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打趣道:“大師,妄語也觸犯了佛門戒律,也是要受罰的哦!”
divcass=”ntentadv”“貧僧說的都是實話。”
“大師想不想要如來神掌?”
“非常想要。”鳩摩智絲毫沒有掩飾對如來神掌的貪心,“貧僧雖然自幼出家為僧,但六根未淨,隻參透了功名利祿和女色,唯獨喜好武功。”
鳩摩智麵露期許之色:“武功是貧僧平生最大的愛好,若有朝一日,能參透武功迷障,那就是五蘊皆空。”
馮素貞問道:“然後呢?”
鳩摩智笑了笑:“那個時候,哪兒還有什麼然後?五蘊皆空,何必在乎有沒有以後?在不在乎有何區彆?”
馮素貞道:“大師高見。”
鳩摩智擺擺手:“並非高見,而是我見得太多,吐蕃雖然沒有中原大地繁華富庶,雞零狗碎的閒事,卻絕對不比中原少,貧僧見過數百上千。”
“大師如何開解他們?”
“當然是給他們講講,或者讓他們親眼見到,世上還有更倒黴的人,沈捕頭也是這般開導馮姑娘,不是麼?
隻不過以前是貧僧開導彆人,如今貧僧成了那個倒黴鬼,這可真是天道好輪回,佛祖在懲罰貧僧的貪欲。”
鳩摩智表現得非常大氣,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想法,甚至沒有任何怨憤。
他在吐蕃是高高在上的國師,是大輪明王,就算做了什麼錯事,也沒有人敢指出來,他做的事就是正確的。
誰敢質疑,誰才是做錯了。
到達中原後,既有諸多收獲,也曾多番碰壁,經曆人間百態,心緒和曾經大不相同,佛法修為有長足長進。
曾經鳩摩智參不透的,最主要的不是武功,而是名聲,所以他喜歡謙虛而低調的裝逼,言必稱“小僧”,表現得非常恭謹,內心實際上非常傲慢。
就好似後世的凡爾賽文學,不是真的謙虛,而是故作姿態,等著彆人露出羨慕嫉妒的表情,等著彆人誇讚。
從某種程度來說,倒是和丁春秋有兩三分相似,隻不過,丁春秋喜歡平鋪直敘敲鑼打鼓的吹捧,鳩摩智對前呼後擁沒有興趣,喜歡有格調的吹捧。
經曆了多次失敗破格,尤其是見識過法海高深的武功,鳩摩智逐步解開了名譽的枷鎖,不再那麼在乎虛名。
不愛虛名,喜好武功。
對武功的喜好是發自骨子的。
如果能參透對武功的迷障,那就是真正山高海闊、大德聖僧,就如同掃地僧說的,雖然境界足夠,卻不屑去學那些殺人害命、爭強好勝的法門。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並不是說把鳩摩智武功廢了,他就會有對應的感悟,那是胡說八道。
佛法頓悟豈是那般容易的事?
這種事情怎麼會有捷徑呢?
騙得了彆人,難道能騙過自己?
沈煉略有些好奇的問道:“我也很貪圖武道頓悟的快感,但有一點,大輪寺的武道傳承高深莫測,大師苦修本家武學即可,何必貪求諸多絕學?”
“取長補短,兼收並蓄。”
“那也用不著這麼多!”
“沈捕頭會的武功難道少麼?”
“實話實說,數量並不算多,我時常用的武技,就是那麼四五門。”
沈煉會的武技不少,隻不過大多數都是會,但懶得用,也用不著。
平素與人決戰,兵刃自然是槍,用的是無名槍法,或者是流傳廣遠的百鳥朝凰槍法、霸王槍法等基礎槍法;
爪法是龍爪手和虎爪手,雖然屬於高深絕學,但流傳卻非常的廣泛;
拳法就是八極拳、醉八仙,搏命的時候施展虎嘯皇拳,彆的甚少使用;
指法,內用一陽指療傷,外用葵花點穴手碎骨,偶爾用用大力金剛指;
掌法,單純掌法用的很少,多是豎掌成刀劈斬,幾乎沒有成體的招數,使用最為熟練的,是五羅輕煙掌;
腿法,剛學的天殘腳;
除此之外,都是我會用,但是我幾乎不使用,很多時候都是臨陣創招,或者憑借超強防禦和敵人以傷換傷。
鳩摩智苦笑:“貧僧最參不透的就是武功,既是武癡,也是武貪,貪圖高深武學,短時間是改不了的。”
馮素貞滿是好奇:“大師究竟會多少奇門武技,有五六十門麼?”
鳩摩智對此略有些得意:“江湖中叫得上名字的絕學,貧僧大概精通八十門作用,使用的最精熟的,是少林七十二絕技,基本上我全都練會了。”
說著,鳩摩智隨手施展了數門。
此時畫地為牢、麵壁思過,不方便施展強猛招數,便演示了數門指法。
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去煩惱指、大智無定指、摩訶禪……
雖然是以小無相功催動,但已經領悟其中精要,頗有些佛韻,又有佛道合流的味道,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貧僧最覺得可惜的,便是無法修成一指禪功,此門指法太過玄奧,對根基要求太高,需要長久苦練。”
一指禪功是少林最強指法,少林曆代高僧大德、高手武僧,包括那些傳說級彆的人物,比如隋唐時期十三棍僧之首曇宗禪師,也練了三十多年。
這是少林有史以來最快記錄。
二十三絕神僧、十三絕神僧之類的高手武僧,全都練了四十多年。
鳩摩智不是練不成一指禪功,而是不甘心用三十年時間修行一門絕學,哪怕這門絕學登峰造極,能一指頭給虛空戳一個窟窿,鳩摩智也不願意。
怎麼形容呢?
就好比登山。
有人用畢生精力攀爬珠峰,從山腳一點點嘗試,最終攀登到了絕巔。
有人則是把華山泰山黃山嵩山恒山峨眉山等名山,全都看了三四遍。
沒有誰對誰錯,隻是愛好不同。
修行一指禪的固然功力精純,卻未必能勝鳩摩智,鳩摩智由繁入簡的路子雖然也是正途,但肯定非常艱澀。
和鳩摩智聊天是很舒服的事情。
鳩摩智不僅佛法修為高深,而且沒有高僧大德的架子,口舌淩厲,時常能夠舌綻蓮花,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講的某些故事,沈煉都沒有聽說過。
沈煉二世為人,高屋建瓴;
鳩摩智遊曆天下,見聞廣博;
馮素貞學富五車,內心純粹。
三人越聊越是開懷,不知不覺間聊到了傍晚,鳩摩智忽然問道:“捕神來做什麼?不會是來抓小僧的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