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魔門妖女和靜齋仙子,全都想著如何擊敗對方,而不是想著如何在江湖中搞風搞雨、如何拯救天下蒼生,天下蒼生真的會好好的感謝她們。
美人打架,誰不喜歡看啊?
沈煉最愛看美人打架了!
如果她們願意以江湖門派,以武林高手的方式去爭奪,沈煉不僅願意為她們做公證人,還願意和她們論道。
divcass=”ntentadv”青梅煮酒,流觴曲水,縱論古今。
隻要不傷害尋常百姓,這種江湖武者的爭鬥,沈煉向來是大力支持。
有爭鬥才能有提升的動力,才能讓武道變得更精絕,發展的更完善。
如果某些人過了界,沈煉當然也不介意讓她們嘗嘗六扇門的水火棍。
馬燁並不算是大敵,根據沐英和朱標的行動判斷,馬燁最終肯定會背下全部黑鍋,然後“請借人頭一用”。
馬燁不算大敵,那些鼠目寸光的本地土司,就是盤菜,不必太在意。
苗疆之事,由沐英負責,等到朱標巡視完畢之後,就能差不多了結。
朱標來的時間實在是太好。
秋冬之際,儲備物資,最是能夠招攬人心,讓苗疆百姓真心實意歸附。
隨著朱標一同來的,肯定有花家的商隊,朝廷的錢袋子果然名不虛傳。
四、神秘勢力。
這部分是沈煉最為關注的。
首先是青龍會這根攪屎棍,沈煉越來越看不懂,青龍會大龍頭,既像是大陰謀家大梟雄,又很像是樂子人。
其次是權力幫,李沉舟已經完全認清局勢,心知在大明境內,隨著人心越來越歸附,他不可能君臨天下,選擇在西域開辟勢力,目前仍在潛伏。
隨後是趙家,當年趙家兵敗,狼狽逃到南方,雖然敗的無比淒慘,但趙家相當有錢,中途留下數個藏寶庫。
蕭秋水發現的,隻是隨意留下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真正的寶庫,絕不亞於張士誠寶藏,甚至還猶有過之。
趙家寶庫是兵敗之時留下,藏得雖然比較隱秘,卻沒時間布置機關。
這些寶庫雖然沒有“劇情”讓沈煉去判斷位置,但沈煉的朋友中,有好幾位人形錦鯉,可以讓他們去探險。
比如蕭秋水、張丹楓。
也可以讓陸小鳳、楚留香四處找地方碰運氣,以他們的獨特體質,隻要藏寶庫現世,他們多半會卷入其中。
最後一處隱秘勢力,也是最讓沈煉關注的勢力,至今仍舊不知名字。
這個勢力在苗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根係組成密密麻麻的情報網,就連青龍會和權力幫,也在監控之內,此次青龍會暴露,多半是他們的手筆。
苗疆的神秘勢力?
沈煉下意識想到藏鏡人。
隱身令天下,現身戮萬軍。
萬惡罪魁,苗疆戰神,史豔文相愛相殺的好兄弟,出事找他就對了。
沒有問題的時候,藏鏡人就是最大的麻煩,有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傷害到兄弟倆其中之一的時候,他們倆就會默契的停手,然後聯手解決麻煩。
兄弟鬩於牆,外禦欺辱!
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對。
前番讓左詩忽悠藏鏡人,給了藏鏡人一堆星圖,這麼快就研究完了?
這似乎不符合藏鏡人的性格。
幕後之人的隱忍實在是太強,而且這個勢力最初的源流,甚至比史豐洲的年齡更大,很顯然不是藏鏡人。
據說苗疆在某個特殊時期,曾經被苗人完成過統一,有個苗疆國度。
難道就是這個國度麼?
或許是苗疆遺留下來的皇族?
沈煉輕輕的搓搓手指頭,拿出紙筆寫上備注,赫然是當初滇南反叛,藍玉沐英領兵平叛之事,如果這個特殊國度的皇族還在,這事肯定與之相關。
馬燁的事,肯定有該勢力推動。
他們察覺到馬燁的野心,主動幫助馬燁完成計劃,然後透露給沐英。
沐英為了維持穩定,不可避免的把注意力放在川南,如果爆發反叛,沐英帶領大軍平叛,就是他們的機會!
好一個順水推舟、調虎離山!
苗王?
在沈煉的記憶中,苗疆似乎真的存在過苗王,這個苗王叫什麼來著?
想不起來!
等到史豔文到了,就把這件事告訴史豔文,讓史豔文頭疼去吧,想不明白就去找藏鏡人,藏鏡人肯定知道。
想清楚最近的事情,分析出所有人大概的目標,沈煉彈指毀掉記錄。
這些東西還是不要留下。
否則指不定哪天就被盜走了。
據說,隻是據說,錦衣衛零號特工朱元璋,很喜歡偷偷記錄小紙條。
當年陳友諒傾儘全力,帶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朱元璋,朱元璋麾下文武頓時人心惶惶,朱元璋讓他們等候,自己悄悄躲在偏房,偷看這些人的表現。
然後全都用小紙條記了下來。
劉伯溫家裡便存著其中一張紙條。
沈煉無意間看到過一次!
……
朱標並未打出太子的鑾駕,而是微服私訪而來,沈煉的猜測沒錯,此次昭通之行,確實是給朱標的假期。
隻不過朱元璋不厚道。
不僅給朱標留了“寒假作業”,而且還把平日的作業給積存著,等到朱標返回金陵,就能收獲滿屋的奏折。
然後就可以去找老娘哭訴了。
盧劍星讓錦衣衛偽裝成鏢局,朱標裝扮做富商,史豔文貼身保護,眾人坐著鏢車去昭通,倒也頗為有趣。
為了裝扮的比較相似,還請來中原鏢局的鏢師,插著中原鏢局的鏢旗。
朱標小聲說道:“老師,沈煉還真是有趣,我這次的目的,他應該猜到了大部分,但他猜不到最後一樣。”
史豔文笑道:“沈煉這小子,畢生目標雖然是武道,但與龐斑不同,龐斑是無情魔君,他卻有蒼生大愛。”
“沈煉還能留下多少年?”
“如果他專心練武,或許十五年內可以破碎虛空,前提是心無掛礙。”
“他能心無掛礙麼?”
“不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