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金頂佛光,多個前輩多條路
佛門有四大菩薩,正好對應中原的四座名山,這個對應關係,到底是哪個最先開始,沈煉也不是很明白。
沈煉隻知道,四座名山是四位菩薩的道場,均有濃厚的佛門文化。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即將到達的峨眉山……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四大菩薩,分彆代表智悲行願。
文殊表智慧,獅子吼當頭棒喝,持慧劍斬心魔,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自身清淨不染而利人。
觀音表慈悲,這個最好理解,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不過隨著佛法在中原流傳,觀音基本上什麼都能管。
地藏表願力,大誓大願,著名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便是其代表。
普賢表行踐、理德、行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相對應,如果按照世俗門派劃分,屬於戒律院首座。
這是世俗最簡單的劃分,實際上有很多種說法,隻不過甚少有人提及。
為什麼?
因為香客聽不懂啊!
佛門不是武林宗派,而是麵向廣大百姓的宗教,誰聽得懂那麼多啊?
香客想知道的是什麼?
這個菩薩叫什麼名字?
給祂上香有什麼忌諱?
菩薩能夠保佑我什麼?
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佛法小故事?
問:如何吸引香客燒香拜佛?
答:說人話,辦人事,讓人懂。
峨眉山的知客僧,肯定不會對尋常香客宣講“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這種聽起來就很高深的,是在富家大戶的老夫人過壽的時候,親自趕過去講經說法,請老夫人施舍香油錢!
在江湖中混的越久,就知道說人話有多麼難,如果加上“辦人事”,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再加上讓人聽懂,讓人有記憶點,那簡直是鳳毛麟角。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金山寺。
尋常百姓記不住佛法經文,但肯定能記住白蛇傳,記住了白蛇傳,就記住了金山寺、雷峰塔,記住了法海。
去杭州遊玩時,走到西湖邊上,下意識就想去看看金山寺,到了寺廟,來都來了,怎麼說也要上三炷香吧?
沈煉囉囉嗦嗦的胡扯,說到記憶點的時候,稍稍撇了撇嘴:“普賢菩薩顯然吃了點虧,記憶點不是很多。”
周芷若邀請沈煉去峨眉做客,沈煉自然不會拒絕,身邊的好友,大部分對此無甚興趣,唯有馮素貞有興致。
此次來峨眉的,除了沈煉,便隻有風四娘、左詩、馮素貞。
沈煉的嘴是閒不住的,為三女介紹蜀地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從峨眉山的神話傳奇,說到佛法傳播的精要。
四大菩薩,觀音菩薩在華夏的地位無與倫比,香火最是旺盛,文殊菩薩也有諸多傳說,地藏王菩薩有最經典的佛門誓願,唯獨普賢菩薩稍差一些。
好在峨眉山是中原名山,峨眉金頂的日出更是壯麗絕倫,哪怕隻是來峨眉山遊玩,也有很多遊客順路燒香。
左詩忍不住吐槽:“侯爺,您是要去拜菩薩的,在這胡言亂語,是不是有些不太好?不怕惹得菩薩生氣?”
聽到左詩的話,風四娘和馮素貞忍不住離沈煉遠了幾步,似乎擔心普賢菩薩降下天雷懲罰,連累到自己。
沈煉擺了擺手:“非也非也,菩薩寬宏大度,大慈大悲,怎麼會因為我三兩句胡扯,就要生出嗔怒呢?”
馮素貞小聲道:“沈大哥,普賢菩薩代表德行,你剛才犯了口業,菩薩可以懲罰,這是祂的……神職。”
沈煉:現在閉嘴還來得及麼?
三女:來不及,等死吧,告辭!
……
峨眉天下秀。
連綿的峨眉山脈,雲鬘凝翠,鬒黛遙妝,如螓首蛾眉,更有千丈絕壁,好似神仙切削而成,恍若明鏡,連綿遠山如對鏡畫眉,這才有峨眉之名。
峨眉山脈,有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四座主峰,又有寶掌、天池、華嚴、玉女等七十二側峰。
登臨峨眉,隨處可見百丈絕壁,經過億萬年風吹日曬,山岩被打磨的光滑無比,猿猴難渡,乃天下奇觀。
“蜀山劍仙”的傳說,便是由於這些斷崖絕壁,故老相傳,有劍仙在此飛劍誅魔,留下七十二路古仙洞府。
沈煉等人剛剛到達峨眉,峨眉佛道二宗弟子,便已經遠遠的迎了出來。
道宗為首的是大師兄張英鳳。
佛宗為首的是小師叔殷秀芸。
殷秀芸是殷梨亭的女兒,十歲時被送到峨眉學藝,由於輩分問題,周芷若代師收徒,是峨眉佛宗的小師叔。
沈煉對殷秀芸略有印象,據說她繼承了殷梨亭的劍術天賦,劍法在峨眉年青一代居於首位,強於三英四秀。
“在下沈煉,見過諸位。”
“在下馮紹民,見過諸位。”
“這位就是馮紹民馮少俠?聽聞馮少俠繼承了降魔琴,琴藝天下第一,不知是否有幸,聽到馮少俠琴聲?”
殷秀芸輩分雖然大,年歲卻和沈煉等人差不多,性格活潑愛鬨,圓圓的眼睛非常可愛,很像長大的曲非煙。
聽到殷秀芸的話,馬秀真和葉秀珠同時看了過來,心說他就是馮紹民,比傳聞中還要英俊,而且非常秀雅。
馮素貞略微有些尷尬,她的男裝著實俊逸,再加上高卓的武功,半路引來諸多側目,引動無數女俠的心。
她卻不知,原本江湖女俠,大多比較矜持,直到昭通大戰傳出去……
江湖最優質的鑽石王老五,有兩個找到愛侶,再不主動一些,年輕英俊武功高強的少俠,就都被瓜分完了。
殷秀芸倒是沒有這些想法,她隻是覺得降魔琴很酷,馮紹民很俊俏。
馮素貞趕忙說道:“姑娘謬讚,在下隻是略通琴瑟,並非天下第一。”
“降魔琴不是第一,還有誰能夠稱之為第一?難道是天魔琴麼?”
“山林隱士,高山流水,放下一切塵緣因果,內心空明澄澈,端坐於竹林之中,奏響獨屬於自己的樂章,發自內心的對生命表達讚美和歌頌,那才是最美的琴韻,是渾然天成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