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昔年的渡難、渡厄、渡劫。
又比如被龐斑轟殺的絕戒和尚。
divcass=”ntentadv”方正是羅漢堂首座,地位相當於少林大護法,他佛法武功均是頂尖,成功修成易筋經,精通十一門絕技。
“方”字輩的和尚約莫二十,方正之下最強者名叫方生,把少林第一神掌般若掌練得爐火純青,其餘僧人則精通合擊陣法,十八個七十歲老和尚,組成十八羅漢陣,沈煉也會覺得肝顫。
少林武功,循序漸進。
少林和尚,越老越強。
雖說老到一定程度,氣血肯定會出現衰竭,但佛門正宗心法,能讓他們在七十多歲時,維持最強身體狀態。
到了八十五歲以上,如果沒有脫胎換骨的突破,氣血肯定會衰落,到了九十多歲的時候,戰力最多剩一半。
如果如同懷抱五老,乃至於掃地神僧那般修為淵深,就算一百多歲,身體依然健康,仍舊能保持最強戰力。
那種人是不能算數的。
掃地僧就算老的隻剩一招之力,一巴掌下去,也能把人徹底鎮壓。
鳩摩智看過少林的情報,也從多方打聽過,對於少林的高手,可以說是知之甚詳,看著眼前的方正,麵上露出凜然的神色,心知這是絕對的強敵。
對付方正這種高手,花裡胡哨的手段純屬找死,必須要拿出真功夫。
鳩摩智略一思索,笑道:“達摩祖師親傳的易筋經,貧僧福薄,連秘籍都沒有看過,修成就更不可能了。”
這話聽起來似乎很謙遜,實際上是譏諷少林僧人,咱們鬥到現在,你們能拿出來為難我的,不是中土武學。
波羅星反應極快,厲聲道:“菩提達摩是天竺人,他傳下的武功,是我們天竺的正法,不是少林的絕學。”
哲羅星附和道:“說的沒錯,你們少林修行的,本就是天竺武功,怎麼能說我們偷學呢?我們沒有偷學!”
神山陰陽怪氣的說道:“貧僧幼年時仰慕少林絕技,本想拜入貴派,卻被拒之門外,早知如此,貧僧應當效仿玄奘去天竺,學習最正宗的法門。”
“大師想去可以自己去,如果覺得缺少路費,在下可以資助一二。”
一個清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聲音傳來時在數十丈外,聲音落下後已經到了眼前,正是十三娘。
自從破解珍瓏棋局,得到無崖子畢生功力以及玉玲瓏,十三娘的武功突飛猛進,把逍遙派絕學修成大半。
受到沈煉影響,十三娘對打不過就跑的理念萬分認同,修行最多的便是淩波微步,輕功比以前提升數籌。
逍遙派沒有那麼多規矩,武功怎麼傳都沒事,十三娘大方的共享秘籍,把淩波微步傳給程小蝶、水芙蓉。
不為彆的,隻因為朝廷要設立天下第一女神捕,十三娘誌在必得。
十三娘拱手施了一禮:“逍遙派掌門何十三,見過諸位大師。”
十三娘本名當然不叫何十三,但她確實姓何,家中排行十三,她覺得把十三作為名字很好聽,而且有格調,越聽越覺得有逼格,便改名為何十三。
數字名字並不算罕見。
沈煉曾經轟殺過一個無惡不作、怙惡不悛的惡賊,名叫夏侯四十一。
沈煉為了契合他的名字,用龍爪手把他撕成四十一塊,便宜他了,按照他犯下的罪孽,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十三娘冷冷的看向波羅星:“你那什麼天竺正法,在天竺都已經快要徹底失傳了,如果我沒記錯,天竺境內信奉佛祖的百姓,連一成都不到吧?”
“伱……你……”
“佛法最初的起源並非天竺,不過若說天竺那爛陀寺是佛法正宗,倒也能說得過去,隻不過你們不懂珍惜。
你們這些天竺妖僧,哼!
陰險狡詐,貪財好色,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
當年玄奘聖僧在天竺傳法,駁斥歪理邪說、邪門歪道,宣揚佛門正統,留下三藏法典,爾等祖輩無不信服。
怎知聖僧前腳離開,你們立刻就把佛法精要、微言法語棄如敝履,轉而鑽研歪門邪道,研究如何蠱惑百姓。
大唐年間,玄奘弟子圓測與大理寺卿狄仁傑,再次為你們拔除毒瘤,清除奸佞險惡,盼望爾等能走向正途。
怎知你們邪念纏身、屢教不改,如今天竺佛門式微,你們不思正道,反而想盜取中土秘籍,弘揚佛法,難道要用偷盜的手段,弘揚佛門正法麼?”
十三娘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的神山等人各有感懷,哲羅星和波羅星聽得不是很懂,隻是盯著十三娘,十三娘知曉天竺人的秉性,冷哼一聲。
傳音搜魂大法!
此法既可以千裡傳音,也能當做音攻法門,十三娘頗為惱怒,這一喝震顫兩人耳膜,兩人頓時歪倒了下去。
波羅星強行辯駁道:“這就是我們天竺的法道,這個大和尚……大和尚剛剛施展過,比少林和尚更厲害。”
十三娘笑道:“是麼?在下也精通幾門少林絕技,請明王指點一二。”
六扇門收藏數十卷少林絕技,十三娘喜歡使用長鞭套索,所以修行了少林的日月鞭法,也練過拈花擒拿手。
得到玉玲瓏後,十三娘成功修成逍遙派小無相功,以此為根基,能夠施展少林各路絕學,即便隻看過招數,也能模仿七八成,力道拿捏分毫不差。
按理來說,十三娘此次是為了玄慈之事而來,和少林算是敵人,鳩摩智則是盟友,但事情不能這麼算。
再怎麼是敵人,那也是中原內部的事務,鳩摩智也就罷了,畢竟鳩摩智有真功夫,兩個天竺阿三,狐假虎威,胡言亂語,當然不能給他們好臉色。
至於神山和尚。
早晚有處置他的時候。
五台山清涼寺和滿清,可是頗有幾分關係,尤其在幾十年前,滿清兩代皇帝去過清涼寺,關係親厚得很啊!
不知如今還剩下幾分關係。
觀心、道清等人滿臉彆扭,他們就是來蹭個聲望,怎麼有這麼多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