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職工拿到標書後,就趕緊拆開,然後開始整理其上的數據,並記錄下來,一時間屋內異常安靜,隻有嘩啦啦的翻頁聲與筆尖在紙張上遊走的沙沙聲。
楚恒也沒閒著,他背著手在那幾名整理數據的職工身後走走停停,不時地出言指導幾句。
如此過了約莫二十分鐘,十幾份標書上的數據便被整理好。
當最後一人也停了筆,楚恒跨步來到黑板前,吩咐道:“從一號鬆露開始,先說報價,再說訂貨量,以價格排序。”
“我這有三份,報價最高的二百一十三塊六一公斤,訂三噸,其次報價二百零八塊……”
許大茂跟秦令立即將一條條數據寫在黑板上,不一會兒,信息彙總完畢。
楚恒抱著膀子看著黑板上的數據,靜等著評標委員們打分。
關於鮮鬆露的評標標準很簡單,就是看價格跟訂貨量。
又因為楚恒之前第一次跟外商們談判時,說過每種鬆露隻賣一家,所以評標的側重在後者訂貨量上。
是以,其中報價最高,足有二百六十多,不過要的太少,隻有一噸的那家商行在評選中,敗給了報價二百五十四,但卻能把楚恒準備出手的八噸一號鬆露全部吃下的那家商行。
當最終結果出來後,楚恒對此也還算滿意,於是便讓簫文靜將信息記錄了下來,隨即繼續彙總二號鬆露的數據。
十幾分鐘後,關於鮮鬆露的評標很快過半。
代久生等幾位出口公司的領導們已經看的目瞪口呆。
“現在多少了?”
“三百三十萬了已經!”
“嘶!看來咱們之前的估計都保守了啊!”
“這幫外商都瘋了嗎?”