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都坐著不動,但理論上來說這也屬於運動,休閒娛樂運動。
小時候練武,為了錘煉定力,沈煉時常在江邊釣魚,也曾做過踢雞蛋、踩水過河之類的事,有些很有道理,有些就是瞎胡鬨,隻能當成業餘愛好。
釣魚究竟能不能鍛煉定力?
能!
至少沈煉覺得非常有用!
沈煉打窩的餌料是高級貨,這是沈煉研究出來的秘方——蔥花餅!
把蔥花餅放餿了,然後撕碎,扔到水中作為餌料,能夠引來很多大魚。
原本釣魚需要帶著魚竿,但沈煉手中有萬能的非攻,輕輕一抖,非攻變為長長的釣竿,絢麗多彩,頗有派頭。
沈煉悠閒的哼著川蜀小調,整個人變得無比寧靜,小船,沈煉,湖水,好似融為一體,輕柔的小調,在這靜謐幽深的湖水之上,竟能傳出數裡。
澹台滅明自幼在西北長大,沒聽過川蜀方言,張丹楓也沒聽過,澹台鏡明會唱蘇州評彈,但不懂川蜀小調。
“太陽出來咿呦喂~~
天地寬來麼咿呦喂~~
喂青山腳下水彎彎來~
曲折折來十八彎……”
“他唱的是什麼東西?”
澹台滅明心說這貨是不是有病。
少主給他的評價是不是出錯了?
這家夥正常狀態下很厲害,瘋癲起來就是個傻子,我如果刺殺他,江湖中會不會有傳聞,說我欺負傻子?
“不知道,我隻聽懂兩個詞,一個似乎是太陽,另一個是天地寬……”
澹台鏡明無奈的攤攤手。
什麼叫地大物博啊!
方言土語就是最好的證明!
據說很多年後,澹台鏡明想到今日的經曆,仍舊會非常感恩秦始皇。
澹台滅明奇道:“天地寬?難道這家夥胸懷大誌,想要雄霸天下?他為什麼唱出來?難道是在給我傳信?”
澹台鏡明翻了個白眼:“我剛才又聽懂一句,‘沒得海椒麻辣辣~不得吃哎呀咿呦喂’,他現在想吃飯。”
“吃飯?你在耍我麼?”
“江湖流傳,沈煉食量極大,每頓飯都能吃一鬥米,十斤肉,煉體武者本就吃得多,肚子餓的非常快。”
“他想吃什麼?”
“魚!”
澹台鏡明話音未落,沈煉已經釣起十多斤的大魚,滿臉都是喜悅之色。
洞庭山莊怎麼走來著?
這麼大的縹緲峰,我迷路應該是很正常的吧?繞著村鎮走三圈,應該就能找到路了,三圈不夠那就走五圈。
沈煉雖然很擅長背地圖,但卻有間歇性的路癡,每逢釣到大魚,哪怕是在家門口,也會迷路迷的昏天黑地。
臨近中午的時候,沈煉提著滿滿當當的魚簍,去往縹緲峰下的澹台村。
澹台鏡明主動迎了上來。
“沈捕頭來做什麼?”
“我說我是來遊玩的,澹台姑娘是否相信呢?這是我剛剛釣的魚。”
沈煉把魚簍遞給澹台鏡明。
“為什麼把魚簍給我?”
“因為我想去你家拜訪,總該帶一些禮物,否則顯得太過失禮,而且我不會料理河鮮,這麼珍貴的食材,若是被浪費掉,那簡直是最……嘖嘖!”
“原來是想蹭我家的廚子。”
“如果姑娘願意親自料理,就算把魚給燒糊了,我也肯定全部吃光。”
“我為什麼會把魚燒糊?”
“是在下失言了,勞煩姑娘展露妙手廚藝,在下想嘗嘗太湖三白。”
澹台鏡明看了看魚簍,又看了看氣定神閒的沈煉:“你既然知道我是大秘寶的守護人,不怕我給你下毒?”
“隻要你下的毒,不會影響太湖三白的口感,我肯定全都吃下去。”
“膽大包天!”
“要不然也不敢到這裡來。”
沈煉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澹台鏡明前邊帶路,澹台鏡明很是大氣的在前邊帶路,對沈煉全無防備。
倒不是真的全心全意信任沈煉,而是沈煉的武功實在是太高,無論澹台鏡明如何戒備,也沒有絲毫意義。
既然沒有意義,何必白費力氣?
“你是來搶寶藏的麼?”
“作為沈家人,我對錢財著實沒什麼興趣,沈家人絕不可能貪錢。”
“你可以用寶藏換取官爵。”
“這是個很好的想法,我曾經聽過一句話,要送賄賂,就一定要賄賂天底下最大的官,那個官最缺錢。”
“你知道這裡有多少錢麼?”
“難道比霍休的家產更多?難道比我叔叔畢生珍藏更多?這裡隻不過是張士誠的私庫,能藏著多少寶貝?”
澹台鏡明感歎道:“你果然什麼事情都知道,你知道,那就代表你師父肯定知道,六扇門肯定知道,朱元璋也肯定知道,他為什麼不派兵前來?”
沈煉略帶得意的說道:“我就是千軍萬馬,一人之力,擊破萬軍。”
“你是來殺我們的麼?”
“當然不是,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殺戮,我也覺得沒必要殺戮,你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隻要你們還在,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就會不斷湊過來。”
沈煉把釣魚的蚯蚓扔到泥土中。
“就好像我剛才釣魚的時候,向湖水中撒出的餌料,寶藏就是餌料。”
“你可真是直白。”
“我就是直白的告訴你,不要做愚蠢的事情,否則的話……我真的不想把這片秀麗的美景,轟擊成廢墟。”
“你覺得我很蠢麼?”
“你不蠢,你背後的那個人,當然也不蠢,但是非常的執拗,我能感覺到他的執拗,短時間很難改過來。”
澹台鏡明不說話了。
沈煉也不再講話。
兩人一前一後,去往洞庭山莊。
山莊內部,紫藤盤徑,繁花照眼,亭榭水石,參差錯落,非常的雅致。
洞庭山莊莊主名叫澹台仲元,是澹台滅明的親叔叔,年齡卻僅僅比澹台滅明大十來歲,這也是大宗族的特點。
有的成親早,有的成親晚,有的五六十歲還能生兒子,身體最健康的,七十多歲也能生兒子,那麼這個老來得子的兒子,輩分就會非常得高。
很可能六十多歲的老漢,卻要叫十幾歲的孩童叔叔,甚至要叫叔爺。
這種事情並不罕見,有位擅長畫畫的老爺子,八十多歲還能生兒子。
八十多歲的老爺子,重孫子怕是有十來歲了,這個十歲的重孫子,比剛剛出生的小嬰兒,差了足足兩輩。
除非是特彆頑固守舊的家族,否則除非是正式場合,都是各叫各的。
要不然場麵會特彆的難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