈布陀熬不住酷刑,必然交代這裡的事。”
澹台滅明表現得很是急迫。
張丹楓聽到“沈煉”二字,很是無所謂的笑了笑:“澹台大哥,你一點也不了解沈煉,也不了解哈布陀。”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沈煉肯定已經從哈布陀口中,得到太湖藏寶的線索。”
“沈煉有這個本事?”
“當然有,沈煉從不嚴刑逼供,說明他非常擅長察言觀色,能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套出最真實的情報。”
“哈布陀呢?”
“哈布陀多半已經死了,他在臨死前必然會用語言刺激沈煉,讓沈煉欣賞他的忠義,不會轟碎他的屍身!”
“這有什麼問題?”
“如果確認必死無疑,大多數人會選擇求個痛快,保全自己的屍身。
哈布陀當然不想受到折磨,也想保留全屍,但他的目的,是讓滿清的探子檢驗屍首,從中分析沈煉的武功。
這是沈煉的師弟追風,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原版來自於沈煉,是捕神門下所有弟子,全都聽過的故事。”
張丹楓笑眯眯的解釋道:“捕神平日很忙碌,沒時間教導弟子,後拜入師門的師弟師妹,均是由師兄教導。
彆的人我不怎麼了解,但沈煉教導師弟師妹的方式,就是講故事。
他會把江湖中的波雲詭譎,融合到各式各樣奇幻玄妙的寓言故事。
師弟師妹行走江湖的時候,每次遇到問題,或者被陰險小人算計,都會想到這些故事,從中找尋到解法。
如果我是捕神,肯定不會讓沈煉去行走江湖,而是關起來編故事。
再然後,把沈煉編的故事,整理成一卷卷書籍,作為捕快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這四個字,就是沈煉授課的時候取的名字,我覺得他非常擅長取名,這個名字又精準又簡練。
澹台大哥,我和你說這些,不是告訴你沈煉有多厲害,而是告訴你,像他這麼厲害的人,還有足足八個。”
澹台滅明感歎道:“沈煉昨天經過茶寮的時候,給小妹講了個故事。
故事的內容我不太感興趣,但我記得一句話,正好可以形容我的無奈。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少主啊,我不求你英明神武,也不求你能統率百萬雄兵,我隻求你在我做事的時候,不要總是給我澆冷水。
再這樣下去,我可能真的……”
“放棄了?”
張丹楓略帶期待的問道。
“我真的很想揍你一頓!”
澹台滅明越發的無奈。
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澹台滅明跟著慕容複,公冶乾等人跟著張丹楓,或許對於雙方而言,都會很幸福吧?
不對!
澹台滅明不可能追隨慕容複。
不是因為武功、能力等原因,而是因為血統,澹台滅明人在瓦剌,心卻一直在漢土,就連張宗周也不例外。
我對梁羽生筆下人物的武功,真的是感覺很蛋疼,武當出身的上官天野,擅長的武功是一指禪、羅漢拳,最蛋疼的還是武當鎮派絕學達摩劍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