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把稻穗呈遞給陳公公。
陳公公快速拿給朱元璋,朱元璋是窮苦出身,自然懂得分辨稻穗,每年都派人去各地檢查稻穗,分辨收成。
沈煉獻上的稻穗顆粒飽滿,上麵的穀粒明顯比彆的品種多,如果這種稻種能夠推廣種植,必然能大大增產。
朱元璋麵露笑意:“沈煉,你說這是長生不老藥?這是什麼意思?”
沈煉解釋道:“臣曾聽聞大理有處長春穀,裡麵有青春不老泉水,便去大理調查,泉水沒找到,卻發現了這種奇異的水稻,此物不僅產量極高,而且在氣候溫暖處,能兩熟甚至三熟。”
“你能確定?”
“此乃太子親眼所見,臣特意請來十數位老農,請他們負責育種。”
種植糧食不僅是體力活,更是專業壁壘極高的技術活,需要常年累月親自在田間做實驗,才能培育出良種。
非常辛苦,非常勞累,非常艱辛。
如果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很難數十年如一日在田間勞作,偏偏育種非常非常吃經驗,必須進行諸多試驗。
簡而言之五個字:越老越吃香!
沈煉沒找到種糧記錄,便把長春穀年歲最長的老農請到金陵,這些人種了七八十年地,育種經驗非常豐富。
“不錯,太子說你做事嚴謹,果然是非常細致,不過朕問的問題,是你說的長生不老藥,靈藥在何處呢?”
朱元璋盯著沈煉,心說差點被你小子混過去,你小子真夠奸猾的。
“回稟陛下,所謂長生不老,既可以說是血肉生命長生不老,也可以記錄在史冊,口口傳頌,千秋萬載。
如果此稻種大量推廣,縱然由於氣候原因,畝產沒有那麼高,隻能提升三五十斤,百姓也能多喝幾碗粥。
如果每人都能多吃幾碗飯,每家能多喝幾碗粥,百姓就能多活幾年。
一個百姓多活一年,大明億萬百姓就是億萬年,這豈不是一種長生?
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皇帝,便是再過億萬年,也會被人銘記,是百姓懷念推崇的聖君,豈不是千秋萬代?
這種長生不老,比寵信方士、虛耗國庫的長生,不是強了億萬倍?”
朱元璋聞言大笑:“說的不錯,讓你做個捕頭,似乎有些屈才了。”
朱元璋開口誇讚,不僅是稱讚沈煉提出的長生理念,還在於前幾句話,沈煉說出了“縱然由於氣候原因,畝產沒有那麼高”,說明沈煉做過調研。
古語有雲,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種子不是拿來就能用。
溫度、降水、氣候,土壤,全都能夠影響產量,在大理能夠豐收,不代表在中原能種植,冒然推廣,可能導致百姓顆粒無收,必然引發無窮禍患。
朱元璋也沒想到,自己隨口說出去的氣話,沈煉不僅完成了,而且完成的頗為合理,考慮到了各種情況。
這小子真是個人才啊!
不行,咱要看看你的本事!
“沈煉,你剛才說,氣候水文能夠影響產量,不知如何推廣稻種?”
沈煉心說這個太好辦了。
雖然沈煉不懂如何具體操作,但知道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就是兩個字。
——試點!
沈煉稍稍組織語言,隨後說出自己的看法:“回稟陛下,可以在不同州府選擇最能代表那處州府特點的田地,分彆進行耕種,對比各地的產量。”
朱元璋道:“詳細說說。”
沈煉道:“以杭州為例,選擇杭州最常見的田畝,正常插秧除蟲收割,根據田畝產量,查看哪部分有問題。
氣候乾燥的州府如何?
氣候濕潤的州府如何?
什麼樣的土地適合栽培?
何處州府能夠一年兩熟?
這麼做雖然有些麻煩,但能快速總結出最佳數據,讓戶部做出總結。
另外,由於育種較少,負責此事的官員不知緣由,能減少弄虛作假。
培育出種子之後,由於當地官員已經種過數次,有豐富的經驗,能更好的推廣給百姓,讓百姓快速接受。”
朱元璋聞言心中驚訝。
沈煉的建議看似離經叛道,實際上極有道理,甚至能用到更多地方。
比如某些政令不知是好是壞,可以找處州府進行試驗,查漏補缺。
分析問題的時候,中間的過程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結果,是冷冰冰的數字,人會騙人,但數學不會。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朱元璋問道:“沈愛卿,你的建議非常不錯,朕要多多思索,你回去給朕上個奏折,就按照……那誰……按照茹太素的標準,明天早晨呈上來。”
沈煉:你特麼在開玩笑麼?
茹太素?
想玩兒死我你就直說啊!
朱元璋接著說道:“奏折內容務必要嚴謹、詳實,不能胡亂用典,不能廢話連篇,除了育種之事,還要舉薦負責此事的人,提出最先試點位置。”
沈煉:(╯‵□′)╯︵┻━┻
朱元璋:(_)(t_t)
俗話說,打一棒子,給個甜棗。
給了沈煉不符合官職的任務,並且這份功績不會記在沈煉身上,朱元璋當然要給點好處,讓沈煉繼續加班。
“你到成婚的年齡了吧?”
“啊?”
“朕聽說過你的事情,有武林勢力綁了你,想要逼迫你成親,你師姐帶人滅了那處勢力,此事早已傳開。”
沈煉:您每天那麼多事兒,怎麼還這麼八卦?不過這也正常,這是老朱的愛好之一,錦衣衛就是做這個的!
沈煉的傷勢沒有恢複,處於嘴轉的比腦子快的階段,雖然強忍著沒有把話說出來,但心裡話全都寫在臉上。
天下最擅長察言觀色的是誰?
當然是朱元璋。
看出沈煉的想法,對於沈煉倒是沒什麼惡感,心中反而放心了許多。
沈煉這種表情,說明沈煉對於朝堂確實沒興趣,絕非大奸似忠之輩,待到沈煉武道大成,便會去追尋天道。
——武道絕巔,破碎虛空!
沈煉有俠義之心,所以選擇成為六扇門捕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沈煉沒有朝堂之念,所以沈煉不會真的入朝為官,更喜歡虛職爵位。
這樣的武者,對大明隻有好處,想到蒙元的蒙赤行、龐斑,朱元璋覺得自己的運氣真好,供奉全都是俠客。
朱元璋拿出一卷聖旨。
“這是給你的賜婚聖旨。”
“多謝陛下。”
陳公公把聖旨交給沈煉,沈煉看看上麵的名字,小聲問道:“陛下,能不能添幾個名字,臣家裡還有……”
“轟!”
沈煉被朱元璋從皇宮轟飛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